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加泰隆尼亞,失語三百年(上):「聯邦主義」與「民族國家」之爭

加泰隆尼亞,失語三百年(上):「聯邦主義」與「民族國家」之爭
作者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試圖從歷史脈絡及語言政策來理解加泰隆尼亞獨立的本質,探討加泰隆尼亞人長達三百年的自我認同是如何發展而來的。

文:蔡榮峰(澳洲國立國家大學戰略及外交雙碩士)
何為(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翻譯暨跨文化研究博士候選人)

你是哪裡人?我是加泰隆尼亞人

加泰隆尼亞剛於今年9月27日完成議會選舉。獨立派政黨聯盟「Junts pel Si」(加泰語,意為「一起説好」)及分離主義政黨「人民團結候選人黨」(CUP)合共取得72席,佔議會一共135席中的多數。

在獨派相對多數情況下,加泰隆尼亞議會隨即於11月9日投票表決,以72票贊成對63票反對,正式啟動獨立程序,將以「民主脫離」(democratic disconnection)方式與西班牙說再見,預計18個月內實現獨立。西班牙最高法院也迅速裁決該表決結果違反西班牙憲法,應視為無效。雙方在12月國會大選前將統獨議題鬧上各大國際新聞版面,引起不少話題。

加泰隆尼亞獨派大勝 矢言18個月脫離西班牙
史上最激烈西班牙大選》兩人氣新黨崛起 傳統兩黨政治崩壞

議會總席次135席,68席即達到絕對多數(Mayoría absoluta)|圖片來源: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

【獨派政黨】
藍綠:獨立派政黨聯盟(Junts pel Si)66-67席
黃色:人民團結候選人黨(CUP) 10-11席

【統派政黨】
橘色:市民黨(Ciudadano)19席
紅色:工人社會黨(PSC)14席
鮮藍:人民黨(PP)10席
紫色:加泰隆尼亞可以黨(Catalunya Sí que es Pot)14席
藍色:聯合黨(UNIÓ)0-2席

許多評論家都表示,加泰隆尼亞獨立呼聲之所以高漲,近年西班牙經濟大幅衰退恐怕是主要因素。馬德里政府債台高築,西班牙因而淪為歐豬五國之列,2013年甚至放寬投資移民項目,還被媒體稱為買房送居留權、賣護照救經濟。

超高的青年失業率也逼迫大批年輕勞動力外流到其他國家尋求就業機會,即使去年開始西班牙經濟稍稍回溫,但2011年起出現的人口淨流出現象,使得經濟復甦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連當時在位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Juan Carlos I)頒發國家留學生奬學金的儀式上都語重心長地說:「我希望當各位學成歸國時會有更多的工作機會等著你們,你們也能回國定居。」

相較之下,加泰隆尼亞自治區的重要性則被凸顯:只佔西班牙總人口15%的加泰隆尼亞,卻貢獻了全國五分之一的GDP、四分之一的對外出口產值,是西班牙境內最重要的工業區和旅遊勝地之一。近來引爆民怨的,是加泰隆尼亞從西班牙政府取得的中央統籌分配款比例,從2003年16%一路被爆砍至2015年的9.5%,地方稅賦反而跟著撙節政策加重,形同加泰隆尼亞每年「倒貼」西班牙中央政府140億歐元。

這種經濟上的相對剝奪感,是大部分媒體理解加泰隆尼亞鬧獨立的主要因素。

然而,加泰隆尼亞獨立並非只是涉及一個地區的經濟自主權這麼簡單的議題,而是延續了300年的「聯邦主義」與「單一民族國家」之爭。前者猶如歐盟精神,試圖創造兼容並蓄的多元框架,後者則像是「中華民族」這種政治建構出來的單一國族概念。

沒有誰對誰錯的路線之爭,反而更讓世人霧裡看花。

本文試圖從歷史脈絡及語言政策來理解加泰隆尼亞獨立的本質,在各時期找出加泰隆尼亞的身影,探討加泰隆尼亞人長達三百年的自我認同是如何發展而來的,藉由加泰隆尼亞這面鏡子照見台灣自身的追求。

亡國三百年,民族國家進行式

台灣的高中歷史教材舉例最早的民族國家時,一定會提到西班牙,短短幾行的敘述間,彷彿1648年西發利亞條約(Peace of Westphalia)簽訂後,西班牙就變成了現在我們所見的現代國家的樣子,於是乎大部分的人在理解加泰隆尼亞人(以下簡稱加泰人)為什麼有時候不是西班牙人、加泰隆尼亞語(以下簡稱加泰語)並不是一種方言的時候,只能用我們自己的統獨、母語情境去想像。

事實上,加泰人滅國三百年的奮鬥史,圍繞著「伊比利半島聯邦」的理想,而兩次王室聯姻、法國長年入侵以及近代歐洲情勢,則造就了今日的加泰隆尼亞與西班牙。

今日的加泰隆尼亞在歐洲中世紀,是個以地中海貿易興起的獨立政治實體──巴塞隆那伯爵公國(Comtat de Barcelona),西元1150年與接壤的亞拉岡王國(又稱阿拉貢,Aragón)因王室聯姻合併,成為亞拉岡聯合王國,並且已經存在類似明文憲法的現代政府雛型(Generalitat de Catalunya),該聯合王國強盛時期曾統治今日法國科西嘉島、義大利南部及其西西里島、薩丁尼亞島,成為現代加泰人國家認同的歷史雛形。

橘色為原亞拉岡王國領地,與巴塞隆納伯爵國合併後的亞拉岡聯合王國則將領地擴展至其他膚色區域|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4.0

橘色為原亞拉岡王國領地,與巴塞隆納伯爵國合併後的亞拉岡聯合王國則將領地擴展至其他膚色區域|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CC By SA 4.0

1469年亞拉岡聯合王國與卡斯提亞王國(Castilla)聯姻,並且在驅逐了伊比利半島上最後的穆斯林勢力後,兩國於15世紀末合併成西班牙王國,成為今日西班牙的原型。在這次的整併中,剛開始加泰隆尼亞的地方自治權也被保留下來,但作為新王國西班牙的一部分,並因卡斯提亞王國原有的姻親關係,被納入哈布斯堡王朝家族,就此捲入歐洲三百年權力鬥爭,以聯邦為雛形的自治權也嚴重受到侵蝕。

18世紀歐洲兩大家族陣營為法國波旁王朝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此時本屬哈布斯堡陣營的西班牙雖擁有百年來擴張的廣大海外殖民地,卻因為王室絕嗣而捲入兩個王朝的鬥爭,倒楣的加泰隆尼亞正好地處法國與西班牙交界而遭逢戰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