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捐款到哪去了?我們第一時間最不該做的就是「捐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大型災害募款前,應先告知,過去還有多少災難結餘款沒有運用,可被未來運用,並且也要評估預估還缺多少,再來募款,才合理...
2009年莫拉克風災時,我原本想參與志工或物資捐贈,所以開始搜尋網路資訊,了解災區的狀況以及欠缺的人力和物資為何,沒想到一投入,才驚訝的發現…
台灣災難發生時,各種資訊處理的狀況是如此的混亂,相關中大型「災難資訊整合平台」就約有80個,於是就一頭栽入了救災資訊的整理。
整整花了幾個星期,才稍微理出頭緒,將各類的資訊,彙整成莫拉克計畫 ,作為未來救災時參考資訊,除此,也在過程中發現,隨著極端氣候帶來的災難,建置一個能有效彙整民間各項人力、物資、募款資訊的民間救災平台 ,是刻不容緩。
因為當時幾十個中大型的平台提供的資訊時常是有錯誤的,而且無法即時更新所造成時間差的問題,往往會讓過多的志工湧入災區,妨礙救災,以及物資突然的暴增被濫用。
大型的災難,是在和時間賽跑,效率變得極為重要,此外,由於各單位執行的透明度不夠,捐款被濫用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果然隔年,我在追蹤時,就發現政府濫用資源,圖利特定利益集團,行政院災害重建委員會甚至還建置了宣揚政績的網站(詳情請見莫拉克風災後續報導及災害重現兩篇文章)。
在莫拉克風災後,我陸續參加過一些救災的會議,在看到有專業的單位接手災難資源彙整平台後,且也打算引進國外救災系統後,還以為救災資訊平台會建置完成,政府及民間救災單位,能夠透過平台彙整資源,避免物資被濫用,及捐款被挪作他用的情形,
沒想到2014年高雄氣爆發生後,狀況仍舊和莫拉克風災時一樣混亂,許多問題沒有被解決,還是用土法煉鋼的模式,以臉書、google表單、媒體跑馬燈等各種管道在傳遞資訊。
誤差率極高不說,所有的人也都像無頭蒼蠅般,必須從各個管道去蒐集資源,而八仙案,政府陸續花了上億設計的系統沒有一個可以使用,新北市最後只能開雲端文件來管理近500個傷患個案。
於是詢問當年負責建置災難資源整合平台的相關單位,了解為何多年過去,以台灣的技術建置資源平台絕對是輕而易舉,但資訊平台遲遲未出現,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整合問題,特別是「政府」更是關鍵因素,本位主義不談,各種利益劃分的部分也是原因。
這些年來,政府的救災平台,不論如何改版,總是問題一堆,主因皆為限於政府採購法公開招標,最後得標的常是做簡報、開很多規格以外的支票、價格超優惠、實際上能做到多少完全不知道的廠商,保固期一過,如果沒有繼續編列預算,就會變成孤兒了。
而在系統架構的設計,對中央來說,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比滿足地方和民間需求重要,且設計邏輯是依據災防法及相關子法,但這些往往是坐在台北辦公室的公務員參考國外法規寫出來的東西。
所以2014年,我又在臉書發起了台灣緊急救災系統建置計畫的活動,與更多關心救災系統相關問題的人討論。
在2015年八仙塵爆發生後,也在臉書上發起了醫護人員後援團,有兩千多個志工報名了,但卻因為銜接上的問題,志工的愛心,仍舊無法支援到第一線人員。
而在當時我們的團隊與各大醫院及負責的政府單位接觸過,也與台灣護理人員諮詢協助團 共同開會,了解到儘管醫護人員忙翻了,累垮了,撐不下去了,我們的志工也願意提供醫護人員各種生活上的協助,有多個按摩舒壓心靈團體,願意無償為醫護人員提供紓壓的服務,但上層給我們的聲音幾乎都是沒有問題,不需要我們的志工。
除此之外,在當時,我又再度與救災系統的工作人員接觸,才知道目前民間正在發展的救災系統,偏重於災害資訊回報,但資源、資訊彙整的主導單位,仍在等政府完成。於是又陷入了無限迴圈。
這些年來與不少工程師接觸,即使有許多人認為救災系統建置相當重要,但苦無資金以及無法與政府對接事情,於是難以進展,在我看來,許多企業慷慨捐款,卻不知管理及流程上的問題,導致資源無法送到需要的地方,還不如將資金投注於建置救災平台,從根本解決志工、物資及募款的問題,對台灣救災的貢獻還更大。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從921、莫拉克、高雄氣爆、八仙塵暴、一直到今年南台灣大地震,我持續的關注政府及民間單位的處理狀況,但卻看到太多能做好的事情沒做,不該犯的錯卻發生。
台灣景氣低迷,天然災害也是一波接著一波,眼睜睜看著眾人的愛心,無法被發揮最大的效益,還有因為大型災害的排擠效應,對其他弱勢產生的連帶影響,就讓我擔憂及焦慮不已,所以只能持續地透過書寫呼籲大眾注重此問題。
但多年下來,儘管這些聯盟的號召者及參與者都是大型的團體組織,經驗豐富,資源充裕,但整合了無數次,直到如今,先不提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高科技」的防救災資訊系統,幾乎都是慢了許多拍得發布資訊。
就連民間團體也沒有任何堪用的系統,所以最後所使用的通報及物資彙整平台都是臨時搭建出來的如:莫拉克災情資料表、莫拉克災情網路中心、莫拉克颱風災情支援網等,沒有任何一個是由台灣大型的民間團體所建構,而多半由數位「網民」合作建立起。
但這些臨時搭建起的平台,之後的資料都沒被保存下來(我有詢問及追蹤過),經驗也沒有被傳承,只能每次緊急狀況,又靠幾個工程師,不眠不休的撈資料,然後網民們在大呼感動加油。
Tags: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