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上的酸甜苦辣:5部藉美食傳遞情感的經典電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食物除了填飽肚子,更具有情感聯繫的功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食電影,看看不同國家是如何將魚肉蔬果注入膠捲,用畫面透顯人性與情意。
文:林承彥 Hikoro Lin
*本文內含劇情,若您有被雷的顧忌,建議您觀影後再行閱讀
人都愛吃,吃東西是最快速能夠得到歡愉的方式,我們把食物放進嘴裡,會有各種氣味、質感和層次。我們總會與最愛的人分享這樣的喜悅,也因如此,食物除了填飽肚子,更具有情感聯繫的功能。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美食電影,看看不同國家是如何將魚肉蔬果注入膠捲,用畫面透顯人性與情意,如一壺老酒,微醺酩酊之際,更是回味無盡。
飲食男女(台灣,1994)
李安以父親為主題,接連拍了3部電影,《飲食男女》是最終章。劇中飾演老父的郎雄,從飯店退休後,跟3個個性迥異的女兒同住,每週固定一天由他下廚,燒一桌好菜,等著女兒們返家相聚。劇中,大家都面臨不同的情感問題,加上生活的矛盾與價值觀的衝突,時而劍拔弩張、時而低頭省思。這一切,都在餐桌上,藉由老父的菜餚得到紓解與體諒。
飲食男女是台灣美食電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不僅拍得感人,也拍得精緻,一開頭就是郎雄熟捻地大刀殺雞、大火燒魚。飲食男女把人性慾望說得簡白,食慾與性慾兩條絲線,如經緯交錯縱橫,看來揪心動人,也讓人情緒沸騰。如果你沒看過飲食男女,別說你懂台灣電影。劇中90年代的老台北,是許多人共有的記憶畫面;而老父的手藝,則是我們難以割捨的眷戀。
吐司:敬!美味人生(英國,2010)
2010年的英國電影《吐司:敬!美味人生》(Toast),改編自英國名廚奈傑‧史萊特(Nigel Slate)的同名傳記小說,故事來自他的童年回憶,和如何踏上廚藝之路的過程。劇中奈傑為了取得父親認可,開始與幫傭波特太太暗中較勁廚藝。一個廚房裡,刀槍劍雨、明爭暗鬥。一道道經典美食,除了彰顯廚藝精彩,更是孺慕之情的最佳媒介。
食物不僅僅是食物,絞進心機後,風味遞變、口感嗆辣,成了用來明爭暗鬥的武器。像枝多刺的玫瑰,同時弔念母親、討好父親,以及趕走後母。他看似不擇手段,實則單純癡傻。劇中每道料理皆明豔動人,表示奈傑一心嚮往的光明世界。對比現實的灰暗與乏味,更讓他知道自己要扭轉人生,就要從料理開始。
經常被其他國家嘲笑沒有飲食文化的英國,卻在此片中用道地的英國菜綻放光芒。檸檬派清新宜人、烤牛肉柔嫩多汁,似乎也替英國平反了些刻板印象。
三更2之餃子(香港,2004)
作為三更2的香港代表,餃子所呈現的詭異氛圍絕對是3部中的頂尖,以嬰胎為主題更是驚駭。由楊千樺飾演的李太太,年輕時貌美如花,但歲月催人老,當年的女學生已化為中年婦女,臉上的皺紋越來越深,與丈夫的濃情密意也早已幻化成煙。於是她找上專門為人墮胎的密醫媚姨(白靈飾),為的是拿到新鮮的嬰屍,並剁碎做成餃子。嚥一口,容光煥發;吞一籠,返老回春。她就這樣一步步墮落為魔。
吃嬰胎雖是禁忌,但在中國倒也不是秘密。中藥的「紫河車」,就是胎盤乾製而成。相傳胎盤能使鳥皮老肌轉為白嫩,新鮮的嬰胎更可讓青春永駐。女人,為了留住美貌,不惜代價的行徑不勝枚舉,李太就是這樣走火入魔而難以回頭。餃子不再是元寶,而是包裹著邪念、讓人無限沉溺的惡果,連本來的人生都成奢望。
海鷗食堂(日本,2006)
幸江(小林聰美飾)來到赫爾辛基開了一家日式食堂,當地的人對於這間販售陌生食物的小屋感到疑惑,生意總是冷冷清清。之後結識了其他來自日本的朋友,彼此的生活有了新面貌,迷人情味開始擴散。電影尾聲,海鷗食堂生意慢慢好了起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就此牢固,每一口飯糰,都實實在在撫慰腸胃與人心。
海鷗食堂承襲日本電影常用的淡雅風格,整部片起伏不大,敘事輕柔、簡單可愛,也因如此,看完會有滿滿的療癒感。細細品味本片之後,就能知道飯糰的存在意義在於懷念,我們都曾想念口腔中的記憶,那通常來自過往感情的痕跡,可能是與家人,也可能是和愛人。飯糰,是幸江對於已逝父親的思念,尤其在異鄉,晶瑩米粒串起了回憶,躁動的心總能回歸於平靜。而唯有放開緊握的手,才能擁抱世界。
海南雞飯(新加坡,2005)
范珍(張艾嘉飾)在被丈夫拋棄之後,靠著獨門手藝的海南雞飯拉拔3個兒子長大成人。傳統家庭觀念束縛著她,在她發現長子跟次子都是同性戀之後,她只能黯然接受,並將傳遞香火的希望寄託在最小的兒子Leo身上。但終究事與願違,結果還是令她失望。
最終,在一場廚藝大賽中,她與小兒子分庭抗禮,一較高下。范珍終於發現,驅使她勇敢的不是海南雞飯,而是她擁有3個體貼入微的兒子,並不時鼓勵著她。
海南雞飯雖名「海南」,但跟海南島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道地新加坡家常菜。劇中的海南雞飯,其實背後藏了兩個字-媽媽。范珍固守傳統,但在親愛的兒子面前,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願意去體諒,就像雞飯,以濃郁雞汁注入溫柔、肥腴雞肉化解偏見,最終還是和樂融融,密不可分。
以上推薦的5部電影,我們皆能在其中發現不少共通點:食物皆成為角色乘載感情的列車,可能是親情、愛情或是友情,透過餐桌,將情意運送到人心深處,並將溫柔填滿胃囊。當吃不只是因為「吃」,而是具有更大的慾望需要滿足時,我們就會開始依賴它。朱爸的豪華筵席、幸江最愛吃的梅子飯糰、范珍煮的海南雞飯,甚至是令李太神魂癡迷的人肉餃子,其實都一樣,食物讓情感昇華,並擁有了靈魂。
美食電影好吃又好看,細膩刻畫的情節更是明亮動人,讓我們在裡頭嚐遍酸甜苦辣的生命意義。比起大吃一頓,美食電影澆灌全身的不只是熱量,而是心靈深處的富足與希冀。今晚,就沉入沙發,閒適地欣賞一部美食電影吧!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孫珞軒
Tags:
向下扎根的永續教育,才能延續到未來: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未來選擇地》門票,提供新北市國小學童沈浸式體驗永續環境的學習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曄集團透過捐贈「2222 未來選擇地」永續概念展之門票,邀請新北巿國小學校班級學童教育觀展的公益活動。藉由永續展的互動式體驗可激發學生更多思考,提供學生多元學習的機會,響應永續教育議題,亦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理念。
聯合國在2015年9月宣布的全球發展框架——「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共列出17個項目,涵蓋了社會發展、經濟、環境等各個面向,期待全球國家可以一起努力,在15年內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在這17個項目中,與氣候/環境相關的內容就有5項,包括SDG 11永續城鄉、SDG 12責任消費及生產、SDG 13氣候行動、SDG 14保育海洋生態,以及SDG 15保育陸域生態。由此可見,環境的變化是如何牽動了全球的神經、關乎每一種生物的生存可能。在永續發展已經成為全球共識的今天,我們距離永續目標的實現,依然迫切且遙遠,身為居住在地球上的一份子,我們該做些什麼?又該怎麼做?
今天的選擇,決定世界的走向
由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基金會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共同捐贈,關鍵評論網媒體集團及綠屋共同主辦籌劃展出的《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以倒敘法打造出一個假設的、 200年後的地球,帶著參觀者一起從2222年的未來,一步步倒回2022年的今天。在展覽中,參觀者將親身經歷未來生物多樣性消失、無自然的世界,再回到我們的生活現況——極端氣候、冰川融解、雨林消失、海洋污染、塑膠微粒⋯⋯希望藉由展覽,與身處於地球暖化時代的人們,溝通永續議題的重要性;也讓大家更了解地球正在經歷什麼樣的變化,拋出值得思考的議題,呼籲所有地球公民能夠一起展開行動。
每一個孩子,都是形塑未來的關鍵
作為提供全球專業電子零組件通路服務領導品牌的文曄集團,在實踐SDGs、ESG(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個面向的縮寫),以及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課題,向來不遺餘力。而文曄教育基金會,更本著「多元學習,翻轉教育」以及「關懷弱勢,回饋社會」的理念,投入資源與心力,帶動偏鄉的教育的多元性。2019年開始的「遠鄉閃閃——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就立志要提供孩子們另一種觀看的方式,以及更多元的學習角度。

「我們從2019年開始接觸偏鄉的孩子們,教他們攝影,和他們一起觀察生活周遭的細節。透過孩子的眼睛來看,這個世界真的充滿了各種驚喜,他們拍學校角落中的生態、拍同學、拍自己,也拍一片天空充滿神奇色彩的瞬間、拍一個池塘閃閃發光的樣子。孩子們告訴我們:『原來我們生活的地方,有這麼多美麗的東西。』我聽了好感動好感動。」文曄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林秋寶與我們分享道。這個經驗,讓林執行長更加相信,孩子不僅僅是未來,更是需要我們保護、引導的未來。
在這次展覽發起之際,文曄集團希望藉由展覽中的互動式體驗,激發孩子們思考,讓永續教育向下紮根,共同倡議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特別購入1000張特展門票贈予新北市各小學,邀請孩子們參與這次展出,期望透過企業影響力,為台灣教育探索新的可能。索票小學包含新北巿嘉寶國小/思賢國小/私立育才國民小學/民義國小/後埔國小/海山國中/汐止國小/修德國小/和美國小/大坪國小/瑞濱國小/平溪國小/鼻頭國小/麗山國小等。

對地球好一點,就能帶來改變世界的機會
「永續即日常」,是文曄集團對永續議題的中心思想,因此不管是公司營運的模式、內部的工作環境規劃,或者員工的永續精神教育,文曄集團從未停下滾動式修正、持續從內部向外擴散的腳步。包括在物流上導入先進電子系統,全面無紙化的庫存管理;將包裝減量、注重回收,從上到下貫徹環境責任。而辦公室的環境規劃,則強調低碳、減碳並期許零碳,例如改採節能的電器產品,以及中午休息時間關燈,一方面省電,另一方面也能讓員工好好休息。
林執行長說:「永續、環保的概念並不是遙不可及的big words,而是跟每天的生活息息相關。你從睡醒開始,要用什麼牙膏、穿什麼衣服,早餐要喝茶還是喝咖啡?去上班要搭車、開車還是走路?每一個選擇,都在影響環境。所以我們不只企業的營運強調永續,更在潛移默化中,讓每一位員工對環保更有感。比方我們做食安的教育,幫助大家了解怎麼計算食物的碳足跡;之前辦的減肥比賽,總共有400多人報名參加,最後參與回測的也有將近300人,大家一起減掉了890公斤左右,腰圍總少了692寸。這個活動很受員工歡迎,好玩、有挑戰性,對地球和自己的身體都好。」林執行長熱切地分享著文曄集團對環境永續的努力,在在顯示出對這個議題的重視度,以及為地球付出的熱情。

「到了2050年,你會希望自己成為怎樣的大人?而200年後,你留給未來的孩子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球呢?」這是《2222--未來選擇地》展覽所拋出的問題,也是文曄集團對孩子們、對未來,所感到的責任。這次捐贈票券給新北小學的行動,只是為實踐「將永續觀念向下紮根」的一個起點。文曄集團希望繼續探索新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環境永續的重要性,提醒全球所有公民都必須攜手合作,降低破壞,與地球和諧共存。開始行動吧,從今天起,為成為我們所期望的世界改變者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