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學老師到立院龍頭:「公道伯」王金平如何縱橫政壇41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縱橫政壇41年,當了17年立法院院長,號稱政壇長青樹的王金平,從數學老師到立法院龍頭,這一路走來他有甚麼過人之處?
文字整理:李作珩
王金平
出生日期:1941年3月17日
出生地:高雄州岡山郡路竹莊(今高雄市路竹區)
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即將卸任)
最資深的現任立委(歷經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共6任總統)
九月雪,很少人知道,這是韭菜花,每到初秋,就會在大地鋪滿白色雪花,而這就是王金平的童年。王金平的老家以務農為生,幼年的他除了幫忙家務,也常呼朋引伴去拔韭菜花,在同儕中更是高手。
農村生活,讓王金平練就了好體力,就讀台南一中時,就是學校體育比賽常勝軍;一直到大學,他都是學校網球隊隊長。
而他的成績一直都不錯,國小畢業後,考進台南一中,從初中部念到高中部,後來大學考取了又能夠教書、又能捧鐵飯碗的台師大數學系。
王金平短暫為人師表,曾是尹衍樑的恩師
1960年代,師大畢業後,王金平就在彰化進德實驗中學(已廢校,現址為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實習,教授英文及數學。
很難想像,現在那個縱橫商場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曾經在高一時是他的學生。
長大後的尹衍樑,獲得彰師大名譽博士時還感性致詞,談到年少輕狂被父親送至進德中學「管訓班」,到校第一天就和人打架被刺傷,幸好當時數學老師王金平的慈愛與包容,改變了他的一生。
「王金牛」一見鍾情定終身
「王金牛,一開始還以為怎麼有這名字…」說這句話的人,是王金平的牽手,陳彩蓮女士。
1969年,在難忘的「楓林小館」,王金平第一次和他的夫人陳彩蓮見面,兩人可說是一見鍾情,雙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快地,在他們認識滿兩個月的前夕,雙方家長為他們舉行文定之喜。
棄師從商的他,意外開啟從政契機
退伍後沒多久,王金平就返回家人經營的食品廠工作,從事進出口貿易業務。跟著哥哥在業界打滾,34歲的他,更當上了首任高雄工業會理事長。
誰也沒想到,在商場展露頭角後,也意外開啟了他的從政之路。

Photo Credit:翻攝自 民視【台灣演義】立法院長 王金平
由商轉政,一躍成為最「肖年ㄟ 」立法委員
1975年底,年僅34歲的王金平,初生之犢不畏虎,第一次參選,就以19萬的高票當選立委,成為當時「立法院」最年輕的「立法委員」。
會走上從政之路,主要得益於高雄縣第一大地方派系,「白派」掌門人、高雄縣前縣長林淵源的大力提攜,當時白派希望立委年輕化,及符合大學畢業、家庭背景優良的人選,王金平因此出線。
1970年代,高雄分為紅白黑三大勢力,黑派屬於黨外勢力;紅白兩派都屬於國民黨。白派以高雄縣前縣長林淵源為首,掌握農會系統;紅派則掌握水利會系統,紅、白兩派雖都為國民黨力量,但卻矛盾重重,鬥爭激烈。
自此之後,王金平開始了他的連選連任,更創下「9連任」的紀錄(若加上不分區,到目前為止共13任)。

政治生涯危機:違反《票據法》被起訴…
1980年,王金平的從政生涯陷入一大危機。
因違反《票據法》被起訴,1986年2月王金平被判刑6個月,政治前途一度跌入谷底。在該年底的「立委」選舉中,王金平未獲國民黨的提名。
但自行參選的王金平硬是憑藉自己、以及「白派」在地方上的實力,再次獲得連任。奠定了他在「白派」的掌門接班人地位。
初生之犢不畏虎,組成立法院十三兄弟會
倚恃派系起家的王金平,到了立法院照樣拉幫結派。翻開立院史,你不能不知道「十三兄弟」是當時國民黨立院黨團中很有勢力的新興派系。
當時由蔡辰洲帶頭組織,蔡辰洲為國泰集團創始人蔡萬春兒子,1982年蔡辰洲當選立法委員。另外的成員有吳梓、劉興善、劉松藩、謝生富、沈世雄、李宗仁、洪玉欽、林聯輝、郭榮宗、饒穎奇、陳鍚淇,以及身段柔軟、善於協調,不論甚麼派都吃得開的王金平。
然而好景不常,在1985年「十信案」爆發後,十三兄弟中只有王金平全身而退。
「十信案」是個經濟犯罪事件,而「十信」指的就是「台北十信」,理事主席由國泰集團的蔡萬春家族擔任。「十三兄弟」組成後向官方遊說,爾後卻遭財政部糾舉,蔡辰洲被關,全家財產被查封;而數千民眾辛苦積蓄,存入十信卻血本無歸,更嚴重打擊了國泰形象。
一路順遂的王金平,也曾經「意外落馬」
年輕時的戰無不勝,王金平看似「政壇常勝軍」,但其實,也曾經失敗過。
第一次的失敗,是1988年國民黨十三全會議,當時王金平和同是四票的九位候選人角逐八個名額,由抽籤決定。結果運氣不好的他,就這麼剛好沒有被抽到。嚴格來說,這次的失敗就像是一場意外。
另一次的失敗,就讓王金平較耿耿於懷。「人生很多事真的就是因緣…」王金平說,而這次的因緣讓王金平就這麼和副院長擦身而過。
當時,已是資深委員的王金平,很顯然比別人有更大的機會可以當上立法院副院長,何況那時身為國民黨祕書長的宋楚瑜也親自承諾支持他。
但宋楚瑜臨時告訴王金平:「金平兄,過去答應你的都不算數,昨天晚上李主席(時任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邀請郝院長(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等人商量,說現在新委員的時代,書記長比副院長重要,所以大家都推薦你當書記長。」
當年的副院長提名了三個人,一是謝深山、二是饒穎奇、三是沈世雄,就是沒有王金平。王金平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接下了書記長的職務。
打斷手骨顛倒勇,終於站上立院副院長
也許就是緣分吧,錯過了一次,王金平終於抓到時機,這年他52歲。
當時的李登輝總統,非常仰賴本土派勢力,來支撐他的政權,王金平在南部的人脈、勢力,正是李所倚重的,因此順水推舟得到機會。
1992年底的立委選舉,原為立法院副院長的沈世雄落選了,王金平終於如願以償當上立法院副院長。

Photo Credit:Alan Wu@Wiki CC BY SA 2.0
政治新巔峰,開啟了17年王院長時代
「政治中,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這用來形容劉松藩和王金平關係再適合不過了。兩人曾同為「立院十三太保」,劉松藩擔任立法院院長時,王金平更是其副手。然而,終究還是得面對立院龍頭之爭。
「要你上、要你下,給你、不給你,都有理由,這就是政治。」當時還是立法院長的劉松藩,感慨地說。
1998年,時任立法院院長劉松藩捲入廣三集團超貸違約弊案,擔任副手7年的王金平,獲得當時總統及黨主席李登輝的關愛眼神。
超越運動場上的勝利,定義屬於自己的成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運動競賽中,總有站上頒獎台、榮獲金銀銅牌的高光時刻,但每每在賽事裡,即使遭逢意外受傷,仍要堅持運動精神、完成比賽的運動員們,也值得獲得全場觀眾們的熱烈鼓掌。場外勿以一時成敗論英雄,成功應由運動員自己來定義。如同Nike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大眾全力以赴、放手一搏,何謂成功?將無所定義!

0.03秒,對日常生活中的你我,可能只是一個彈指的瞬間;解鎖手機的指尖滑動,可能都遠多於這剎那。但對於2023年成都世大運游泳賽道上的台灣選手王冠閎來說,這卻是奪得金牌或銀牌的差距。在200公尺蝶式的決賽中,與日本選手寺田拓未僅有0.03秒的差距,王冠閎以1分55秒69的成績奪下銀牌,也為接下來的亞運增添信心。無關排名,王冠閎在賽事中的全力拼搏,更值得所有人鼓掌喝采。事實上,從甫落幕的世大運,到即將登場的2023年杭州亞運,甚至延續到眾所期待的2024年巴黎奧運,贏與輸或許是運動場上寫實的成功象徵,但無論是否如願奪牌,展現竭盡所能對勝利渴望的運動員,或許更值得人們的尊敬與鼓勵。
個人的成功 需要時間來累積

逐漸受到國人關注的田徑場上,陳奎儒肯定是引起熱議的體壇新星。在2017年台北世大運的男子110公尺跨欄項目中,跑出了13.55秒的成績,不僅奪得銀牌,更打破全國紀錄。隔年2018雅加達亞運再以13.39秒紀錄突破自己樹立的全國紀錄,睽違48年由台灣選手拿下男子110公尺跨欄銀牌。但你可曾想過,幼年時的他曾需穿鐵甲衣、輔助器來協助正常行走。
陳奎儒身旁的訓練團隊成員們,總是會給予他「一直很努力地在進步」的評鑑,他也曾在媒體訪問中說道:「從小到大我都不是最好的,因為不被看好,所以每次我都想做到最好。」如鐵一般的意志,逐步精進、超越輸贏,達成看似不可能的目標,讓陳奎儒終能踏上東京奧運的最高殿堂,與美國、牙買加的頂尖選手們同場競爭。

「雖無法改變家庭環境,但我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拳擊甜心黃筱雯,從小父母離異、父親更多次吸毒入獄,仰賴爺爺開計程車扶養長大,接觸拳擊運動後,靠著自己的雙手,擊敗原生家庭的束縛,扭轉自己的命運,在東京奧運一舉奪銅,在2023年世錦賽更拿下第二面金牌。
無論在田徑場、拳擊場上的運動員們,即使有場邊教練與支援團隊的陪同,仍是需要一人扛起身心靈的龐大壓力。成功絕非一蹴可及,一時的輸贏並無法定奪每一位運動員的成就,因為往往在跌倒之後的重新邁步前進,步伐會更加地堅毅有力,運動員背後的故事也將更加的立體、鮮明而耀眼。
大我的勝利 不受限於運動場上
近年來,從持續吹起熱血旋風的HBL高中籃球聯賽,以及2023年成都世大運中華男籃締造隊史新猷的第11名佳績,加上赴日參加世界大學籃球系列賽,擊敗美國NCAA一級球隊與地主日本白鷗大學球隊的政大雄鷹籃球隊,再看到因COVID疫情睽違三年重啟的威廉瓊斯盃籃球邀請賽上,中華藍和中華白兩隊的拼搏表現,都讓台灣民眾們重拾起對於籃球運動的熱愛。在球類運動的團隊項目裡,成敗或許會因個人如英雄般的表現而影響輸贏,但藉由團隊凝聚眾志成城的力量與態度,更可讓球隊中的每一位球員都互相砥礪與交互成長,所展現出共好、共榮的團隊精神遠比隊伍能否奪牌的成果還更值得我們感動與學習。

另一方面,步出競技場外,運動員也能夠在社會中發揮其影響力,藉由不同方式來啟發更多新世代,感受運動的正向力量,進而創造更好的社會良性互動,這何嘗不也是一種運動的勝利呢?空手道競技場上的「小清新」文姿云,就曾在Nike與Teach For Taiwan團隊的邀請下前往花蓮,陪伴當地8所偏鄉小學的62位學童們,擔任一日老師,親自寫教案、帶領學童們上課、進行分組競賽,而文姿云也希望透過個人對於空手道運動的執著及拚勁,讓更多孩童們能體驗運動精神的重要性,進而對自我人生產生更多的決心與動力。
而身為中華男籃主控的陳盈駿,如同他控球後衛的角色,在籃球場外更是完美的詮釋「分享」的精神。陳盈駿攜手Nike,以他的生活口號「Have a nice Ray」,走訪偏鄉從事公益活動,透過籃球運動,教育基層孩童,更分享身為籃球運動員會面臨的挫折與挑戰,鼓勵偏鄉孩童勇於挑戰自己不設限。讓運動的成功定義不僅侷限場上的勝負,反而將運動的精神扎根全民心中,亦是一種廣義的勝利。
屬於未來的勝利,全世界共享

透過運動所彰顯出的成功,更可能是屬於全人類的。馬拉松界知名的Breaking 2計劃,就是一項無關世界排名與競賽輸贏的範例。挑戰人類在體能上的極限,當那1:59:40的紀錄終於達成,勝利並不僅屬於Eliud Kipchoge一人獨享,而是全人類共同努力的成就。
文化上的成就更可以透過運動的表現形式,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9月即將舉行的第19屆亞運,首度將Breaking(霹靂舞)列入正式競技比賽項目,同時亦將於2024年首次登上巴黎奧運,體壇人士更積極倡議將其延續至2028年洛杉磯奧運。目前正努力進行亞運培訓的台灣Breaking(霹靂舞)國手孫振就曾表示:「正因有著長達50年的嘻哈文化來支撐,才能孕育出Breaking如此獨特的競技舞蹈,進入奧運殿堂。」

更多女性投入運動領域的未來,也是全球體壇發展上的一大成功。身處變革最前線的全球女性,正重新定義著運動的意義,Nike全球女性品牌副總裁Liz Weldon曾說到:「在過去的50年裡,我們在展現了反叛精神的同時,也引領著進步的方向—Just Do It。我們一直鼓勵世界各地人們只管放手去做。」女性透過競技體育、健身等不同形式的運動,為體壇注入一股充滿靈魂、齊心團結,以及不受框架約束的感動。無分性別族群、人人皆能動起來的下一代,相信必將是運動的一大成功。

運動場上的贏與輸或許是運動成就的光與影,但頒獎台上的光榮僅僅只是一位運動員生涯的驚嘆號。但背後無數動人的運動故事與運動員展現的不服輸的精神,是一個接一個的逗號與未完待續。正如Nike持續支持各領域頂尖好手追求卓越,秉持Just Do It的精神,鼓勵運動員放手一搏,成就屬於自己定義的成功。
漫畫設計:劉若瑜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