數字政治的弔詭,從漢生病看殖民的邊緣治理(下):隔離的算計與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數字與現實之間,我們看到的殖民邊緣,是數字,是病患,還是連接兩者,隨時空流轉的生命政治呢?
文:郭文華(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數字政治的弔詭,從漢生病看殖民的邊緣治理(上):病患刻意多報或少報的用意
上一篇文章回顧殖民邊緣的「現身政治」與日治時期一直沒數清楚的漢生病患。相對於官方的保守調查,專家與官僚則不斷估計,推估數字之間的差距也很驚人。

在處理過估計最多與最少的兩個數字後,本文繼續從估計數字的動態,看殖民官僚如何想像與處理漢生病患。
一、愈加愈多
在青木大勇與光田健輔之間是一連串的估算。其中,一貫質疑官方調查,認為漢生病患數遠超過於此者,可以用台北醫專教授,赤十字醫院皮膚科主任宮原敦為代表。他在1919年發表的〈臺灣ノ癩人〉長文不但繼〈癩院設置の必要を論ず〉後開啟另一波漢生病治理的議論,也是公衛官僚,甚至是戴仁壽與官方互動的參考。
〈臺灣ノ癩人〉主打漢生病問題的猖獗,論證上與青木有許多相似之處。不過當時在台日人已多,因此宮原可以將日本人資料分開,得出在臺日本人的漢生病發生率比國內還高的觀察。他也將籍貫納入分析,指出日台患者都是以新竹、桃園兩廳最多,這兩個地區是來自閩粵的移民。
但〈臺灣ノ癩人〉最引人注意的論點還是漢生病的「都市」特質。宮原認為漢生病不但是傳染病,而且是都市病,因此推估不只是門診人數的放大,而要依可能傳染方式與對象來加以修正。這樣推出的病患數雖不如青木大勇多,但也十分驚人——台灣的漢生病患不止1萬6000人,可能超過2萬人;台北更以東京的18倍、京都的ˇ倍、福岡的2.5倍的高盛行率,躍升為盛行率第一的漢生病都市。
宮原的推理有政策效果。以台北來說,1920年代是其脫胎換骨,成為現代都市的關鍵年代。不但總督換上文人的田健治郎,當局也重新規劃台北市,全面採用町制,打造公共建築,逐步從空間與社會生活改造這個都會。在宮原的描述下,漢生病可以如傷寒一樣成為「內地人(日本人)的恥辱」,更是殖民地文明教化的最大諷刺。
在這個想像下宮原鋪陳他的防治策略,指出中國來的短期製茶工因與本地人雜居,是可能的傳染源。而台北人口稠密,即使日本人與當地人沒有住在一起,還是有生活上的接觸,是得病的主因。基於這條「中國疫區-台灣殖民地-日本本土」的傳染路徑,宮原認為當局必須實施防堵,將漢生病列入海港檢疫。
這個說法固然不脫「發現傳染路徑,阻絕疾病傳染」的學理,但其令人驚駭處是都市衛生的邏輯:他竟將「見不得人」的漢生病與日本人連在一起。然而漢生病真得這樣棘手?對當局而言,他們是隱憂,但並非急務;看似「有害」,但似乎不影響社會運作。但也正因為如此,讓宮原敦有操作空間,用數字建構他的「漢生病威脅論」。他不但呼籲建立機構,而且還要強化警察訓練,以便執行篩檢,查察人口,強化海關檢疫。
宮原的論調有市場。〈臺灣ノ癩人〉由於作者的廣泛人脈,得到不少迴響,宮原也受邀去官民聯誼組織「番茶會」報告,引發熱烈討論。名律師中村啟次郎大受感動,台銀副董事長中川小十郎則號召出資20萬圓,請宮原主持療養院興建。之後台北廳參事林熊徵主動捐款,將建院基金加碼為30萬圓。與此同時宮原諮詢台北醫專堀內次雄校長、台北醫院院長倉岡彥助後將經費再上修到50萬圓,並陸續得到日本政府的鼓勵。
這樣一路「愈加愈多」的結果,是每間75萬圓,在台北、台中與台南各設立300床療養院的巨大計畫。對參與的仕紳與官僚來說療養院是公共事業,也可以妝點殖民門面。它凸顯統治成效,也讓首善的台北城更加衛生,方便各行各業生計。

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但這個官民協力的大計畫最後並未奏功。雖然計畫書已經付梓,但卻因1920年的經濟惡化,再加上倉岡彥助奉派赴歐美考察而胎死腹中。對此,中村不羈兒有以下檢討:如果先建小一點的療養院,或者套用管理不良少年的「成德學院」模式,先接管某個機構再慢慢整建都會比較務實,不致於一錯過就延誤十年。
中村的感嘆或有其道理,但實際上不見得會發生;畢竟宮原的方案是用都市病邏輯堆疊出來的,不做可以不說,但要改動時不但要說明原因,而且可能引發政治效應。此後,歷任總督都說要蓋大型療養院,都只止於宣示,如何做則不見下文。
而宮原敦依舊堅持都市治理。1931年他受邀發表〈臺灣對癩策管見〉一文,重申他對漢生病治理的立場。宮原在文章前半重述漢生病的傳布路徑,點出台北的關鍵位置。他特別指出一到某醫院的治療日,人力車就拉著漢生病患在市內到處跑,是與東京截然不同的鬆懈態度,更不用說雇用可能病患對輸出產業的影響。
文章後半宮原回到〈臺灣ノ癩人〉,指出樂生院是他的主張的實現。他不但認為他推估的病患數正確,更指出因故無法興建的多家大型療養院必須推動,好收容沒搜出來的輕症患者。他最後直言台灣不能滿足於一家國際級的樂生院;必須要有第二、第三家樂生院,才能將病患一網打盡,一舉隔離,將此病逐出島外。
二、愈估愈少
當樂生院因為馬偕醫院的戴仁壽的層層進逼即將定案之際,漢生病患數竟愈估愈少。乍看之下這個趨勢很奇怪,因為如果漢生病患數不多,代表問題不大,當局也就沒有介入的必要。因此,要瞭解這個「愈估愈少」邏輯,還是得回到母國與殖民地互動的脈絡來看。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