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劇場表演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舞台設計家王孟超:這是一門辛苦的「手工業」

劇場表演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舞台設計家王孟超:這是一門辛苦的「手工業」
Photo Credit: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王孟超擁有多年舞台設計經驗,無論是跟大師或年輕輩導演合作,他往往能和對方一起「從零開始」建構、討論視覺。而且他習慣採取「換位思考」,亦即站在導演、編劇或演員的角度,一邊讀劇本、一邊想像台上演到哪個橋段應如何呈現。

把目光拉回台灣,現在有愈來愈多嘗試融入高科技與多媒體元素的劇場作品,跨界成了趨勢(嚴格來說,劇場本來就是一門複合藝術,只是近年來興起的「跨界」名詞,彷彿讓它多了件新衣)。這些看起來炫目的視覺效果是「現代手工業」,無法大量複製生產:寫程式運算、精密機械操作、軟硬體需密切配合,在在要花上大把時間和精力。只是劇團在技術和內容上須得取得良好平衡,避免「技術腦充血」,忽略了內容才是作品最重要的成分。

Photo Credit: 王孟超

Photo Credit: 王孟超

臺北身為2016年的世界設計之都,推廣的重點概念之一便是「社會設計」:設計不是只在特定場館才看得到,而是自然融入日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作為重點項目之一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在王孟超的想像下,期能打破既有表演規則、傳統被動式的觀賞經驗,而能創造新的演出和觀眾關係,互動性、流動性更強,節目主題也會更貼近當下的社會議題,與你我密切相關。

其它《城市誌》「設計,打開對生活場域的各種想像」專題文章:

本文由CITYZINE城市誌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