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既然這樣,學弟對於乳房觸診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想必是將來的咪咪大師吧!那天標哥的門診所有乳房PE(理學檢查)都交給你吧!」
本文建議搭配閱讀:《赤祼真實:100個女人的乳房》解放媒體美化後真實的酥胸
建議搭配音樂:
「今天咪咪哥要來耶!」
阿鬼露出幸福的瞇瞇眼微笑,我轉頭疑惑看著他,這個學弟從醫學中心過來鄉下小醫院,進行短期的「社區醫學」訓練,沒事的時候就連同他同學緹娜跟著我到處悠轉。
緹娜:「阿鬼是說標哥醫師啦!」
我恍然大悟,差點噴笑,原來他們說的是醫學中心有名的乳房科教授-標哥醫師。
在這個幾乎算是要偏鄉的小小醫院裡,各科醫師人力都非常不足而且不穩定,所以只好跟各醫學中心「團隊合作」,由高屏溪的那一端大都市千里迢迢的把醫師們輪替過來看診。
想起我初來乍到時,在小小診間裡發現鄉下醫療捉襟見肘的窘境:一個完整乳房的腫瘤治療流程需要的大小檢查,放射腫瘤科?沒有,要聯絡A醫院;核醫科?沒有,要聯絡B醫院;然後C醫院可以配合某某檢查但是如果要做到啥啥項目就還要再找D醫院…
打完電話連絡完,我都暈了,病人也心虛了,往往最後就是兩種方式:
要不「醫生,我看我這病不要麻煩,妳能夠給甚麼藥就給甚麼好了」讓人揪心;或者「醫生,我還是去大城市的醫學中心看病,可以麻煩幫我開診斷嗎?」想到病人往後屢次長途往返還要在醫學中心迷宮內花上大半天時間…
真正心疼。
資源真的是不公平的。
回想起當年在醫學中心內,屢屢聽到遠從國境之南甚至是後山翻過中央山脈來求診,看一個病要花上兩三天時間,那種不以為然,沒想到,真的就近在眼前,令人汗顏。
眼前的病人越發虔誠跟謙卑,我內心的糾結就越益不捨。
早年標哥醫師有固定在此看診,累積下來了一大票固定的鐵粉。
乳癌治療的特別處,撐過前期開刀跟化療的痛苦時間之後,剩下大多都是長達數年的穩定追蹤。所以一看到公告「特聘XX醫學中心Q標南醫師於某月某日看診」時,老病人們一下就蜂擁掛號到爆滿了。
我調侃:「阿鬼,你是很期待嗎?」
阿鬼用力點頭:「當然!咪咪哥的課可是非常有名的呢!我之前在實習時沒有跟到,現在想不到在社區這邊巧遇,當然要好好跟一下啦!」說完兩手龍爪般騰空抓抓
緹娜不以為然:「有啥好期待的!男生就是這樣…」
阿鬼反擊:「妳女生也可以說去泌尿科實習阿!」
緹娜:「我之前去泌尿科一點都沒有啥感覺,你知道那天我光是Digital(捅病人的屁眼檢查攝護腺)就看了快一百多個病人,長短胖瘦各不同、深淺嫩皺千百種,還不是要乖乖夾好讓我戴手套摧殘」
說完緹娜食指中指併指,作出Digital的標準動作。
兩人還在那吵,我打斷說:「既然這樣,學弟對於乳房觸診有強烈的學習動力,想必是將來的咪咪大師吧!那天標哥的門診所有乳房PE(理學檢查)都交給你吧!」
傻孩子,到時候就「知死阿」(台語)

Photo Credit: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公有領域
標哥醫師看診那天,我在急診外科幫忙,沒有躬逢其盛 XD
據說用蜂擁還不足以形容,應該說是「逃難般」的慘烈人潮…
標哥見到有學弟自告奮勇幫忙先觸診以及簡單病史詢問,非常開心;然後這是那一天標哥唯一開心的事情。
剩下部分:爆滿的人潮、不熟悉的電腦系統(鄉下醫院很多都還是用手寫開單阿)、混亂的動線,讓標哥簡直要抓狂了!
乳房檢查需要先到更衣室換衣服後,移動到檢查室躺床,觸診,再作超音波檢查,有些還要另外加作乳房攝影。
整間充斥著剛脫完衣服晃著奶奶找不到檢查衣的病人、要不就是作完超音波之後吆喝著要去攝影還要再換衣服、做完檢查要衝進診間聽報告的、或是搞不清楚現在自己要去哪的…
全部、全部,全部都是阿鬼學弟在處理。
門診跟診的小護士才剛畢業回鄉,整個嚇傻到當機。
而標哥就像每個外科主治一樣壞脾氣跟任性,光是電腦用不順手就已經爆炸了幾次,索性最後氣嘟嘟的不管,任由阿鬼調度。
阿鬼:「咪咪…不是,標哥醫師,現在要去幫這病人做超音波。」
標哥手插腰:「阿剛剛前一個去作乳房攝影的回來沒?」
阿鬼:「回來了在外面排隊等。」
標哥:「那我到底現在要看哪個?」
阿鬼:「就超音波這個。」說完有點想把標哥從椅子上拔起來。
標哥硬是要岔該話題:「所以你剛剛觸診的結果呢?」
阿鬼:「觸診結果是right breast firm mass over lateral lower quarter, firm, nonmovable…」(都這時候了還要考試啊…外面病人在暴動了耶)
總之,數百對晃來晃去的奶奶在他眼前背後左邊右側,晃到他一整個無感甚至反胃。
那天的早上診,標哥看到晚上八點才結束。
隔天我幸災樂禍地問:「如何?」
阿鬼臉色慘白:「我把我十輩子能摸的奶都摸完了,我再也不想摸到看到甚至聽到奶奶了。」
我:「一聽到標哥的病人,就知道了,因為都是老病人啊!更別說很多是手術之後的啊,哪有你以為的那種 XD」
阿鬼泫然欲泣:「而且我…我有點被布袋奶打敗…那種很外擴很外擴的…」
我:「那很正常啊!又怎樣呢?」
阿鬼:「學姊你不知道…剛剛我又被叫去幫忙作心電圖…布袋奶黏也黏不住、貼片一片片掉下來!改吸盤也被布袋奶一推就鬆開!一張心電圖我作了快一小時差點沒被砍死啊啊啊啊~」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