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揮霍無度?Facebook研究:他們每月存錢、謹慎理財

年輕人揮霍無度?Facebook研究:他們每月存錢、謹慎理財
Photo Credit: Berliner Verlag / Steinach / dpa / Corbi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Facebook報告指出,過去外界認為青年人就是衝動而且凡事要立即享受,但調查發現他們在財務上相當謹慎且負責,他們盡力不負債、小心使用信用卡並積極儲蓄。

文:歐子進

Facebook在1月發佈了他們的調查,發現年輕一代並不如外界所想的揮霍無度,反而不少是謹慎消費、甚至不太使用信用卡。CNBC、Inverse、《印度時報》綜合報導,專門研究用戶行為的Facebook IQ表示,他們針對的年齡層為美國21-34歲、超過7,000萬人的青年世代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他們有儲蓄的習慣、理財謹慎,而且在財務規劃方面都與以往大相逕庭。

根據Facebook報告指出,過去外界認為青年人就是衝動而且凡事要立即享受,但這次調查發現,他們在財務上相當謹慎且負責,他們盡力不負債、小心使用信用卡並積極儲蓄。「新的青年世代出現了。」

Photo Credit: Facebook IQ

現時年輕人已經有儲蓄的習慣,他們傾向將錢儲起來實現自己的目標,與外界所想的揮霍無度有不少的出入。〡Photo Credit: Facebook IQ

86%會定期每月存款

據Facebook調查,有86%的網友表示他們每個月都會存錢,他們大多是覺得有必要、想買樓或是緊急情況時的儲備金等等,有 21%的年輕人將買樓放在首位。調查也發現57%的網友寧可用現金付款而拒絕使用信用卡。原因是有46%的調查對象認為沒有任何債務是最理想。

Photo Credit: Facebook IQ

不少年輕一代對信用卡都有著負面的概念,為求「穩陣」,他們較傾向付現金而不是信用卡。〡Photo Credit: Facebook IQ

據調查報告指出,相比起往昔,現在的年青人在經濟前景不佳的背景下成長,他們已經適應了不同的經濟環境,並學會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調查發現在網上青年人討論關於財務的對話佔近40%,每個月更衍生出約650萬則貼文、回應、分享以及讚好。每當他們碰上財務問題時,會自然地上網查詢,並增加自己對財務規劃的知識。

年輕父母多用科技解決問題

除了財務規劃,Facebook IQ也針對年輕父母進行調查,對象年紀由25歲到65歲,分析包括澳洲、巴西、加拿大、德國、墨西哥、西班牙、英國和美國的Facebook和Instagram用戶數據。

Photo Credit: Facebook IQ

年青人在網絡上亦不乏對財務的信息,他們在消費的同時亦不忘如何理財。〡Photo Credit: Facebook IQ

結果發現,年輕父母比上一代更傾向使用科技解決問題。他們會花許多時間在網絡上,而且會在網路上討論育兒的知識。

調查發現,18到34歲的父母,透過行動裝置來幫助消費決策的情況遠比50到65歲年齡層的父母高出30%。而他們比沒有孩子的人花多1.3倍的時間在玩Facebook。原因是年輕父母習慣在購物前上網找資料、評價和比價來幫助決策;當年輕父母越來越依賴科技幫助決策,使得他們在下決定的時候,往往會傾向信服較熟悉科技的孩子們,有50%的受訪父母表示,他們比起上一代更會聽年輕一輩的意見來幫助決策。

不同年代就是雞同鴨講嗎?

不少人認為因為代溝而難以與年輕一輩交流,那麼如何跟青年世代溝通?

首先,資訊要簡單吸引。儘管大部份財務訊息是透過文字來傳遞,然而調查指圖片或影片常出現在訊息之中,令資訊更吸引和輕鬆。這樣的趨勢也代表想要跟年輕一輩交流時,視覺的「享受」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不要忽視手機的重要性。調查指出,有77%調查對象表示手機經常不離身,可見手機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份;另外有49%傾向使用手機銀行,因為青年網友比上一世代更傾向相信科技,他們寧可將財務規劃透過數據和平台來操作,而非交給傳統的規劃師。

據Facebook最新調查,這一群年輕人最關心的就是債務及財務規劃等話題,有53%的人認為他們沒有可信任的單位討論財務管理。另外,將近一半人不會執著使用一家金融機構,只要哪一家服務好或更吸引就會更換,甚至有68%的網友表示銀行不懂他們的需求。或許金融業者應該重新想像競爭對象,例如提供清楚的財務建議、彈性方案、介面清晰的 App 軟體等就是規劃師該競爭的對象。

年輕一輩希望得到一份為其度身定造的財務規劃,而不是一式一樣、千篇一律的複製品,他們期望感到被了解和尊重。最後,調查也建議要以手機為中心,思考各種與目標消費者接觸的管道,才可以打入年輕人的市場。

核稿編輯:tnl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