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館是屬於生活一部分的奢侈品,每個人都渴望的「第三場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上門的客人幾乎都是想要獨處的客人。不是為了和他人交談,而是為了工作或念書,來此尋求既安全又有高級感的場所。
文:堀部篤史(前惠文社一乘寺店店長)
創業於一九五○年的「六曜社」,依照如今的人氣,已堪稱是能代表京都的咖啡館之一。坐落在河原町三條的十字路口附近,儘管「六曜社」地段良好,卻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隨波逐流地改變經營型態,或許這番堅持正是吸引眾多客人光顧的原因吧。當周圍的娛樂場所陸續朝低齡化發展,唯有這家店始終屬於成人。雖然京都是不少老牌咖啡館勉強營生的城市,但像這種從創業以來存在感始終不變的老店,如今已屈指可數。
奢侈品的作用
「六曜社」分成地上和地下兩層樓。「一樓店」有沙發,適合與人聊天。「地下店」大多是獨自一人坐在吧台,悠閒地享用老闆奧野修沖煮的咖啡。兩層樓都只簡單提供咖啡、非酒精飲料、早餐套餐和甜甜圈等咖啡館的基本選項。
地下店的吧台數十年如一日,總是可以看到老闆修先生默默工作的身影。沒有多餘的攀談閒聊,動作的嫻熟俐落讓人感覺到多年來專心一致做同一件事的美。整齊潔淨的店內雖然沒有任何裝飾,但不可思議的是,在店裡就算光坐著也不會感到無聊。如此獨特的氛圍,恐非一朝一夕能夠醞釀出來的。雖然這家店和修先生都不多話,但我單方面從其姿態中感受到的矜持,總是令我帶著清爽的心情步出這家店。

通往「六曜社地下店」的樓梯。這是一處帶領人們遠離塵囂的場所|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提供
我和老闆奧野修開始有交流,是數年前的事。那個時候,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到下鴨的「yūgue」喝兩杯。修先生每個星期四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出現,然後匆匆乾杯後就瀟灑地走人。我本以為他對「yūgue」格外情有獨鍾,不過一問之下才知道,修先生每天晚上離開「六曜社」後,都會根據「今天星期幾」走訪特定的店家。
在自己的店裡當了一整天的老闆以後,一定要到別人的店裡喝一杯再回家。待在店裡的時間似乎占據了他人生中很大一部分。咖啡館和酒館都是專營「沒有也活得下去」的奢侈品。這麼多年以來,他始終站在主客雙方的立場,過著與這些店休戚與共的生活。
曾為「背景」的咖啡館
修先生也是一名樂手。一九六○年代末期,他才十幾歲,由於受到岡林信康和高田渡的影響,決定到東京體驗當年風行一時的民謠現場演出。於是大約有一年的時間,他都在東京靠著當行動廣告的三明治人過生活。
「十幾歲的年輕人站在新宿街頭背著看板,很容易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前來攀談。有那種加入木下馬戲團卻不會任何技藝、結果下次再遇到就變成人妖的人;也有那種明明不是學生,卻為了求學跑來東京,然後晚上工作賺錢,白天一直待在咖啡館裡讀書的人。大家都很清楚自己想做什麼事,但都還在認真地摸索該怎麼做。咖啡館對我來說,就是和那些人交流的場所。那個時候我的重心完全擺在跟人碰面、聊天,也從沒在意店裡的咖啡究竟好不好喝。當時的經歷或許就是我對咖啡館最初的體驗吧。」
永島慎二在青春漫畫傑作《瘋癲》(フーテン/筑摩書房)中描繪的新宿街頭,據說就和修先生當年體驗過的場景一模一樣。當年被說是「瘋瘋癲癲」、無所事事的年輕人,成天泡在咖啡館裡高談闊論、談情說愛。爵士咖啡館、深夜咖啡館、爵士酒吧。作品中描繪了許多人群聚集的店,而店裡總是會有一個沉默寡言的老闆,也許正在煮咖啡,也許正在搖調酒杯。在當年的新宿,主角是那些聚集在店裡的客人,咖啡館或酒館不過是背景而已。
「最近越來越多人專程為了咖啡館跑來不是,順便走進店裡。現在很流行那種叫『美食部落格』還是『美食指南』的東西對吧?雖然如此,但不管是這些、還是在部落格或推特上發文的人,大部分都是抱著填滿美食地圖的心態來到一家店,而且僅僅去過一次就自以為是地發表感想。其實每個人內心怎麼想都沒關係,但如果把感想公諸世間,然後有人盲目地相信以後,開始對店家指指點點的話,這樣就不太好了。」
(中略)

喘一口氣,換個心情,這是間有如「中繼站」的咖啡館|Photo Credit: 時報文化提供
每個人都渴望「第三場所」
像咖啡館或酒館這種介於職場和家庭之間的另一個「場所」,社會學家雷・歐登伯格(Ray Oldenburg)稱之為「第三場所」。這也是星巴克咖啡經營團隊對其門市的定位,以及拿來積極使用的詞彙。確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在家庭和職場之外,擁有一處能夠做自己的場所。不過,修先生所說的「明治屋」和「第三場所」卻有些微差異。
歷史學教授布萊恩・西蒙(Bryant Simon)在其著作《除了咖啡以外》(Everything but the Coffee),經由採訪以及實地調查,驗證了星巴克自稱「第三場所」的真相,並做出以下結論:
「自稱第三場所的宣傳行為、在門市播放的爵士樂、隔靴搔癢的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品、精心設計的布告欄。藉由這些方式,星巴克主張自己是咖啡館文化的繼承人。」
上門的客人幾乎都是想要獨處的客人。不是為了和他人交談,而是為了工作或念書,來此尋求既安全又有高級感的場所。產自同公司工廠的藝術作品、迴避政治和宗教議題的布告欄等。在十七到十八世紀盛行於英國的「咖啡館」內,身為交流中心的老闆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但在人工設計的「仿第三場所」中,卻絲毫感受不到老闆的存在。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