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用生日當密碼了!簡單兩招讓你的密碼安全又方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數位時代,你的密碼只會越來越多越麻煩,或許你可以考慮用「保險庫」來保護你的密碼。
文:Gromit Wong
或許你沒料到,被資訊安全業界公認其中一種最弱的保安機制(one of the weakest security mechanisms available ),竟是我們無時無刻都在用的密碼。「最弱」並非指密碼本身易被人破解—如4小寫、4大寫加 2 個數字組成的密碼,運算能力達每秒1000億密碼組合的電腦,仍可能要3.25個月才猜中—而是以密碼形式認證所產生的副作用,反令用戶更不安全。
你想過自己持有多少帳戶嗎?你家和辦公室的電腦、網路銀行、E-Mail、社交網絡、網路商店⋯⋯等等等等,沒上千也該上百,又多又難記,不難想像我們會怎樣應付⋯⋯如 12345678、統一密碼、寫在紙上,說到底因為密碼並非「最友善」的設計,只不過實施成本最低,才一直被沿用。
使用「密碼保險庫」
資安業界(或有可能整個IT業)都想淘汰密碼這機制。但在可見時日,我們仍需與密碼共存,甚至愈來愈多密碼被產生。怎麼辦才好?要沒副作用又令帳戶更安全,並不是沒法子的,只要記着「保險庫」這概念便行:密碼不用記,都放進保險庫,你要記的只是開啓保險庫的「主鑰匙」密碼(master key),當要登入哪個帳戶,便憑主鑰匙開啓保險庫取用密碼。
怎樣做呢?其實市面上已有相關產品,用哪種便看你的需要:
線上密碼管理員:服務商讓你把密碼儲存於他們的伺服器,並提供外掛讓你在不同平台及瀏覽器取用密碼,比如說LastPass、Sticky Password等等,當然也有其他選擇。
假如使用Mac,本身內置的鑰匙圈(keychain)功能其實就是密碼保險庫。
Chrome配合Google帳戶的密碼同步功能:透過登入Google帳戶,把密碼上傳到Google伺服器,於其他裝置的Chrome瀏覽器取用密碼。
當然密碼保險庫的問題是,只要你保險庫被破,所有的密碼也都會外洩,不過這點也可以透過下面提到的雙重認證來加強保護。
你的電子郵件才是「弱點」,請考慮「雙重認證」
現時登記網路服務都會要求輸入email地址。如果你忘記了密碼,你可透過該email地址取回或重設密碼。假如這個帳戶被人入侵,不難想像你登記過的服務也會出事。用作登記的email帳號最好設一個難猜的密碼。怎樣的密碼算難猜?前述例子可作參考,即起碼要4小寫、4大寫、2數字組成共10個字元的密碼。密碼的「安全」程度更取決於長度,因此你應該選用較易記而很長的密碼,而非較短而難記的字詞。
假如你還嫌不夠安全,可考慮使用「雙重認證」(如服務廠商有提供的話)。登入email時,除了輸入密碼,你還會收到手機簡訊,要輸入簡訊內的另一組密碼才能登入。
對於手機,當然也有被入侵的風險,但我認為更易發生的問題是你忘了帶、沒網路或丟失SIM卡。因此使用雙重認證前,要考慮是否容易查閱手機簡訊,又或沒手機時服務商能否提供「後路」。
12345678也不錯
最後想談一下相同和易記密碼的問題。專家們都會勸用戶別用相同密碼於不同帳戶,密碼不要太簡單。想深一層,為不同服務都設一個難記密碼。真有需要嗎?例如訂閱推銷郵件,也要跟你的銀行密碼一樣安全?假如你肯定該服務被人入侵,也不會洩漏你的重要資料或損失金錢,索性用些易記的密碼,只要不和你最重要的帳戶密碼相同,別人知你用12345678又如何。
註1:p192, CISSP All-in-One Exam Guide, 6th Edition
作者簡介:
從事 IT 工作,致力於運用科技和職場改善生活,達至「個人化」。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楊之瑜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