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泡酒就是香檳?關於香檳,你不知道的29個小秘密(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個法國最知名的葡萄酒/產區,有許多值得認識之處,更有許多八卦流言,WINE&TASTE為你選出了28個小秘密,不得不知!
法國香檳大概是全世界最知名的葡萄酒,舉凡慶生、生日派對、餐敘到認真品飲,都少不了香檳一個位子。而這個法國最知名的葡萄酒/產區,有許多值得認識之處,更有許多八卦流言,WINE&TASTE為你選出了28個小秘密,不得不知!
【基礎篇】
1. 香檳名號僅此一處,別無分號,不由分說
大多人聽到都爛掉了,但很重要還是得提。唯有在法國東北部的香檳區(Champagne)區用特定的葡萄品種(下面會提),使用傳統瓶中二次發酵法釀造,才能在酒標上打上「Champagne」。如果你看到一款酒的中文寫著「香檳氣泡酒」,酒標上卻沒看到「Champagne」字眼,別懷疑,那肯定和香檳無關,是廠商亂翻的。

2. 有極少數的狀況下,你還是可以打上「Champagne」
上一項是有些例外,例如2006年美國與歐盟簽訂的條約中,如果該家酒廠本來就註冊過Champagne的名號,只要在前面附註產地,還是可以打上Champagne在酒標上,但前面的產地千萬不能省略。在2013年歐巴馬就職時,就因為把典禮上酒單中的「California Champagne」少打了「California」,遭到法國香檳廠的嚴重抗議。
3. 瓶中二次發酵法可不是香檳專利
可以說法國人保護傳統,也有人說法國人機車,總之除了香檳之外,沒人能在標上寫「Champagne」,就連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出過一款名為Champagne的香水,最後都被香檳廠提告,只好把香水改名。
但香檳法、瓶中二次發酵法,或傳統法當然不是香檳專利,例如法國的Crémant、西班牙的Cava、義大利的Franciacorta DOCG、盧森堡的Crémant de Luxembourg等,連澳洲的Tasmania的氣泡酒大多都用傳統法釀造。(當然,葡萄品種和法定規範的瓶中陳年時間,會有所不同)購買時請注意酒標上的Metodo Classico、méthode traditionnelle、Traditional Method等字眼,在Tasmania它叫做 Méthode Tasmanoise…

4. 香檳主要以三種葡萄釀造,但不只三種
香檳主要用白葡萄的夏多內(Chardonnay)與紅葡萄的黑皮諾(Pinot Noir)和皮諾慕尼耶(Pinot Munier)釀造,但可不止這三種葡萄-還有Petit Meslier、Arbanne和Pinot Blanc等,但不常見。下次有人斬釘截鐵只認三種主要品種,就直接糾正他吧!
5. 為什麼香檳有些有年份,有些沒年份?
不像一般葡萄酒,大部分的香檳沒有年份(N.V.),只有少數比較好的年份,香檳廠才會製造所謂的年份香檳(Vintage)。沒有年份的香檳世界裡,釀酒師把數十種到數百種的原酒跟當年的新原酒調配,並在過程中確保每年香檳風味一致。至於年份香檳,則是用好年份的葡萄釀製。過程中也沒有添加其他年份的原酒,飲用時感到的純粹是該年份的風情魅力。

6. 香檳的好年份
根據英國Berry Bros & Rudd的Vintage Chart中,獲得8分(滿分10分)評價的香檳年份有1988,1996,1998,2004和2008 ; 9分的有1982,1985,1989,1995 ; 1990與2002則是滿分10分的年份。(延伸閱讀:5訣竅!情人節香檳怎麼選)
品飲篇

7. 香檳真的得小心開
舉凡賽車手慶功到夜店慶生,很多人喜歡搖一搖之後開,讓軟木塞和酒衝出。但這其實危險的很……香檳瓶內的壓力可達90磅/每平方英寸,木塞衝出的速度可達每小時64公里,目前木塞最遠飛出的距離是「54公尺」,知道這打到人有多危險了吧?前陣子網球選手Novak Djokovic開瓶不慎,才被香檳塞K到,更有飛機上空姐開香檳讓木塞衝到天花板,導致氧氣罩掉下來,客機迫降。香檳美好,開瓶也要小心啊!(延伸閱讀:【短片教學】如何優雅安靜地開香檳?)
8. 如果你想帥一點,也可以這樣開香檳
用軍刀開香檳的「Saberage」(Saber即是軍刀之意)大概是最帥氣的香檳開法吧!這個開法的來源眾說紛紜,但主流的說法是,在拿破崙在歐洲戰無不勝時,常常有慶祝的場合,但有時候人在馬上,要怎麼開香檳呢?於是他的輕騎兵們想出了用軍刀硬開瓶的方法。正常人也並非做不到,你不一定要用軍刀,用家裡的菜刀也行,只是比較醜一點。目前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人,能在1分鐘內用軍刀打開55瓶香檳。
9. 香檳不只搭魚子醬,還是美食百搭
香檳和魚子醬簡直就是奢華的代名詞,是吧?但香檳不只能和魚子醬搭配,更能說美食百搭。翻開《酒食聖經》(What to Drink with What You Eat)中的香檳條目,你會發現一拖拉庫的建議搭配。是的,香檳百搭,除了調味太重的肉類與甜點,你要用一般的干型香檳搭配炸物、沙拉、中菜等都非常適合。去年郭富城來台灣吃麻辣鍋時,桌上也放著一瓶香檳呢!

10. 香檳喝起來或許不如你想像的甜美
香檳大概是史上行銷最成功的葡萄酒,很多人把「甜美、浪漫」與香檳劃上等號。但最終喝到香檳時,他們往往皺著眉頭-是的,其實香檳的酸度不低,而且90%的香檳甜度為Brut,所以也不怎麼甜。 如果一下無法承受香檳的酸度與Dry的程度,那就找找Sec、Demi-Sec的香檳吧!不然這裡有杯好Prosecco,不喝嗎?
11.如果你想喝醉,就快快喝香檳吧!
如果你一下就把香檳喝完,氣泡同樣會讓酒精快速進入你的血管,讓你更容易喝醉失神。另外香檳的酒精度大多在11~13度之間,比Asti和Prosecco高多了。香檳美妙,但還是一口一口啜飲更開心,理性飲酒好。
12. 笛形杯、鬱金香杯和白酒杯都能喝香檳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