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三橫三縱真的造成台北塞車了?16張圖帶你一次掌握

[不想看文字沒關係,圖片是懶人包]
















最近三橫三縱自行車道與台北塞車問題鬧得沸沸揚揚,但是,台北市的塞車真的是三橫三縱所造成的嗎?
重新檢視三橫三縱的路網:
- 三橫的部分:有南京東路、仁愛路、信義路
- 三縱的部分:則是中山北路、松江新生南路、復興南北路
而其中南京東路與信義路在捷運松山線、信義線完工復舊時,就已拓寬人行道空間,並畫設上自行車專用道,而仁愛路、中山北路,則是直接將現有人行道劃上相關標線,直接挪移人行道空間成為自行車專用道,因此實際縮減車道的已拓寬人行道並施做自行車專用道的。
僅有松江路、新生南路、復興南北路而已,但是我們卻可以發現,近幾天的台北塞車問題,不僅僅只有這幾條馬路,甚至遠在士林、北投、內湖、文山都發生了一樣的塞車問題,因此,台北市的塞車問題真的是三橫三縱所造成的嗎?
三橫三縱自行車道的計畫是怎麼來的呢?此計畫首先由郝市府規劃並通過預算,並由接任的柯市府繼續完成。
我們非常欣賞新接任的柯市府能夠繼續維持這樣一個好的市政計畫,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好的計畫呢?
現今,每當腳踏車騎在人行道時,就會被行人嫌為何不騎到車道去,這腳踏車明明就是車啊;而當腳踏車騎到馬路上後,汽機車也會嫌為何腳踏車不好好的騎人行道,在馬路上騎那麼慢根本擋路。
在台灣所有交通工具中,自行車其實是最沒路權的,然而,自行車卻是大眾運輸當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台北捷運與公車路網發展了這麼多年來,卻還是有相當多的地區無法便利的享用到大眾運輸,有些地方距離過長,已經超過常人所能接受的步行通勤範圍,因此有許多人便寧可選擇騎乘機車或自行開車,也造成大眾運輸使用率的低落。
而自行車正是完成大眾運輸最後一哩路的最重要一環,過去台北市要推展Ubike時,也曾被市民與議員們看衰,但是在這幾年的發展,Ubike成為台北市相當重要的特色與文化,許多里長們將爭取設置Ubike做為自己的政績。
Ubike的熱門程度,也使市府減少補貼取消免費,以提高其周轉率,甚至向外推展到新北市、彰化縣、台中市、桃園市,為台灣的公共自行車帶來一股革命。
一個城市要成為適合居住的城市,應該是所有的行人都可以安心步行的,在台灣,步行環境可說是相當的惡劣,再寬的馬路,常常都沒有人行道設施的存在,即使有人行道或騎樓,往往也都是被停放的車輛與商家所佔用,可說是一點步行的品質也沒有。
然而鄰近台灣的日本與香港,卻相當保障步行空間,無論是再窄的馬路,都盡量設置人行道,因為他們也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市民都有財力買的起汽機車,但卻是每個市民都必須要在馬路上步行的。
然而在台灣,當市府下定決心要拓寬人行道與自行車道,還所有行人及自行車騎士一個友善的步行空間時,卻要遭到媒體及市民的撻伐。
當一座城市能夠成為大眾運輸發達、行走環境友善的地方,自然也就會讓市民們能夠駐足、能夠吸引著觀光客的前來,進一步的帶動整個城市的觀光產業發展。
希望大家以更開闊的心,支持更寬廣的徒步與自行車道,向真正的友善城市踏出第一步,美好的徒步環境不是憑空出現,打造友善城市需要每位市民的支持。
本文獲授權轉載,文章來源:大台北公車路網全覽圖
責任編輯:鄭少凡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