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為何搖晃時間較長?主因是「場址效應」、餘震將持續1~2個月

台南為何搖晃時間較長?主因是「場址效應」、餘震將持續1~2個月
Photo Credit: 路透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月6日凌晨3點58分高雄美濃發生規模6.4強震,截至早上8點前又再發生了40次餘震,其中有10次超過3.7都是在台南地區。這次台南災情搖晃時間較久,蘋果報導,是因為震波運動方向以及「場址效應」有關,台南多個地區位處平原、土層軟弱,所以搖晃時間比較久。

地震測報中心林祖慰課長面對《關鍵評論網》記者詢問為何主震發生在美濃,反倒是台南災情頻傳,他表示,真正成因還有待更多資料分析,目前尚無法百分之百確認。但他進一步解釋,地震所造成的結果嚴重與否與破裂方向性、地震震源深淺、地震影響所及之地的地質、以及地上物如建築物的自然週期是否與震波產生一致性有關係。

而有關「場址效應」,主要跟地震波傳導到沖積層地表時,因為淺層地下介質的速度降低導致的震波放大現象。他舉例說明,花蓮外海發生地震在台北盆地可能會比傳導路徑經過的宜蘭等地感受更為明顯,即為此例。

中央社報導,氣象局長辛在勤分析,台灣西南部原本就有複雜的破碎地層,有包括左鎮斷層、新化斷層、甲仙斷層和旗山斷層的密集斷層帶,他並指出,這次美濃地震震央距離2010年3月4日發生的規模6.4甲仙地震位置才10餘公里,目前尚無法判斷是哪一條斷層所引發。但他估計餘震維持1至2個月,但餘震不太可能超過6,而且因為斷層長度不長,餘震應該不會過於密集。根據氣象局統計餘震共40起,其中33起是無感,規模4以上的有5起。

蘋果報導,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李錫堤說,未來南部還有發生大地震的機會,主要是因為根據過去觀測,旗山一路到左營的變形量很大,這次地震是從最東邊能量釋放,往西邊到高雄台南的能量尚未釋出,因此民眾需要做好防震準備。

自由報導,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研判,這起地震屬於旗山斷層錯動引起,釋放能量相當兩顆原子彈。他說,去年台灣有4起規模6以上的地震,但總釋放能量不太夠,接下來幾天可能會有餘震,會持續一段時間。

即時新聞:

即時評論: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