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爭議性「珠寶法案」 允許沒收難民貴重財物惹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人認為,丹麥政府沒收財物,和納粹大屠殺期間納粹沒收猶太人黃金和貴重物品的作法沒兩樣,在曾有類似痛苦歷史的歐洲,此舉讓人非常不安。
自由報導,丹麥國會26日以壓倒性票數通過被稱為「珠寶法案」(jewellery bill)的限制移民權利法案,納入沒收移民貴重財物、試圖阻擋移民尋求庇護的嚴苛措施,引發人權團體抗議。這是上任僅7個月的中間偏右自由黨(Venstre)政府,為遏阻移民入境採取的最新舉措,新法最快2月就可實施。聯合國人權理事會要求丹麥外長延森(Kristian Jensen)前去解釋該政策的原因。
中時報導,由右翼少數派政府提出的法案,在國會109名議員中,以81票對27票通過,因反移民的丹麥人民黨(DF)與中間偏左的反對派社會民主黨議員亦支持法案。丹麥表示,這項政策體現了對移民和丹麥失業者的平等待遇,因為丹麥失業者在申請得到失業福利之前也必須出售超出基本額度的資產。
中央社報導,首相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對批評不以為意,稱這是「丹麥史上最讓人誤解的法案」,似乎更在意七成丹麥人把移民列為最擔心的政治議題。移民部部長史托伯格(Inger Stojberg)認為,這項法案相當公正。她強調,以財物抵償開支的做法,與當地領取失業救濟的制度類似。
中時報導,新修正的法案規定,難民可保留價值共1萬丹麥克朗(約新台幣4萬9000元)的所有物,其餘將予沒收,結婚戒指等有紀念價值的物品不在此限,沒收的資金將用於解決難民住房、醫療及教育等方面的支出。有人認為,丹麥政府沒收財物,和納粹大屠殺期間納粹沒收猶太人黃金和貴重物品的作法沒兩樣,在曾有類似痛苦歷史的歐洲,此舉讓人非常不安。
中時報導,丹麥擬徵收難民財產並延長接親人到丹麥的年限等法案,遭聯合國及歐盟人權委員會質疑違反《歐洲人權公約》、《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及《聯合國難民公約》,也引發國際媒體強烈批評,恐將促使難民帶著年幼的孩子冒險逃難。獲得丹麥法律保護,但地位較低(屬「逃離無差別迫害」,非「個人受迫害」)的難民,申請讓家人前來團聚的等待時間,從1年延到3年,而且申請遞件後光是跑流程可能就得好幾年。

Photo Credit: Reuters/達志影像
希望之聲報導,不少難民在得知國會通過新法後難過的痛哭,擔心與家人相聚的日子更遙遙無期,聯合國則表達關切與遺憾。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譴責了丹麥政府的這個決定, 認為丹麥政府對於那些為了逃避戰爭和衝突,而且跋涉數百公里, 冒著生命危險橫跨地中海的人應該表示尊重,並應該善待他們, 給他們作為難民的權利。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數據顯示,作為避難目的地,丹麥在難民中的人氣在歐洲排名第三,僅次於德國和瑞典。
聯合報導,但丹麥官員在聯合國、歐洲議會都強硬表示,丹麥社會福利的基本原則是國家會支付無法照顧自己的人,但不是連可自給自足的人都要支付。丹麥人口約560萬,去年接受了2萬1000多名尋求庇護者,創下該國紀錄,原以捍衛難民權益著稱,現在卻希望降低對移民的吸引力。政府表示,想符合社會福利標準的丹麥人,一樣也必須賣掉值錢的財產。
中央社報導,事實上瑞士政府已要求外國移民抵達後必須申報財產,任何價值超過1000瑞士法郎(約992美元)的物品都會被沒收,但有紀念性的物品例外,總計2015年瑞士政府共從112名移民沒收了21萬瑞士法郎。另一方面,荷蘭政府也要求申請庇護者必須申報財產,如果個人財產價值超過5895歐元,或全家人超過1萬1790歐元,可以申請扣除,一旦移民開始工作,定居荷蘭期間就必須支付所得稅。
蘋果報導,德國南部的巴伐利亞邦(Bavaria)及西南部的巴登-符登堡邦(Baden-Wuerttemberg)也早已採取類似作法,抵達巴伐利亞邦的難民,如被難民中心人員發現身上現金或貴重物品價值超過750歐元(約台幣2萬7000元),就被會徵收;巴符邦的徵收標準更只有350歐元(約台幣1萬3000元)。
新唐人報導,同一天,歐盟成員國的內政部長們也針對難民問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非正式會議,討論如何延長申根協議國之間的邊境控制問題。荷蘭安全和司法國務秘書戴闊夫(Klaas Dijkhoff)表示,「前所未有的尋求庇護者的湧入,雖然有六個成員國採取了本國的措施(邊境控制),但是還沒有減少。因此各成員國邀請歐盟委員會,基於申根協議第26條,從法律和具體實施上,準備如何進一步延長這種臨時邊境控制的措施。」
- Denmark passes controversial bill to seize assets and valuables from refugees(The Washington Post)
- 丹麥國會通過具爭議性移民法案(中央社)
- 丹麥通過新法控管難民 歐洲非避難天堂(中央社)
- 難民財產多 丹麥要徵收(聯合)
- 「沒收難民貴重財物」丹麥立法通過(自由)
- 丹麥議會表決通過 允許沒收難民財物(蘋果)
- 沒收財產給福利 丹麥難民新法將投票(中時)
- 難民攜貴重財物 丹麥擬沒收(中時)
- 丹麥允許沒收難民財產挨轟(中時)
- 丹麥通過立法 收繳難民多餘財產(新唐人)
- 丹麥通過法案 允許政府沒收難民的財產(希望之聲)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