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中搭建一座與東南亞的橋樑:1095,你知道這數字對移工而言代表什麼?

在台中搭建一座與東南亞的橋樑:1095,你知道這數字對移工而言代表什麼?
Photo Credit: chia ying Yang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勞工已經是國內的弱勢,而外籍勞工更是弱勢中的弱勢。」彥杰這樣跟我們講,不只是關注外籍移工而已,1095更希望台灣人能更加認識東南亞這個鄰居

文:何則文

晚上七點,光復路上還是車水馬龍,我在清大夜市的星巴克等著,今天有個很特別的客人來新竹要找我聊聊天。不久,一個憨厚老實的身影上了樓梯,特別從台中上來的貴客是彥杰,我帶著譚龍,開始了兩個有共同話題的團體首次的對談。

在台中的第一廣場,每到周日都會有一群學生,帶著許多東南亞的書籍擺攤,不是在賣書,這是一個小型圖書館。讓在台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朋友可以有母國文字的慰藉。而不只是圖書館,這些夥伴更組織了國內特殊的小旅行團,專門在假日坐第一廣場的東南亞文化導覽,讓國人更加認識生活在我們當中的鄰居。他們是1095,彥杰是1095的主要幹部。

相關評論:「我們不一樣,我們都一樣」 踏進台中第一廣場,走入東南亞移工的生命故事

Photo Credit:Fcuk1203 CC BY 3.0

Photo Credit:Fcuk1203 CC BY 3.0

我跟彥杰很早就認識了,他也是興大歷史系的學生。後來我們兩個都在學校的社團與公眾領域投入,合作過許多次。想不到最後我們會因為東南亞這個關鍵字再度聚首,想想也真的很有緣份。彥杰的1095關注國內東南亞移工的議題,而我們的亞細安研究會則是希望讓台灣青年更加認識東南亞,我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成為東南亞跟台灣的橋樑。

彥杰在大學時就關注勞工議題,曾經在工業區附近超市打工的他,認識很多勞工朋友,感覺到勞工在國內的困境,一直希望能做什麼改變。去年,在交點台中活動中,知道了同樣興大畢業,現在在讀雲科文資所的安妮(安妮也是我大學同學),創辦了1095團隊,關注外籍移工的故事,就加入其中一起從事這個領域的活動。

「勞工已經是國內的弱勢,而外籍勞工更是弱勢中的弱勢。」彥杰這樣跟我們講,不只是關注外籍移工而已,1095更希望台灣人能更加認識東南亞這個鄰居。在國內已經有將近60萬的東南亞移工,他們已經成為台灣社會重要的組成分子,但現今的社會對這個龐大基數的族群比較少有關注。

1095代表的是三年的總天數,象徵移工來台一次要工作三年的情境,起先透過對外籍勞工的訪談做田野調查,經過將近一年的訪查後,最後在台中文創園區舉辦展覽,讓國人更加認識這群跟我們同樣生活在這片土地的朋友們。展覽結束後,這群學生沒有選擇把這個故事畫上句點,反而加入更多的元素讓1095這個團隊述說的故事更加的豐富。

「有一次有同學知道我在做移工議題,就要我帶他們去第一廣場導覽一番,想不到這無心插柳卻成為我們現在固定的活動。」1095現在有個重點的活動,叫作畢拉密大冒險,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小旅行團,在周日的時候帶著有興趣了解第一廣場的學生或社會人士講解東南亞是怎樣在這裡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畢拉密是印尼話的金字塔,因為第一廣場曾經有擺過一個金字塔的建物,許多印尼朋友就用這個字代稱第一廣場。」在這個活動中,分為許多條線,有菲律賓線、印尼線與泰國線等等,帶著台灣朋友親自的走過一遍,看過第一廣場的歷史文化,實地的體驗當地的東南亞特色小吃,揭開了一廣神秘的面紗。

響應張正老師的東南亞行動圖書館更是有聲有色,還與當地的友善店家尤莉小吃店合作成立了實體的圖書館。在過程中這個台灣與東南亞的橋樑讓兩者更加認識彼此。「有一次剛好有人帶著行動KTV,我們才發現好多移工朋友都會唱光良的童話,用國語唱,而且有印尼也有越南的,才知道光良原來這麼紅。」彥杰跟我們說到很多在過程中遇到的新鮮事。

相關評論:東南亞書店聯盟成立:我們希望,台灣每個角落的每個人,都有書可以看

而1095除了這些活動以外,也積極地跟其他團體合作。規劃未來開辦給東南亞朋友的台灣文化課程,讓他們在台灣不只有工作而已,也能從最根本的人文角度了解台灣的美。同時也舉辦過兩堂印尼語課堂,讓台灣學生學習印尼語言文化。亞細安研究會將與1095合作,在二月底跟三月初共同舉辦兩場活動。在台中的亞細安夥伴也另外規劃了不同以往的交流課程。

原本只是想說小聊,最後卻談了快要兩個小時。我們交換了許多意見,分享了對這領域的許多看法。希望大家的努力下,可以有更多人了解這一塊。台灣做為一個移民社會,又位處東亞樞紐,面向大海的我們一定要有更寬闊的胸襟去包容,去認識不同的文化。這個會談結束後,我真心期待未來兩個團體能擦出更美麗絢爛的火花。

一群在學學生,有這樣的精神投入這樣的公眾議題,讓我很是敬佩。這樣的熱誠為台灣點亮了一盞燈,他們的努力讓外籍移工朋友看見了最美麗的台灣,也讓台灣的社會有更多的正能量。這也是我心中的一個夢想,希望有一天可以透過自己微薄的力量對社會有些幫助。

彥杰跟1095的團隊雖然只是學生,卻已經做到了。以前常常有人問我,你們讀文史的,不當老師,以後出來要幹嗎?我想,聽過了1095故事的我們,可以很驕傲地說,學文史的,可以成為兩個文化交流橋梁的基石,讓台灣成為更美好的地方。

原文請見:在台中搭建一座台灣與東南亞的橋樑:1095的彥杰

編按:如想了解更多,請見:第一廣場小書攤亞細安研究會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楊之瑜

左到右:1095彥杰、

左到右:1095彥杰、亞細安研究會何則文、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