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籍投票、18歲投票權⋯⋯台灣吵翻天,菲律賓選舉早就實施了

不在籍投票、18歲投票權⋯⋯台灣吵翻天,菲律賓選舉早就實施了
Photo Credit:Grace Poe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擁有1.6億人口的菲律賓,政治文化長期受到貪汙、家族壟斷、暴力事件等陰影籠罩,不過他的民主發展可說是東南亞地區的特例,尤其在選舉制度上,某些方面更超越其他國家。

文:Wendy Chang

菲律賓的民主發展可說是亞洲地區的一個特別案例,1935年菲律賓進入自治時期,在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下通過菲律賓憲法,並出現亞洲第一位民選總統。依菲律賓憲法規定,婦女在1937年就能投票,是亞洲最早給予婦女投票權的國家。

1950年代,菲律賓經濟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在亞洲四小龍尚未崛起前,經濟實力超過台灣。伴隨著時代潮流,菲律賓也發展出一套有別其他東南亞國家的選舉制度,而在今年5月9號,菲律賓將選出新任總統,就讓本文帶你了解,擁有1.6億人口的菲律賓,將如何舉行這次選舉。

囚犯也能投票

Filipino inmates show their fingers with indelible ink after voting inside a jail in Makati city, metro Manila May 10, 2010. Inmates in the Philippines are allow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exercise their rights to vote inside their prison cells. More than 50 million people are eligible to vote for nearly 18,000 local and national positions, and authorities expect a voter turnout of more than 80 percent. . REUTERS/Romeo Ranoco (PHILIPPINES - Tags: POLITICS ELECTIONS IMAGES OF THE DAY) - RTR2DOO3

圖為位在馬尼拉Makati的監獄,2010年是菲律賓囚犯第一次享有投票權。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全球總共有二十幾個國家實施不在籍投票,包含美國和大多數歐盟國,亞洲則包含日本、南韓、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國家。在不在籍投票的類別之中,以囚犯的身分最受爭議,包括英國日本、南韓、印度皆不開放,然而,菲律賓服刑的犯人,從2010年起的大選就已擁有投票權,而今年5月的總統選舉,預計將有超過4萬名囚犯擁有投票權,在犯人參政權這方面,寬容度超過於其他國家。

不用回國就能投票,今年更加便利

(影片是由菲律賓政黨移工黨Migrante Partylist所錄製的宣傳影片,希望能集結海外各地的力量,並鼓勵菲律賓移工踴躍參與投票。)

根據菲國政府的統計數字,截至2014年,有超過2,300萬名工作者分布海外,相當於台灣的總人口數,數字相當驚人。菲律賓每年輸出的勞動力造就了大量的外匯,而菲律賓政府為了感謝他們的貢獻,早在2004年就通過《不在籍投票法》Absentee Voting Law,讓身居海外的公民可以在世界各地投票,不必回國也能關心家鄉事務。

截止2015年10月31日止,在台灣的菲律賓移工已有30,608名登記成為投票人,屆時可以在北、中、南的菲律賓辦事處進行投票。根據過去的不在籍投票法規定,在登記成為投票人後,必須簽署三年內回國定居的宣示書,造成不少海外選民的困擾,而根據PNN報導,菲國政府已在今年取消此項規定,預計在法案修正後,將增加更多海外公民的投票意願。

相關報導:菲律賓大選》仍有近300萬人未登記生物識別資訊 將影響選舉期程?

18歲不夠看,菲國青年15歲就能投票

當台灣還在吵著要下修投票年齡,菲律賓就已是年滿18歲就能投票的205個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在最小行政區(菲律賓稱作Barangay),菲國青年只要年滿15歲就能投票,選出相當於台灣鄰里長的地方代表。除此之外,各地區也設置青年議會(Sangguniang Kabataan,年僅18歲就能成為候選人,是政府為培力新世代而設置的政治單位,會配合當地資深官員的領導,為當地的青年人謀求福利。

An armed soldier stands guard as he secures a polling precinct during village, or "barangay", elections in Taguig City, Metro Manila October 25, 2010. Police said polling in nearly four percent of 42,000 villages failed due to delayed delivery of materials and violence. REUTERS/Cheryl Ravelo (PHILIPPINES - Tags: ELECTIONS POLITICS) - RTXTTB7

流血衝突時常為菲國選舉蒙上陰影。圖為2010年的Barangay選舉,政府派出警力維持治安。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擔任Barangay的官員雖然無給薪,但仍可在當地享有一定的權力,且有助於未來參選更高層的民意代表,於是每次的Barangay選舉都十分廝殺,根據大紀元2007年的報導,當年在全國上下67萬名地區候選人之中,就有50人遇襲

而在今年10月,菲國將再次展開最小行政區Barangay的選舉,屆時將吸引各地區選民將至投票所投下神聖的一票,重要性不亞於總統大選。

計票電子化,利弊各有

Filipinos wait in line to scan their ballots inside a counting machine at a voting center in San Juan, east of Manila, Philippines on Monday May 10, 2010. About 50 million Filipinos will vote Monday to elect a new president, vice-president and officials to fill nearly 18,000 national and local post in the country's first ever automated elections. (AP Photo/Aaron Favila)

圖為2010年鄰近馬尼拉的San Juan,民眾第一次使用電子設施來參與選舉。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當台灣的總統大選還在使用人工計票,被台北市長批為落伍,菲律賓從2010年起的總統大選,開票流程就已「電子化」。當年,有台灣代表團前往菲國觀察,指出電子計票能杜絕作票、買票等不合法的行為,且大幅提升開票速度,廣受選民及官員的支持,而根據CNN報導,菲國政治觀察員Romulo Guiller當時是形容電子計票為「菲律賓民主的里程碑,使選民更能夠信任投票結果。」

(此為Smartmatic製作簡單明瞭的影片,教導民眾如何投票。)

雖然電子化開票廣受支持,但也有人質疑電子化流程的弊端,如2010年曾發生多起機器故障的狀況,延後開票流程,且操作不利於不識字、未使用過電腦的國民,此外,由於Smartmatic已經連續三次為菲律賓大選供應電子化服務,也有人質疑該公司獨占市場,堪稱是全球最大規模的選舉活動訂單,今年,Smartmatic則被爆遭國稅局提告,陷入財務糾紛。

相關報導:南海衝突餘波》防中國從中破壞 菲律賓選舉計票機移至台灣生產

政治風氣詭譎

Mayor Rodrigo Duterte of Davao city in southern Philippines talks to supporters prior to addressing the crowd on his proclamation as the presidential candidate of the PDP-Laban political party Monday, Nov. 30, 2015 in Manila, Philippines. Duterte becomes the top five presidential bets in the next year'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P Photo/Bullit Marquez)

圖為2015年杜特地宣布參選總統後,在納卯市與他的支持群眾會面。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菲律賓的政治向來受貪汙、家族壟斷、暴力事件等陰影籠罩,在2015年11月民意調查中,支持率最高的現任納卯市(Davao City)市長杜特地Rodrigo Duterte)就出身於政治世家,他的父親和母親都曾任政府官員,而女兒沙菈(Sara Duterte)、兒子保羅(Paolo Duterte)更先後接任了納卯市的市長和副市長,可見在菲律賓,家族掌權的風氣十分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