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他為@注入新意思 電郵發明者湯連臣逝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45年前發明電郵,以及傳送第一個電郵的程式員湯連臣於上星期五逝世,享年74歲。他當日的發明,改變了以後的通訊模式。
雖然近年社交網站、即時通訊軟件大幅改變了互聯網上的溝通模式,但電子郵件仍然佔一席位,否則法國勞動部也不用研究立法規定「離線權」,讓員工可以在工時以外不回覆公司電郵。
史上最早的電郵,由程式員湯連臣(Raymond Tomlinson)透過ARPANET——互聯網的前身——於1971年傳送。這位電郵發明人於上星期五(3月4日)疑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74歲。
第一個電郵
湯連臣當時結合了SNDMSG及CPYNET兩個程式,寫出最早的網絡電郵程式,讓人能夠透過網絡,把訊息由一部電腦傳到另一部電腦。根據他的憶述,傳送第一個電郵的電腦,就放在接收這個電郵的電腦旁邊,兩部電腦都接上了ARPANET。
那麼第一個電郵的內容是甚麼呢?湯連臣也不記得了,只說大概是「QWERTYUIOP」之類——鍵盤上Q所在那一行的字母。
當湯連臣確定他的電郵程式可以運作後,就把訊息傳給跟他一起開發某個程式的群組,介紹如何透過網絡傳送訊息。就這樣,第一個電郵網絡宣告了自己的存在。
至今不變的@
自1971年以來,電郵經歷種種改變,但至今不變的是電郵地址中那一個「@」。在編寫電郵程式時,湯連臣需要讓程式區分電腦內的郵件與網絡之間的郵件,於是把「@」放在主機電腦及用戶登入名稱之間。
那麼為甚麼會用這個符號呢?湯連臣的答案是,他認為這個符號「at符號」非常合理,因為英語中「@」用作表示單價(例如「10件@$1.95」代表10件貨品,每件1.95元),他就以「@」來表示用戶是「在(英語的at)」某部主機上。
屢獲殊榮
2000年至今,湯連臣獲得多個獎項,以表揚其貢獻,包括2002年《發現》雜誌的創新獎,以及2004年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的互聯網獎。他也在2011年麻省理工學院的「MIT150」——來自該校最頂尖的150個發明者及創新意念——排行第4,榜首是發明互聯網的Tim Berners-Lee。
在湯連臣逝世的消息傳出後,目前最多人使用的電郵服務、Google的Gmail也在Twitter上致敬,感謝其發明︰
Thank you, Ray Tomlinson, for inventing email and putting the @ sign on the map. #RIP
— Gmail (@gmail) March 6, 2016
相關文章︰
資料來源︰
- E-mail inventor Ray Tomlinson, who popularized @ symbol, dies at 74 (Ars Technica)
- In memory of the inventor of email, send an email to someone you love (The Daily Dot)
- Ray Tomlinson, email inventor and selector of @ symbol, dies aged 74 (The Guardian)
- Official Biography: Raymond Tomlinson (Internet Hall of Fame)
- The First Network Email (Ray Toml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