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不是只有馬航MH370需要關心:大馬選舉停電一年之後,馬國不能再陷在種族主義迷思中

不是只有馬航MH370需要關心:大馬選舉停電一年之後,馬國不能再陷在種族主義迷思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表達反服貿的立場,台灣網友紛紛在臉書換上黑色大頭貼,但你是否記得去年五月五日,馬來西亞民眾同樣以臉書的黑色頭像,表達他們對國會選舉爭議的不滿?

2013年5月5日,馬來西亞舉辦第13屆國會下議院選舉,最注目的焦點,是反對派人民聯盟能否藉此取代執政已五十多年的國民陣線,然而開票那晚,竟謠傳發生了計票期間停電事件,讓國民陣線的連任增添爭議性。一年過去,選舉爭議看似平息,但種族衝突、社會分歧、政治利益等議題,仍持續影響著馬來西亞的政治和社會氛圍。

為帶給華人讀者更多元的報導和評論,關鍵評論網已和馬來西亞媒體《當今大馬》取得合作授權;值得一提的是,馬來西亞兩場改變政治和媒體版圖的歷史轉捩點,即1998年前副首相安華被革職所點燃的「烈火莫熄」(Reformasi)運動、2001年馬華公會收購南洋報業引發的「528報殤」,是催生1999年《當今》英文版和2005年中文版的推手,如今,《當今大馬》已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原生中文新聞網站,對記錄馬國政治和社會脈動扮演重要角色。

3553126149_05ca654782_z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Photo Credit: Sham Hardy CC BY SA 2.0

2013年5月5日轉眼過了一年,大家都在問,過去一年來,除了改朝換代不成,我們改變了什麼?

除了議會裡又增加些許的在野黨的議員,素質提升的問政,社區工作的經營,馬來西亞社會是否能踏出國民陣線(Barisan National,BN)種族政治操作的窠臼,端視公民社會,尤其是領頭大型組織是否能踏出自己的種族本位,以馬來西亞人來思考問題。

新聞詞典:1973年成立的國民陣線(簡稱國陣),是由巫統、馬華等政黨組成的政治聯盟,已執政41年。

不過,馬來西亞社會最弔詭的問題就是,人人自詡馬來西亞人,但一出問題,種族與膚色成為最容易區分的界限。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MCA)自然沒有從失敗的經驗中認知到,華裔社群,尤其是年輕一代,已經不再完全聽信過去那一套只有華人才能幫華人的詭辯。

新聞詞典:成立於1949年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公會或馬華),為代表馬國華人社群的政黨,至2012年八月底統計,全馬來西亞共111萬5千167名黨員。

若只有華人才能幫得到華人,那為何馬華公會要和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UMNO)合作?分不到羹的馬華公會基層領袖則可能恨巫統領袖入骨?面對人民聯盟(Pakatan Rakyat,PR)的華裔領袖時,他們可以厚顏無恥的說:「我們華人還是要幫華人啦!」但轉向選民時,馬上就豎起手指「一個馬來西亞。」

新聞詞典:成立於1946年的巫統,全名為馬來民族統一機構,自馬國獨立後一直是執政聯盟「國民陣線」的最大黨派,以維護馬來人利益為主。

新聞詞典:人民聯盟,簡稱民聯,被視為唯一能與與國民陣線抗衡的政治聯盟,聯盟成員有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泛馬回教黨,目前在國會下議院222席中擁有89席代表。

老街VS.市集下的種族主義

例如說,新山陳旭年街新山市集,在一個各宗教膜拜場所比鄰而居的城市,老街與市集竟然被馬華公會處理成華人店主和馬來小販的種族對立議題。

當地開店做生意的商家不滿市集進駐的原因很清楚,塞車、沒有足夠停車位、市集隔天垃圾滿地,缺乏公廁、五腳基甚至可見大小解。

市集不論出現在老街還是在新街,整潔衛生又怎麼只會是華裔店主關心的議題?老街商聯會籌委會信誓旦旦要成立一個跨族群、跨年齡的組織,但馬華公會似乎以為老城區只有華人老闆,沒有非華裔商家,這個課題在馬華公會手上剎那間成為捍衛民族尊嚴的最後堡壘。

(延伸閱讀:新山市集5月起進駐擺攤‧文化街商民反對(星洲網)

一個地方政府沒有想像力,沒有治理能力,連市集都規劃不好的議題,就莫名其妙在馬華公會手中簡化成華人店主與馬來小販的對峙題。

去國外繞一圈,不用走遠,泰國曼谷恰圖恰市集以及無數個慢慢聚集成型的觀光夜市,都是新山市政局學習的對象。

其中又以恰圖恰市集為甚,這個令方向感稍差的人都會在其中迷路的市集,分門別類方便遊客淘寶。試問,新山市政局為何就沒有想像,把愈來愈多年輕人喜歡入夜後踏街購物的新山市集分區經營,結合古蹟印象,打造藝文創意手作街區、二手淘寶街區、流行街區、美食街區?

準備宣誓就任市議員的馬華公會諸公自然不會有前述的想法,因為打破種族界限思考,等於打破馬華公會飯碗。

至於巫統主導的柔佛州政府發展旅遊業如有決心,市政局推動市政若有想法,塞車、垃圾、衛生議題,又怎麼會成為馬華公會口中的種族議題?

馬華公會的領袖與巫統主導的政府現在猶如百多年前的甲必丹與統治階級,不過,眼前的人民已非當年的臣屬,任由社會精英擺佈。問題是,公民社會的領袖們是否真的有能力或意願直接與不同文化背景的組織對談,而不再被「甲必丹」與「統治精英」所擺佈?

4615679120_0c6b5dde36_z

馬來西亞的庶民生活圖像。Photo Credit: Davidlohr Bueso CC BY 2.0

伊斯蘭刑法:瓦解人民聯盟的戲法

1998年到2014年,馬來西亞的政治改革進程的確停在十字路口整整16年,但這其中不是完全停滯的空轉,民主行動黨領袖不下一次安排拜訪團前往吉蘭丹州,讓許多從來只在二、三手資訊聽說伊斯蘭黨如何如何的華裔了解,全國最大的臥佛原來在吉蘭丹,買賣豬肉也不用像柔佛州一樣隔開來,酒精飲料也買得到。

與此同時,伊斯蘭黨領袖走進教堂與基督社群對話,當親巫統馬來人踩著牛頭抗議印度廟宇搬遷至他們的社區時,是伊斯蘭黨的國會議員擋在最前線捍衛興度社群的宗教信仰。

2013年5月5日,國陣搶不回生金蛋的雪州,同時還答應要每年派錢舒緩全國60%家庭的燃眉之急,只好硬著頭皮落實消費稅,其他國家落實消費稅是為了有效收稅,馬來西亞國陣政府推消費稅,是為了擴大稅基,向本來不需要交稅的人收錢。

(延伸閱讀:消費稅或加速國陣垮台(東方網)

為了避免明年實施消費稅,步上世界各國執政黨因此而下台的後塵,國陣過去12個月以來,從利用社團註冊局對付民主行動黨,試圖瓦解之;到法庭火速加班把安華入罪,以及近期突然被巫統首相署部長加米爾挑起來的伊斯蘭刑事法議題,都是朝瓦解民聯,逐個擊破在野黨為目標,希望民聯瓦解之後,不論消費稅落實民怨再深再重,都再也沒有替代陣線可以取代國陣執政,正如新加坡一樣。

(延伸閱讀:伊刑法,舊馬來西亞的糾結(東方網)

不過,用社團註冊局對付民主行動黨已經在上一屆大選證明,這個打擊反而成為民主行動黨的悲情牌;把安華關進大牢,卻關不住人民公正黨已經出線的二代領袖;唯有挑起「伊斯蘭恐懼症」,挑撥種族議題,製造對立,然後假情假意的伸出橄欖枝,這個戲法屢試不爽,因為馬來西亞社會大多數在種族、宗教議題上依然站在本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