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將踏上太平島,但2008年曾批扁「看守總統」不該視察太平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曾永權並已致電民進黨前秘書長林錫耀,代表馬總統邀請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派員參加。民進黨發言人楊家俍回應表示,秘書長吳釗燮稍早已回覆曾永權,「我們沒有這個計劃,不會派人隨行前往」。
總統馬英九28日將訪視太平島,外交部除了重申南海主權立場外,也強調,太平島屬於中華民國領土,總統登島視察並慰問駐員自屬正常,並邀請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派員參加。不過,民進黨說,不會派人隨行前往。而越南駐台代表則表示嚴正抗議。
- 為什麼東南亞各國講到南海就大動肝火?從海洋法公約一次看懂南海爭議
- 從中菲仲裁案看南海爭議:我國的太平島被降格岩礁?別再聽信謠言了
- 「公海就是公海,無關挑釁」美籲各國合法逛南海
- 馬英九投書華爾街日報 闡述〈南海和平計劃〉
ETtoday報導,馬英九去年12月中旬便計畫要登上太平島,主持新建碼頭落成及燈塔啟用典禮,同時也呼應近來因中國在南海動作頻頻而掀起的南海爭議,帶有宣示主權意味;但傳出美方疑似透過美國在台協會(AIT)「關切」,導致馬英九暫緩登島計畫,最終改由內政部長陳威仁與海巡署長王崇儀前往。
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強調,太平島是中華民國的固有領土,馬總統從未排除過將會前往視察,陳水扁前總統也曾於任內登島視察,外交部也已將規劃正式通知相關友邦。
自由報導,馬總統一行明天清晨將先搭乘行政專機抵達空軍屏東基地,再轉搭空軍C130運輸機飛抵太平島,抵達太平島後,將先聽取海巡署駐軍簡報,並且到各個據點視導,然後與島上駐軍官兵用餐,同時頒發春節慰問金及加菜金,慰勉太平島守軍的辛勞。
相關官員說,馬總統在結束太平島視導行程後,搭乘C130運輸機返回屏東基地,再轉搭行政專機回台北,預計晚間8時,在空軍松山基地發表談話。
由於太平島在我軍方防空識別區外,軍方啟動陸海空護航護衛任務,除了調派多位特戰隊員隨同C130專機前往,隨身護衛馬總統及專機安全,海空方面的安全部署更是滴水不漏。
民進黨婉拒派員隨行
聯合報導,總統府發言人陳以信指出,外交部已將此規劃正式通知相關友邦,曾永權並已致電民進黨前秘書長林錫耀,代表馬總統邀請總統當選人、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派員參加。
民進黨發言人楊家俍今天回應表示,秘書長吳釗燮稍早已回覆曾永權,「我們沒有這個計劃,不會派人隨行前往」。
美:感到失望
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游詩雅接受獨家《蘋果》採訪時強調,「對於馬英九計畫前往太平島的舉動感到失望」,這種舉動對南海區域平和與解決爭端毫無益助。
外交部長林永樂稍晚受訪表示,我方已事先知會美方,美方有美方立場,我方有我方立場,後續會與美方持續溝通。
越南代表嚴正抗議
越南駐台代表陳維海27日接受《蘋果》訪問時強調,反對馬總統前往太平島的行動,這已經違反越南政府相關主張,他將向台灣政府相關單位提出嚴正抗議。
陳維海表示,中國在南海的大動作引發南海情勢緊張,馬總統現在在過去太平島的話,「全世界都會反對」,越南政府堅決反對馬總統的行動。
聯合報導,外交部表示,南海主權立場並強調太平島為中華民國領土,總統登島視察並慰問駐員自屬正常。
馬英九曾痛批陳水扁「看守總統」不該踏上太平島
但網友翻出2008年的報導,當時馬英九為總統候選人,陳水扁仍踏上太平島視察,成為是中華民國成立以來,首度有元首踏上南疆土地。馬英九則痛批:「看守總統」應把社會安定、國家安全維護好,並把總統選後移交的工作做好,「這就是對憲政體制最大的貢獻了」。
農委會組調查團 論證太平島是「島嶼」,非「岩礁」
ETtoday報導,近年來由於中國不斷擴張在南海勢力,再次掀起南沙太平島的主權爭議,菲律賓甚至在第二階段的南海仲裁中,主張太平島是「岩礁」而非「島嶼」,不得享有超過12海里的海洋權利。為了以科學方法論證太平島確為島嶼之事實,農委會於日前邀請國內水質、土壤、植被、法政等專家學者組成調查團,實地勘查島上自然及農業生產環境。
登島學者一治認同政府歷年和平經略南海的成果,同時也深入瞭解太平島符合《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121條關於「島嶼」之要件,足以維持人類居住及其自身經濟生活。太平島有水質甚為良好的淡水、可供栽種可食用之作物的土壤、能供豢養羊群食用等;島上亦有顧及駐守人員的信仰需求的觀音堂,現存的住民遺址也展現歷代住民在該島活動的痕跡。上述種種事證,使我國內學者一致同意太平島絕對是「島嶼(island)」,而非菲律賓方面所稱之「岩礁(rock)」。
菲專欄作家暗批中國在南海填海造島
中央社報導,菲律賓主流報紙「馬尼拉公報」今天刊登專欄作家柴德分享南海太平島參訪之行,證明太平島具有維持人類居住以及經濟生活的條件。
柴德(Jose Zaide)介紹,他與同行人士飲用了土產椰子汁、當地井水,正餐除了白米是台灣運來以外,蔬菜與肉食都是在地生產。他說,太平島上雖有飛機跑道,但台灣並未因此而改變太平島的地形,暗批中國大陸在南海填海造島行為。
但對於太平島是「島」還是「礁」,曾任菲律賓駐法國大使的柴德相當謹慎,他援引美國太空人在太空育成第1朵花的例子說,「不論多麼戲劇化,太空實驗不改變地面上的條件,領土及所有權仍將由律師及外交官們交涉與詮釋。」
新聞來源:
Tags: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