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女孩》過於單純的浪漫意象,讓跨性別在當時社會的處境被輕描淡寫地帶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幾年來,好萊塢產出與酷兒及性別角色相關的電影看似豐收,卻使人感覺其多數皆屬美國影評家Kyle Buchanan所言:「為異性戀設計的同志影片。」
文:柴 (Chai)
改編自作家大衛埃伯肖夫真人傳記小說的《丹麥女孩|The Danish Girl》,描寫跨性先驅Lili Elbe於二十世紀初挑戰性別醫學疆界的故事。隨著性別議題越來越受到主流電影市場的關注,跨性議題也步入好萊塢的主舞臺。然而,如同初次打進主流的任何弱勢議題,丹麥女孩的故事的論述層次稍顯淺薄。
雖說主角Einar Wegener的妻子Gerda Wegener從無法接受其性別認同直到成為她手術過程中的唯一依靠,那一路陪伴Einar/Elbe實驗性別的過程令人揪心,但他們似乎存在於一個太過單純的二十世紀初歐洲浪漫意象,世界之中只有Elbe美麗的服飾與唇膏,對於跨性別在當時社會的處境,僅以輕描淡寫帶過。
很難不希望《丹麥女孩》能是一部更好的電影,畢竟是第一部由奧斯卡影帝艾迪.瑞德曼演出,無論卡司或製片規格,都該有水準之上表現的跨性議題電影。
哥本哈根遼闊寧靜的城市意象,與奢華的巴黎藝術圈成為故事中唯一的時代背景,導演Tom Hooper使用大量特寫鏡頭以強調瑞德曼演技的手法,似乎一如他如何處理主角Einar/Elbe定位的敘事方式:她的性別鬥爭是屬於自己的,是關乎於個人「靈魂」的追求,無須與當時的社會脈絡有所牽連。著重於刻劃單一角色的結果,即是未能連結到兩次大戰間因社會結構劇烈轉變,所形成的非傳統性別氛圍。
跨性別美學化的再呈現,隨著《丹麥女孩》的上映,渲染起不同層面的爭議,瑞德曼不久前被轉傳至Twitter的BBC受訪片段即是一例,他曾言:「自我們製作《丹麥女孩》後,跨性議題終能浮上檯面,這真是一項太美好的成就了。」此話一出,引發眾多跨性別運動人士的不滿,畢竟跨性運動已存在好幾十年了,跨性議題之所以能曝光,可不單只是《丹麥女孩》或者瑞德曼的個人功勞。
許多跨性運動者亦指出,即使近年來有越來越多跨性作品的產出,但多數都是由順性別(cisgender/非跨性)演員來詮釋跨性角色,出櫃的有色人種跨性演員,反而無法取得角色機會。好比《鐵窗紅顏|Orange is the New Black》中的非裔跨性演員Laverne Cox,便曾公開她即使收到與跨性相關的角色邀請,多半都是刻板印象下的恐跨產物。
若影視圈仍只能接受順性別的白人男性出任華麗的歐洲跨性角色,並持續讓有色人種的跨性演員演出B級、被貶低的配角,那麼我們仍是處在一個恐同、恐跨性,並且種族歧視的電影產業。
此外,瑞德曼的言論,亦更加凸顯《丹麥女孩》在這個時間點出現於歐美性別政治脈絡的「不合時宜」:第一,它再次驗證「跨性的再呈現」如何藉由抹去國家對於跨性有色人種的暴力以進入市場;第二,性別的越界只有在不違背主流美學價值觀的前提下才能被公眾接受。

Photo Credit: 環球電影
在Black Lives Matter此運動(反抗美國警察對於非裔不對等執法暴力)持續升級的同時,運動者更指出,跨性有色人種在面臨警察質詢時,時常需遭受相較白人順性別者高出六倍以上的肢體暴力。我們當然不能期待《丹麥女孩》這部電影能解決任何實質上的有色人種跨性困境,但在這個時間點讓它成為主流跨性議題的風向球,必須考慮它洗白其他更緊急跨性議題的企圖。
另外,相較於2005年上映的《窈窕老爸|Transamerica》,或者2014年亞馬遜網路上映的電視劇《透明家庭|Transparent》探討關於跨性親職的出櫃與老年生活問題,《丹麥女孩》顯得太過不食人間煙火,連一場真實發生過的悲劇也被詮釋得那麼絕美。
近幾年來,好萊塢產出與酷兒及性別角色相關的電影看似豐收,卻使人感覺其多數皆屬美國影評家Kyle Buchanan所言:「為異性戀設計的同志影片。」
《扣押幸福|Freeheld》的主角雖是艾倫佩姬與茱莉安摩爾所飾演的女同志情侶,但更多是關於她們男異性戀友人警官的個人成長;《性福拉警報|The Kids Are Alright》凸顯女同志後代尋找自己生父的故事;而《丹麥女孩》中,最深刻的角色其實是飾演Einar/Elbe妻子Gerda的Alicia Vikander,透過Gerda的角色,劇本敘事著重的是面對伴侶決定變性後的情感賠償,卻非Elbe這個角色的力量或者性格的層次。
距離跨性先驅Lili Elbe的時代已有一個世紀,我們對於性別的認知不再侷限於「女性=子宮」(當時Elbe所進行的第二項手術即是子宮植入)或「男性=陰莖」。二戰後合成賀爾蒙的普及使用,使得跨性成為一個更加可行並多樣的程序:在美國,多數的女跨男只進行施打男性賀爾蒙與男性胸部重建手術(俗稱的「Top Surgery」),而男跨女的手術不再包含過度侵入性的子宮移入手術,但不變的是,我們對於男/女性別外表美化的要求。
好萊塢的曝光解救不了酷兒對於身體與性別的焦慮,只能不斷地加強「queerness is only cool when it looks good」的矛盾。我們還需要更多酷兒與性別的故事,那些不再繞著「出櫃」、「變性心路歷程」、或者是拍來「解救異性戀與順性別潛藏罪惡感」的故事。
本文獲掌櫃誌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pCloud 新年優惠方案總整理,趁過年買 10TB 終身雲端空間備份多年檔案與照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20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
轉眼間又要過年,除了整理多年來的影音收藏之外,是不是也該趁著過年檔期入手便宜超值的雲端空間方案?看著日前 iCloud 曾發生嚴重的資安意外,MacRumors 討論區上有用戶在用 Windows 的 iCloud 同步 iPhone 檔案後,發生檔案意外損壞的狀況,並出現陌生人的照片與影片,這告訴我們檔案備份真的要慎選,且最好能做到多重備份才能在意外發生時有挽回的餘地。
資安意外頻傳,多重備份才讓人安心
iCloud 發生的資安問題,讓人擔憂起是否自己的照片也會出現在別人的相簿中,這件事也在MacRumors 討論區上引發討論。
資料保存上比較穩妥的方式就是多重備份,利用多種管道、異地保存自己的檔案,這樣就能確保萬一檔案損壞時,還有備援資料可以使用。就算你現在使用 iCloud、Google Drive 進行單一備份,也不能保證你的檔案不會發生意外,至少選擇 2 種備份方案才是比較安全的保管方式。

經濟與安全可以兼顧,瑞士的雲端服務 pCloud
pCloud 是來自瑞士的雲端服務廠商,2013 年創立至今已有 10 年歷史,全球有 1600 萬用戶使用其服務。它的資料位於重視資訊安全的歐盟與美國,在創立帳號時可選擇資料要存放於歐盟或是美國,相比其他無法選擇的廠商多了選擇性,而且不只是存放地點,pCloud每份資料都會分散 5 份檔案儲存於多個伺服器增加安全性。檔案還會經過 256 位元 AES 加密技術保護,傳輸時使用 TLS/SSL 強化資安。如果需要更安全的保密措施,還可以選配 Crypto 加密服務。
pCloud 也有免費帳號可以使用,註冊後就有 10GB 免費空間能夠試用,不論是要體驗介面操作或是傳輸速度都沒問題。相較於其他訂閱較為單一的雲端服務,pCloud 除了月繳、季繳、年繳之外,還會不定期推出優惠的終身買斷的方案,且費用上不會有額外的設定費或隱藏性支出。若是家庭用戶,還可以選擇家庭方案讓 5 個人一起使用更經濟。





農曆新年 -85% 超優惠終身買斷方案,錯過可能就沒了
雖然現在官網活動還沒開跑,但 pCloud 確定會在農曆新年推出超優惠方案,活動期間為 2023 年 1 月 18 日至 2023 年 1 月 24 日,活動只有短短 5 天要好好把握。這檔農曆新年促銷活動是針對個人終身制方案,500GB、2TB、10TB 個人終身方案都會有優惠價格,500GB 個人終身價折扣後為 139 美元、2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279 美元、10TB 個人終身方案折扣價為 890 美元,折扣幅度高達 85%。
pCloud 農曆新年優惠方案:
500G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570 美元,優惠價 139 美元。
2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1140 美元,優惠價 279 美元。
10TB 個人終身方案:原價 6000 美元,優惠價 890 美元。

趁著過年好好整理檔案,選個安全可靠的雲端空間更安心
過年長達 10 天的連假,是個好機會趁著這時候好好整理多年的照片與影片,除了原本的資料保存方式之外,也是應該好好考慮選個可靠的雲端空間來做多重備份。pCloud 這次個人終身方案的檔期剛好可以讓你 2023 年 1 月 18 日購入,整個新年期間都能慢慢整理你的照片、影片與檔案。這次方案價格十分優惠,終身買斷不會產生每個月的費用,用越久省越多,如果你需要備份的檔案大且多,可以考慮看看經濟又可靠的 pCloud。pCloud 終身制優惠方案並不是每次都有,因此有需要的朋友就盡快購入,越早使用省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