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宋朝過年最好選北宋,因為南宋年假只放五天

去宋朝過年最好選北宋,因為南宋年假只放五天
Photo Credit:IQRemix@Flickr CC BY-SA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李開周/本文摘自《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時報出版

令人稱奇的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宋朝的新年假期竟然和今天一樣,也是放假七天(編按:作者為河南人,中國的春節假期固定七天)。

據《宋史.職官志》記載,自宋太宗即位以後,到宋真宗退位以前,歷年元日均給七天長假。除此之外,每逢冬至與寒食,同樣也是七天假期。至於中秋、重陽、端午、七夕等節日,最多只有三天假期,甚至縮減為一天假期。也就是說,宋朝每年長達七天的假日只有三個,即元日、冬至與寒食。

大陸民眾喜歡將七天長假與五天假期稱為「大黃金週」,將三天假期稱為「小黃金週」。照此說法,宋朝人每年通常能享受到三個「大黃金週」,也就是「元日黃金週」、「冬至黃金週」和「寒食黃金週」。

但七天長假並沒能一直持續下去,正如現代政府對傳統節假日的安排會有所變動一樣,大宋朝廷也曾經更改過新年假期。宋人龐元英在《文昌雜錄》中寫道:「包拯為三司使,上言:每節假七日,廢事頗多。請令後,只給假五日,自此始也。」包拯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宋仁宗在位時,他當過三司使,相當於財政部長,主管全國的財政收支與鹽鐵專賣,工作繁忙,總感覺時間不夠用,恨不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變成一年五百天,別人歡迎放假,他這樣的大忙人可不歡迎,於是上書仁宗皇帝,建議將七天長假掐頭去尾,縮短為五天假期。並不是每個人都像包拯那樣勤於公事,七天假期改為五天以後,絕大多數官員都非常不滿,一到過年,不是提前請假,就是藉故拖延上班時間,總要設法將假期延長幾天。所以到了宋徽宗以後,新年假期又從五天恢復到七天。

簡言之,北宋一朝,除了宋太祖時期制度未定以外,宋仁宗與宋神宗時期的新年假期都是五天,而宋太宗、宋英宗、宋真宗、宋哲宗與宋徽宗時期都是放假七天。

北宋滅亡後,南宋建立,金國軍隊先是肆虐中原,繼而渡江南下,攆得南宋小朝廷東奔西竄,最初十幾年連一個固定的首都都沒有。宋高宗先是在河南商丘登上皇位,很快就在金兵追趕之下逃到山東泗水,又逃到江蘇揚州。在揚州還沒站穩腳步,正準備修建宮殿,又趕上官軍嘩變,只好重回山東。不久金兵來攻,高宗又先後逃到鎮江、常州、南京、寧波、臺州、溫州、紹興⋯⋯最後才在杭州長期駐紮,這時離他即位已有六年了。但在杭州也無法安身,此後六、七年中,宋高宗常常被迫移駕南京,直到紹興十一年(一一四一年)宋金議和,杭州才成為南宋事實上的首都(名義上稱為「行在」,意思是御駕暫時駐紮之地,仍非首都)。這種情況下,南宋朝廷沒有條件也沒有閒暇過年,更不可能頒布一道新年放假幾天的政令。宋金議和以後的第二年(一一四二年),戰火暫且熄滅,天下稍微太平,南宋朝廷總算喘了口氣,宋高宗宣布大赦天下,這一年春節放假五天。自此以後直到南宋滅亡,每年春節假期大致上都是五天。

所以說,如果我們能回宋朝過年的話,一定要選擇北宋,而不要選擇南宋,因為南宋的假期太短,無法多睡兩天補補眠。

書籍介紹

《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時報出版

作者:李開周

這本書很薄,也很小,它的內容非常單純,無非就是談談新年,但它所要呈現的並非現在的新年,而是宋朝的新年。

宋朝是個魅力十足的朝代,商業發達、文化繁榮,市井小民的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多采多姿。距離我們七、八百年,但現今的新年習俗幾乎都能從宋朝找到源頭,像是祭灶、擺春飯、壓歲錢、除夕守歲、元旦燒香、貼春聯、放鞭炮、初二回娘家、十五元宵等,都能和宋朝遙相呼應。

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過一個歡樂的宋朝新年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