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輯】太陽花開兩年了——那些年的「學運明星」與「反派角色」花落誰家?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走過第二個年頭,「學運明星們」是不是真的如當時所說開枝散葉?而那些年讓人又愛又恨的「反派角色」如今又何去何從?
文字整理:李作珩
2014年3月18日,上百名學生突破警方防線、翻越立法院圍牆、闖進立院議場,要求服貿逐條審查。兩年過去了,這場為期24天的學生、公民運動所引發的效應,仍在台灣發酵。
「轉守為攻,出關播種」,學生離開立法院時,高聲宣示。走過第二個年頭,這些「學運明星們」是不是真的如當時所說,學運種子已開枝散葉?而無論是明星們還是讓人又愛又恨的反派角色,那些年曾是鎂光燈下的人物如今何去何從?(以下人物排序依年紀,由小至大)
1. 曾柏瑜(1991年生)

Photo Credit:曾柏瑜
一頭中長髮,深邃五官,看起來和一般大學生沒什麼兩樣,但他已是2016大選最年輕立委參選人。24歲的曾柏瑜曾是330黑潮集結凱道時主持人,也是黑島青核心人物。
2016大選曾柏瑜代表綠黨角逐北市十一選區立委,為了實踐理想,甚至把原本爸媽準備的嫁妝拿出來,當作競選基金,最終曾柏瑜獲得2萬多票,得票率12%,雖敗給國民黨候選人羅明才,但曾柏瑜與他的團隊,倒是開啟主流政治勢力以外的天光。而日前也宣布要加入柯文哲的台北市政府團隊負責媒體事務。
2. 陳為廷(1990年生)

Photo Credit: 陳為廷
學運領袖之一的陳為廷,在學運之後選擇加入政壇,然而政壇錄卻走得一波三折。2015年因缺課太多遭到清大社會所退學,後轉而就讀世新社會學研究所。曾宣布以無黨籍身分參與苗栗立委補選,並獲民進黨支持,卻爆出過去性騷擾事件,黯然退選。
此事件引發外界抨擊,不僅在2014負能量網路票選中榜上有名,日本主流媒體更關注此新聞,並在標題中以「癡漢」兩字形容。
2015年立委選舉,陳為廷力挺時代力量新竹市候選人邱顯智,並擔任其競選總幹事。卻在選舉結果揭曉沒多久,即在臉書上宣布退黨,退黨原因外界眾說紛紜,而他本人則未多加解釋。
3. 吳崢(1989年生)

Photo Credit:吳崢
被稱作「學運界吳尊」的吳崢,曾是民主鬥陣副召。當時在電視辯論會上和蔡正元交手,蔡頻頻跳針之下反嗆就讀台大政治系的吳崢,「虧你還念政治系咧,你搞什麼東西啊,你們老師該開除了。」吳崢賞他一記回馬槍:「你去跟江宜樺講啊。」輕鬆完敗蔡正元,也立刻被鄉民推爆。
2016大選,吳崢擔任林昶佐競選總幹事,現任他的國會辦公室助理,再次踏進立院,身分已不同。回想起那段往事,吳崢說道:「初闖進去那個門,就是從青島東路那側進去,所以進去就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4. 林飛帆(1988年生)

Photo Credit:林飛帆
一貫的黑框眼鏡,藏不住的書卷氣,他是太陽花領袖之一林飛帆。學運後與陳為廷、黃國昌等人組成「島國前進」,2015年1月從台大政治所休學並入伍,在2016年1月退伍。
退伍後的林飛帆在臉書上表示,自己距離畢業只差臨門一腳,必須加緊腳步交出論文,而等畢業後,打算先出國唸書,目前未有加入政黨或國會運作的打算。
5. 王炳忠(1987年生)

Photo Credit:王炳忠
一曲「中華民國頌」,讓他成為太陽花中一個新焦點。一口特殊的京片子,加上轉換流利的國台語,王炳忠總是被當作學運明星的「對照組」,一個反襯英雄的甘草人物。
「正常人太多了,你不是怪咖怎麼留名青史?你不怪,媒體也不會理你!」王炳忠毫不諱言自己就是怪,在他臉書的自介也可見一番。
王炳忠在2014年代表新黨,參加新北市板橋區市議員選舉、得票率僅1.57%落選。2016大選再次出征,在立委選舉中列新黨不分區立委第6名,但也未當選。
6. 王奕凱(1985年生)

Photo Credit:王奕凱
還記得衝向主席台,怒批林飛帆、陳為廷黑箱的那個男生,被稱作「社運界陳松勇」的王奕凱,就這樣一夕間打響知名度。
做過攤販、證劵營業員,到走上街頭,學運後王奕凱也幾乎無役不與,同年,王奕凱投入九合一地方大選,決定參選臺北市第一選區的議員。最終雖然落選,但素人出身的他,還是獲得了8千多票,得票率2.8%的肯定。
7. 黃國昌(1973年生)

Photo Credit: 「黃國昌 從頭贏回台灣」
被網友封為「戰神」,為學運領導人之一。原本在中研院擔任法律研究員,太陽花之後聲名大噪,遂而從學者走上從政之路。2016大選,黃國昌代表新興政黨時代力量,以8萬多票擊敗僅得6萬8千票的國民黨資深立委李慶華,得票率51.52%,當選該選區立委。
選舉過程中,聲勢上漲的黃國昌遭受攻擊,遭爆料岳父是台商卻反扣台商紅帽、自己曾讓中國出版社出書,遭質疑立場反覆不一,但他仍舊順利擊敗對手,被送進國會。現擔任時代力量黨主席。
8. 賴中強(1970年生)

Photo Credit:賴中強
相較於其他太陽花核心成員,賴中強的社運經驗更加豐富,學生時代參加過野百合運動,早在太陽花前,即和一群朋友成立「兩岸協議監督聯盟」,替人民監督兩岸議程。
2015年底馬政府力推兩岸貨貿協議,賴中強為提醒政府勿重蹈「黑箱」,一個人在立院前,耗時六個小時,逐一朗讀1510項即將開放的中國口工業製品的貨號與貨名。
太陽花之後,賴中強擔任「經濟民主聯合」(前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也參與多場憲政改革論壇。
9. 蔡正元(1953年生)

Photo Credit: 蔡正元
太陽花佔領立院第20天,蔡正元臉書PO出一張照片,指是學生在立院內照片,只見有2位女子躺在地上,不僅衣著暴露,動作也不太雅觀。不過在照片上傳後,立即被網友抓包是「移花接木」,其實是外籍勞工出遊的照片,引發網友批評。
能源轉型看數字說話!臺灣成為拚進亞洲第二的淨零優等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實踐能源轉型,近年來我國再生能源的設置量已大幅成長,不僅光電和風電合計裝置容量已是2016年的7倍,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更可望達到一成;綠電增加,能源效率亦逐年提升,能效評分已躍升亞洲第二;透過綠能優先、燃氣搭配,同時大減舊型亞臨界燃煤機組使用,空氣品質更是持續改善。為了更好的未來,臺灣將持續加緊轉型腳步,實現2050淨零願景。
再生能源成長幅度優於全球平均
依據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所發布之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統計,近5年(2018-2022年,以2017年為基期)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為9.1%;同期臺灣的年複合成長率為21.9%,表現優於全球平均。
2023年9月我國風電與光電裝置容量達14.137GW,為2016年之7.33倍;尤其離岸風電更是在政府與民間協力下,從無到有開始建立產業鏈,累積至2023年11月已有281座離岸風機屹立於海上,裝置容量突破2GW。
風光加速布局
2022年風力發電與太陽光電發電量達142.2億度,為2016年的5.5倍,及時提供了產業界最需要的綠電,支持供應鏈的綠色與低碳轉型。

國際能效評分躍升亞洲第二
能源密集度即生產每單位國內生產毛額(GDP)所消耗的能源數量,是反映能源效率的重要指標,根據能源署統計資料,近10年來臺灣能源密集度年均改善2.9%;根據美國能源經濟學會(ACEEE)最新(2022)發表之「國際能源效率評分卡」(International Energy Efficiency Scorecard),臺灣能源效率從13名(2016)進步到世界第8(2022);亞洲僅次於日本。在整體政策(national effort)、建築、工業、運輸等四個面向的評分中,整體政策得分最高,名列全球第5;顯示臺灣能源效率持續提升,是產業與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

空汙減排有感
透過發電結構調整、機組汰舊換新、空污改善措施,台電公司火力電廠整體空污排放量已從2016年約10.7萬公噸,降至2022年約4.2萬公噸,減少61%。近年來台電持續落實增氣減煤,不僅有助於提升發電效率,空氣品質也不斷改善,顯示能源轉型過程兼顧環境永續。

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不僅有助於減緩氣候變遷影響,再生能源也穩健成長,持續提升我國能源自主與改善環境品質,帶動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為整個社會經濟體系注入了新的活力。未來將持續深耕再生能源發展路徑,重點放在極大化發展光電場域、離岸風力及前瞻能源等綠電領域,搭配儲能技術的應用,能夠有效回應再生能源的間歇性發電特性,能源供應更穩定。同時,亦積極推動強化電網韌性的措施,透過多方努力,將如期如質達成政策目標,逐步實現能源轉型,為臺灣打造更加永續、綠色的未來。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