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再也不會原味重現的「國宴與家宴」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母親一生宴客無數,不論大吃小吃,她總有本事前一分鐘在廚房忙得灰頭土臉,下一分鐘就輕輕鬆鬆端出一盤漂亮的菜。
在沒有烤箱的年代,母親也會做一種清蒸蛋糕,用麵粉和雞蛋加糖去混合,可能有加些小蘇打粉還是發粉什麼的,再放入蒸籠裡蒸,蒸出來黃黃嫩嫩的蛋糕,很鄉土很好吃。後來我在新竹城隍廟附近的一家百年糕餅店吃到了類似的東西,只是麵的口感更輕軟,就和台式包子與寧式包子的區別一樣。
母親的粽子也在親友間極為出名。除了端午,過年前母親也愛包粽子,甜鹹各半。包粽子的準備工程十分浩大,洗刷粽葉之外,泡糯米和做餡料,手續繁複。母親做的湖州粽子,用的是圓糯米,先浸泡一夜,鹹粽的則要加醬油浸泡。內餡部分,甜的得先做豆沙,豆沙做好搓成粗條,凝固的豬油也一樣搓成細條,鹹的部分則選五花肉或邊肉,切成長條塊,浸泡醬油、糖、酒一夜。湖州式的粽子和台式不同,是呈長形,用兩片粽葉合包的。甜的粽子先鋪上一層米,放入豆沙及豬油條後再覆上一層米,然後用粽葉包起,最後用白棉線捆紮。鹹的粽子則是以浸泡過醬油的米,放入浸過醬汁的五花肉,一個粽子內只放一條或兩條肉塊,沒有任何其他材料,然後用鹹草綁起,兩只紮成一串,以和甜粽區別。粽子包好後放入大鍋內煮,鍋內水必須蓋過粽子,煮約一小時或更久才大功告成,頓時屋內香氣四溢,宣告節慶就要開始。
此外小籠包、豆沙包、大菜包、大肉包、蔥油餅母親也都曾做過,後來街邊買買方便,她便很少再動手做了,我再做,就都是看食譜學,沒有傳承到這方面的手藝了。
鹹的點心方面,一年總要做一次筍豆,把筍子切成細條狀和黃豆一起放醬油下去煮,煮到熟透放涼吹乾,裝在罐子裡當零食來吃。宴客的鹹點還有眉毛餃,是一種長方型的餅,酥皮裡面包肉和榨菜,然後放在乾鍋裡烤,或叫烘。現在台北永康街的高記點心店還能吃到,不過方方長長的形狀,我想不出來誰的眉毛有那麼粗。用豬肉和榨菜做餡,中秋時母親還吃一種榨菜月餅,真是很特別的月餅。我的阿姨做得很好,可是孩子們卻好像不大稀奇,阿姨每年就做那幾個,給她們老姊妹解饞,用三七比的水和油和麵,再用四六比的榨菜和五花肉做餡,據說表哥病逝之前,就是央著阿姨做了幾個吃。現在台北衡陽路上的幾間賣上海雜貨的老店,有時還看得到,但都不是現做現賣,放著皮都風乾了,看著頗難過。
母親宴客的自信篤定
母親一生宴客無數,不論大吃小吃,她總有本事前一分鐘在廚房忙得灰頭土臉,下一分鐘就輕輕鬆鬆端出一盤漂亮的菜,富富泰泰的好像不曾經歷過前面的油煙、忙亂,就做出來了。自信篤定的神情,似乎使得那些菜色加倍的可口誘人,而親朋們所記得的母親的家宴國宴,不只是母親做的菜色,還有那一種歡樂、愉快、溫馨的氣氛。那種氣氛,一直讓我們家庭延續著成為朋友親戚的精神中心,母親晚年,也常有後生晚輩三不五時的來探望她,八十多歲的她,仍是許多忘年之交的大家長。
母親過世後出殯那天,我們並未依習俗到廟裡擺素席,而是所有臨終時陪在她身邊的子孫們,聯手做了一場家宴,將母親宴席中常見的菜餚一一做出來,和阿姨、姨父及表哥等家人,大家坐在家裡的餐桌上一邊聊天,回憶父母親的種種,一邊吃菜喝酒。那天,酒量稱得上都還不錯的我們,幾乎都有些醉了,但我們談笑如常,就像她的菜色,所有深沉的悲痛,都像那只不起眼的茄子,深藏不露,以家常的姿態呈現出來。可是我們都知道,母親風華一時的國宴家宴隨著她的故去,再也不會原味重現。
這場
本文摘自《國宴與家宴 經典回味版》內文第一章〈國宴與家宴〉(三之三)新經典文化出版
相關文章:

Photo Credit: 新經典文化
作者介紹:
王宣一,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作家,曾任記者。
曾在報社擔任編輯記者,離開媒體工作後從事文字創作,1990起開始發表作品,連續兩年拿下聯合報文學獎。隔年出版首部短篇小說集《旅行》,之後陸續完成《少年之城》、《懺情錄》、《蜘蛛之夜》、《天色猶昏,島國之雨》四部小說。她的作品捨棄花俏炫麗的文字和繁複的敘述,選擇把故事說清楚:「我不想寫特別的事物,我喜歡一般的、很生活的東西,特別情節總會把故事的重點模糊。」
2003年在中國時報發表了追憶母親的散文〈國宴與家宴〉,引起廣大迴響,開啟另一個創作途徑──跨足飲膳創作。出身杭州世家的背景淵源,從小培養敏銳的味蕾,獲邀擔任台北亞都麗緻飯店天香樓顧問。同時間受邀在報章雜誌撰寫美食推薦專欄,為了真實呈現店家特色,以更貼近日常生活為出發點挑選餐廳,每一家店都有她默默來去的身影,最後完成有故事、有情感的《小酌之家》、《行走的美味》散文集。創作兼及兒童文學《青粿種子》、《九十九個娘》、《三件寶貝》、《丹雅公主》、《金瓜與銀豆》、《哪個錯找哪個》、《板橋三娘子》等。
書籍介紹:
她細數每一個母親在廚房裡往返進出、從容自如的身影,她重現一個家含蓄有味的生活面貌。透過描寫細膩的刀工、隱藏的美味,一場場認真請客成就了一個家庭認真對待日常的文化滋味。
這本書是關於一個家庭飲饌的紀錄,藉著五篇散文與五道追求隱藏價值的江浙菜,王宣一記下了一個那樣的年代,一個家庭餐桌和廚房裡的光陰就有說不完的故事的年代。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2023 Computex:飛宏科技與Vinpower聯手玩GaN,搶攻快充商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即將到來的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飛宏科技將於現場展示市場首款搭載1TB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充電器「iXcharger」、以及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等產品,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飛宏科技與Vinpower, Inc.、Silanna Semiconductor攜手合作,共同開發市場首款同時搭載1TB跨裝置儲存空間與65W快充技術的2 in 1充電器「iXcharger」,將在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正式亮相!除此之外,飛宏科技於現場將展示一系列330W GaN、280W GaN與140W PD 3.1高功率密度電競筆電電源,帶給終端使用者前所未有小型化、輕量化、與頂規化的充電體驗!
首款2 in 1 65W 1TB iXCharger

「iXCharger 」採用飛宏科技GaN快充技術,提供產品更高功率密度和快速散熱的同時,實現更小的封裝設計,為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實現快速、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值得注意的是iXcharger不僅是快充,還擁有市面上首款可跨裝置且適用於不同作業系統的儲存技術,可為手機、平板、筆電等行動裝置充電,並可作為外接式硬碟使用,廣泛適用於iSO、Android、Windows、Chrome OS等作業系統,還具有高達1TB大容量的儲存空間。iXCharger輕巧便攜的傑出設計,時時能滿足現代人在資料快存、裝置快充的需求。
GaN頂級電競筆電電源,結合電路設計與製造工藝之最

普遍市售充電器為滿足高規格的電競筆電所需,在提升電源功率的同時,體積與重量也顯得更大更笨重,造成使用者攜帶時的困擾。飛宏電競筆電電源的設計研發,採用獨特GaN生產製程管控,與自主開發數位控制機制、功率模組設計等技術,使產品可達94%以上高轉換效率,且以更輕薄短小的體積,為電競筆電提供更高的功率與散熱速度,達到輕巧、安全、高效的充電體驗。
2021年底,飛宏科技推出體積最小的280W GaN高功率電競筆電電源,其功率密度突破業界多年來的設計極限,僅一般180W電源的大小。今年飛宏科技將於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中,推出330W GaN電競筆電電源,其相較於目前市面所販售的相同輸出功率產品,不僅體積小巧,且重量最輕(< 800g),在達到高規格安全測試的同時,滿足使用者對電競筆電電源的期待!
2023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 TAIPEI 2023)
地址: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日期:2023年5月30日-2023年6月02日
攤位:J0509a(偉得科技)
本文章內容由「飛宏科技」提供,經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廣編企劃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