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圖話國際】「小黃」和「小黑」的戰爭—爭議不斷的Uber

【圖話國際】「小黃」和「小黑」的戰爭—爭議不斷的Uber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Uber近年來在全球迅速擴展,卻不斷遭到世界各地的司機、政府、競爭者提出質疑甚至是抵制,Uber到底是共享經濟的先鋒,還是賺錢不負責的貪心企業?

法國計程車司機在1月26日展開為期兩天的全國性大規模罷工,抗議App叫車服務公司Uber司機在街道上攬客,影響傳統傳統計程車的生意。巴黎法庭1月27日裁定,由於法律規定只容許傳統計程車司機在街上攬客,要求Uber賠償法國全國計程車聯盟(Union Nationale des Taxis)120萬歐元(約4千3百萬台幣)。

2009年在美國西岸創立的Uber,近年來在全球迅速擴展,卻不斷遭到世界各地的司機、政府、競爭者提出質疑甚至是抵制,主要是因為Uber司機不需要花錢取得執照,也不必繳交營業稅,引發傳統計程車司機的不滿。再加上,Uber認為他們純粹是「媒合司機和乘客的中間人」,如果有任何意外事故的發生,責任歸屬不清楚,讓許多人對搭乘Uber的安全性有很大的疑慮。

Uber的定位處在租賃車、計程車與「資訊業者」之間的模糊地帶,這樣遊走各國法律邊緣的作法,引來不少政府立法管制。2014年印度發生Uber司機的性侵案,更是引發全球各地對Uber發出禁令,包括印度、西班牙、比利時、荷蘭、泰國、波蘭等國家,先後對Uber的業務範圍設下限制。

Uber在2013年進軍台灣,反彈聲浪從未停過,先前交通部更直接表明:「Uber目前在台灣沒有合法牌照,也沒有合法執照,有營業行為就會開罰。」過去一年來,交通部對Uber開出超3700萬元罰單,但在2015年底,Uber不服當年1月被裁罰的21件罰單,以及被勒令停業,因而提出行政訴訟抗罰,結果獲得部分勝訴。

即使法律訴訟和傳統計程車業者抗議不斷,公司的估值依然扶搖直上,Uber到底是共享經濟的先鋒,還是賺錢不負責的貪心企業?爭議仍在延燒。

延伸閱讀:
線上叫車服務 Uber 成歐洲計程車司機公敵(科技新報)
反 Uber?台灣計程車司機們請記取歐洲同行的教訓(Inside)
同樣是搭計程車,你何以斷言台灣大車隊比 Uber 安全?(科技報橘)

製作:楊倩妮
核稿編輯:李漢威、洪婉蒨

別忘了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唷!
關鍵評論影音粉絲團開團囉!更多優質影音好內容,趕快按讚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