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不等於災防!把消防署改成「消防及災害防救署」,號稱有專責單位,有用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真的為人民生存著想的政府,會願意從從減災整備投資對於民眾安全的保護,而不是只是寄望災後的重建預算。
文:王价巨(銘傳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不要把設立新單位當成萬靈丹。
但是,如果真的要討論防災專責機構,重點是內涵。單位角色要考量不同的社經環境、體系脈絡和政策支援的力道,政府真的願意投資嗎?
災害管理是人的管理、資源管理。大家老是喜歡舉美國聯邦緊急管理總署(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 FEMA)的例子,我先提醒,美國每個州都等同於一個國家,美國聯邦單位著重於協調和協助功能,和台灣的中央政府是不同的,不要漠視體系脈絡的差異,亂套美國聯邦體制到台灣。但是美國政府對於防災工作的投資,我們的決策者可以想想,你們願意做嗎?
美國聯邦緊急管理總署成立於1979年4月,是一個直接向總統報告,專門負責災害管理的獨立機構,融合了許多原本分散於各單位與災害相關的職責,合併了聯邦保險辦公室、國家消防辦公室、國家氣象局、聯邦救災組織等機構,民防工作也從國防部的民防署轉到了FEMA。很明顯的,單位納入功能多,相對權力也非常大。
FEMA的基本編制有2500人,而且有5000個災害預備役人員隨時待命,2012年的全職人員已擴充至10056人,組織預算超過135億美金,緊急事件發生時可以即刻動員超過32萬人,半秘密預算甚至高達上百億美元,美國總統不敢輕易任命此一職位的首長。說白了,這個單位首長必然是總統信得過的人。
2001年9月11日,美國在紐約世貿大樓911恐怖攻擊事件後開始研擬「國土安全法」(Homeland Security Act),FEMA連同原有衛生福利部(Health and Human Service, HHS)的「戰略性國家儲備物資及國家災害醫療系統」、能源部的「核子事故應變部隊(Nuclear Incident Response Team, NIRT)」、司法部的「國內緊急支援部隊(Domestic Emergency Support Team, DEST)」及聯邦調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FBI)的「國內整備辦公室」一起整編並成立了「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 DHS)」,人員增加至170000個,為僅次於國防部之第二大部。部長下設副部長,另有包括管理、科技、情報、整備等四個次長。其組織包含7個下轄機關與9個幕僚機關,基本預算就有355億美元。
國土安全部屬於政策層次,聯邦緊急管理總署負責管理、協調及大部分的決策。雖然FEMA由一級單位成為二級單位,但在時代更迭中依舊維持其重要性,在不改變體制的前提下,還是維持直接向總統報告的權力,甚至民主黨總統更重視此一角色納入更多功能。
專責單位不代表其他單位就沒有防災業務,全災害(all-hazard)取徑並非沒有個別災害考量,這個單位要能回應3C(溝通 communication、協調 cooperation、合作 coordination)和3 inters(跨部門 interagency、跨領域 interdiscipline、互通性 interoperability)。
FEMA擔負災害管理的工作,屬於「協調性中央集權」,全災害架構概念設計之聯邦層級後果管理體系,在緊急狀況時握有極大行政權及資源優先調度彈性;分區辦公室平時協助各州及地方政府建立整備能量,緊急時就是聯邦資源投入之窗口,某些首長甚至還賦予其政策風險管理和危機管理的幕僚單位。重點是,這個單位要具備足夠跨部會整合及有效運用資源的權力,位階就要夠高,領導能力更是關鍵。
FEMA在最初幾年面臨了包括運河污染、古巴難民危機以及1989年的落馬普雷塔(Loma Prieta)地震、1992年的安德魯颶風等挑戰。1993年,柯林頓提名威特(James Lee Witt)擔任FEMA署長。Witt是第一個具有州政府緊急管理人員資歷的署長。他大幅簡化災害救濟和復原行動需求,主張將災害管理重點轉移為整備和減災,並將災害管理工作轉為顧客服務導向。冷戰結束也使Witt將資源投入災害救濟、具備減災思維的復建和更大規模減災計畫上。Witt的計畫通過了1993中西部大洪水和1994年1月加州北嶺地震的檢驗,使FEMA的轉變被認為是柯林頓政府政府改革的重要成就。
如果沒錢沒人沒尊嚴,首長不懂,其他單位必然也漠視。平時減災整備不足,災時只能忙著應變。減災是無形的獲得!偏偏,應變才會創造英雄。災害政治學說,事故現場經常是政治人物危機處理的秀場,也是以勞力換取同情的告解室。真的為人民生存著想的政府,會願意從從減災整備投資對於民眾安全的保護,而不是只是寄望災後的重建預算。
消防不等於災防,防災科技不等於災害管理。不管有沒有專責單位,先把基本的災害管理邏輯搞清楚,面對現實理解實際上執行的問題。把消防署改成消防及災害防救署,地方只是消防局人員兼辦災防辦業務,號稱有專責單位,有用嗎?根本問題不解決,改成防災院也無解。沒人沒權沒預算的政治遊戲,別玩吧。而且,如果真想學習別人的優點,千萬別只學半套,呼應體系環境慎重設計,才能更符合台灣的需求。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