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笑「念歷史系沒路用」前,試問大家所謂的轉型正義從何而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大學考上歷史系,一直到碩班畢業,逢人便被問:「以後出來要幹嘛?」然後當社會需要有人處理白色恐怖的檔案,就叫歷史系學生快出來,幫社會免費掃描檔案、幫助台灣「轉型正義」....
文:林宜蘭(國立政治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媒體工作者,主持寶島聯播網「寶島少年兄」)
試問關心台灣轉型正義的父老鄉親們,當你們遇到歷史系學生,第一句話想說什麼?來,不用說出來,我幫你說:「念歷史系出來能幹嘛?」
你再想一下,在你還不知道原來這世上有「轉型正義」4個字以前,歷史系除了有些人在歌頌黨國、忙著在教科書偷渡意識形態之外,他們都在幹嘛呢?試問為什麼轉型正義跟你有關,卻跟歷史系沒關?
扯遠了,我們慢慢回來。台灣早在1980年代,自有轉、型、正、義4字以前,歷史專業者與許多關懷人士(如黨外人士)就不停在「搶救史料、被抓走,搶救史料、被關,搶救史料、自燃,搶救史料、被蟲吃…..」的輪迴下,不停工作著。
早期黨外人士從國防部手中搶救雷震在獄中的手稿就知道,這些紙跟台灣古蹟一樣會「自燃」,也不用去猜兇手是誰,隨便用膝蓋想就知道,當你搶救了幾張紙就會被黑、被關,連搶救檔案的人都要轉型正義,到底有沒有人在搶救檔案呢?
全台灣的檔案疊起來,已經多到超過3座101大樓了(根據檔管局統計,不在統計內的更多!)。就我所知,2001年檔案管理局成立之後,全台灣的檔案根本搜不齊全。我曾經聽老師們說過,早期學者一進到機關內,就很像是日本綜藝節目什麼明星運動會一樣,「啪~」的一聲,整隊衝進去開始猛拍、猛影印、猛「搜刮」,不然什麼時候又不給拍完全不知道。
不要說什麼機關檔案,光是政治案件的檔案,就根本搜不齊,更何況牽涉的對象是「國防部」!如果你以前都不知道有一堆歷史人在搶救檔案,大家以為《檔案法》出爐後,各機關單位就要照辦,就能真情真義的照辦?
如果有點sense的人,都知道要查檔案,就只要打開網頁瀏覽器,進到檔案所藏的機關單位,輸入關鍵字找找看有沒有你想要的檔案。是的沒錯,那請問為何你只要按下搜尋就找得到呢?憑什麼以為只要按下那顆搜尋鍵,你就能找得到呢?
這是因為呢,螢幕後有一群人,什麼圖書館管理專業、古籍修復專業、歷史專業…..的人,首先作古籍修復,幫資料除蟲。有時大批檔案需要在「比連勝文家都還大(我最好是去過連勝文家)的超大坪數」的倉庫、檔案存放區裡,用化學藥劑除蟲。而一除,就是好幾個月。
► 相關報導:630萬頁台灣歷史檔案僅靠3人救!修復要花183年
接著,如果有礙於辨識的嚴重破損,或是可能在解讀過程造成嚴重破損者,須請專業人士補齊破損。接著請影印公司幫忙掃描後,圖書館管理專業與歷史專業才能開始建檔。這時圖書館管理專業需要與數位專業者,來協助數位化與編碼。你以為編碼、歸納、歸類、建檔很簡單嗎?我不得不說,你可能連家裡書架上的書都擺得亂七八糟,你真的懂嗎?
歷史系這時候就登場了。歷史人員首先要就機關單位的歷史,針對檔案時期作分析。以前這些檔案都放在大大小小的箱子裡,這些跟路邊紙類回收一樣亂七八糟的檔案,沒有專業的人來分析不可能有人了解的。
面對這些可以疊成好幾座台北101的史料,我們要開始一筆一筆一筆一筆一筆一筆讀!在搜尋當中使用的關鍵字、檔案簡述,都是歷史人要做的工作。如果大家覺得這個很簡單,那還是不要提什麼「轉型正義」,快一起去跟國軍救災,也是一種偉大的貢獻的。
如果要下好關鍵字與做好檔案簡述,勢必對檔案形成的歷史環境與時空要有一定的認識,所以在建檔前要讀相關的資料與功課,最後送出給其他歷史人員做核對。一切都確定之後,才能由圖書館專業與數位專業上線。而這整個過程中,我沒提到的還包括了搬動、運送等技術性人工。
以上提到的只有數位化的部分,其他關於資料收藏,除了需要有場地,還要有古籍專業者,在特定的濕度、溫度、燈光下進行保存,也會針對檔案的年紀作追蹤,面對一些年紀太大的檔案,他們三不五時還要了解保存狀況、有無需要修復等。

Photo Credit:j_cadmus@Flickr CC BY SA 2.0
大學考上歷史系,一直到碩班畢業,逢人便被問:「以後出來要幹嘛?」、「如果我有小孩,怎麼可能讓他填歷史系!」,並擺出一副歷史系出來就註定要吃土,我們好傻好天真,怎麼還會有勇氣念到碩士班的樣子。
我從大學時期零星地接觸檔案數位,到碩士班開始,一路從台權會、海外社運雜誌檔案數位化做到現在,被問歷史系出來做什麼時,我想反問:「這些檔案列管不用建檔是嗎?掃成PDF放在硬碟裡面,等著被色情片埋沒,就有助於轉型正義嗎?」
然後不久後,當社會需要有人處理白色恐怖的檔案,就一聲叫歷史系學生快出來,幫社會免費掃描檔案、幫助台灣轉型正義。大家有沒有覺得哪裡有問題?
如果今天大家因為檯面上幾個明星在那邊「全民歷史系」、「全民掃描」就可以「全民轉型正義」,請問二二八、白色恐怖相關平反組織、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簡稱真促會)、司改會,以及中研院近史所、台史所,全台灣歷史系和曾參與過檔案解讀與數位化的人,全都在做什麼?
最後,尊重專業不代表免費!如果你覺得讀歷史系很沒「錢途」,嗯,一般民間企業的老闆大多也是這麼想的,都認為念歷史系沒路用,對社會更沒有貢獻,如果你認同他們的想法,那或許你說得沒說錯。
南投10大農遊體驗──下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南投許多農業區發展為休閒農業區,將農村景觀、農業文創、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營造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台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仿效日本,結合一級農業生產、二級農產品加工、三級農業體驗和服務,推行「農業六級產業化」,其發展的休閒農業區將在地生產、農村景觀、農業文化創意、食農教育與環境教育概念等元素融入區內,營造農業主題特色,開發商品,同時提升產業服務質量及充實友善旅遊環境,成為民眾休閒農業旅遊與體驗學習活動的場域。
近年來,南投許多農業區推出農業體驗活動,透過寓教於樂的方式讓遊客體驗農作的樂趣!
以下精選10大南投農業體驗活動:
6. 埔里鎮──果寶歡酵觀光工廠
「果寶歡酵觀光工廠」位於埔里鎮,為全亞洲第一大的網室有機嘉寶果農場,面積達12公頃,主要是以埔里絕佳氣候與水質培育出的果中黑鑽石──嘉寶果,由農場親自栽培,堅持全面以生態平衡的共生方式進行培育。藉由觀光工廠、觀光農場的開放,酵素等健康知識的展示,好物選購、休憩角落的提供,給民眾一個身心靈舒展放鬆的好去處。
◎ 建議行程:參觀觀光工廠→農場採樹葡萄→製作果醬→野餐→製作果醋
◎ 體驗活動:採果體驗、果醬DIY、一日農夫體驗、果醋DIY、酵素DIY
◎ 嚐鮮特選:樹葡萄(12-5月)
◎ 伴手好禮:樹葡萄酵素果乾、有機康普茶、樹葡萄酵素、鳳梨果醋、牛樟酵素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桃米巷64之4號
7. 埔里鎮──宏基蜜蜂生態農場
「宏基蜜蜂生態農場」位為埔里鎮,為傳承超過一世紀的養蜂百年品牌。經營者賴朝賢先生投身養蜂50餘年,生產蜂蜜連年得獎,受台灣養蜂協會譽為「評蜜博士」,並榮獲「神農獎」殊榮。多年來帶領台灣蜂農實施自然農法,輔導協助合作蜂農產銷管理,推廣自然農法與蜜蜂生態教育,研究改良蜂蜜、蜂王乳生產技術,頑固的追求各單品風味蜂蜜所醞釀之極緻品質與香氣,研發出多樣蜂產品引領台灣市場。近年更為台灣首家「產銷履歷蜂蜜」業者,致使出產的每滴蜂蜜安心有保障,且風味極緻!
◎ 建議行程:蜜蜂生態解說館 生態導覽→百萬蜜蜂隧道 穿越體驗→香氛蠟燭DIY→天然古湧泉泡腳
◎ 體驗活動:純天然蜂蠟香氛蠟燭DIY、純天然蜂蠟護唇膏 DIY、天然蜂蠟紫草膏 DIY、天然甜蜜蜂巢蛋糕 DIY、古錐蜜蜂公仔彩繪 DIY
◎ 嚐鮮特選:蜂蜜(3-5月)
◎ 伴手好禮:荔枝蜜、龍眼蜂蜜、貴妃蜜 、蜂蜜果凍條、蜂蜜醋、蜂蜜果醬
地址:南投縣埔里鎮枇杷路52之1號
8. 國姓鄉──台灣國姓咖啡館
「國姓咖啡館」位於國姓鄉,為大型全木造建築,館內主要展售國姓咖啡與在地小農產品,亦提供簡單台式熱食與手作甜點。不定期與辦理在地小學作品展覽及藝文活動,咖啡館提供遊客農遊體驗及季節性DIY活動,需提前來電預約。
◎ 建議行程:參觀咖啡館區→咖啡採果→手沖咖啡DIY→咖啡館用餐→養生檸檬醋DIY
◎ 體驗活動:手沖咖啡DIY、紅豆大福DIY、養生檸檬醋DIY、
◎ 嚐鮮特選:阿拉比卡咖啡(9-12月)、羅布斯塔咖啡(5-8月)、賴比瑞亞咖啡(6-10月)
◎ 伴手好禮:國姓精品咖啡豆、國姓精品濾泡式咖啡、國姓精品咖啡限定黑鑽禮盒
地址:南投縣國姓鄉福龜村中正路一段127號
9. 竹山鎮──青竹文化園區
「青竹文化園區」位於竹山鎮,抱著對「竹」的使命,青竹文化園區在竹山落實生根已25年,致力於竹產業竹文化的推動,將竹的生態、生產、生活、創作、教育等功能發揮淋漓盡致;從竹工藝技術導入傳承,透過專書編撰、參與標準認證,到茁壯成熟期並朝社會企業邁進。這個由竹林生產者、竹園經營者與竹藝創作者所共同設立的園區,企圖在竹材、營運、創作三方面做垂直整合,使竹的生態、生產、創作、景觀、生活及教育等功能在此合而為一,這與近年提倡的六級產業不謀而合。
◎ 建議行程:竹生態導覽→手作青竹杯→品嘗竹筒飯風味套餐→參觀青竹博物館→竹鐵馬踏青→品味古早味黃金鮮筍包→住竹民宿
◎ 體驗活動:青竹杯DIY、竹童玩DIY、創意竹編DIY、 園藝療癒時光、黃金鮮筍包DIY、幸福竹風車DIY
◎ 嚐鮮特選:香烤竹筒飯、竹炭嫩豆花、竹炭麵、和風竹筍封、竹筍排骨湯
◎ 伴手好禮:青竹竹醋原液、青竹盒裝竹炭片、青竹竹炭杯、青竹炭寶寶多功能除臭包、青竹經濟包竹炭片
地址:南投縣竹山鎮富州里富州巷31號
10. 魚池鄉──日月潭頭社活盆地休閒農業區
「活盆地休閒農業區」位於魚池鄉日月潭風景區內,在政府及農民合作努力下,建立全國最高海拔絲瓜專業生產區,產量面積已接近60公頃,另外,為迎合時下流行的美容、美白趨勢,推出衍生物-活盆地絲瓜水,深獲消費者喜愛。農業區近年來也積極配合政府政策,推廣農村產業之旅,包括建立台灣第一個以農村為背景的大型壁畫國際彩繪村、傳統文化以手工精製的手工蘿蔔、老菜脯產業以及積極建構無毒農業、中藥草、金銀花還有溼地茶樹精油等農業的推廣,戮力創造永續發展機會。
◎ 建議行程:頭社水庫→走跳活盆地→阿嬤洗衣場→彩繪村(農村的壁畫)→古早味割稻飯
◎ 體驗活動:絲瓜水DIY、菜瓜布DIY、醃製老菜脯DIY、紅茶葉書籤、愛玉DIY、金銀花香包、香菇馬卡龍DIY
◎ 嚐鮮特選:絲瓜(5-10月)、愛玉(9-12月)、菜脯(11-2月)、金銀花(全年)、金針花(8-10月)
◎ 伴手好禮:季節性蔬果、紅茶、老菜脯、金銀花茶、絲瓜布、絲瓜水
地址:南投縣魚池鄉頭社村平和巷50-33號
以上廣告由南投縣政府農業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