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勞工在獅城:淺析新加坡勞動環境現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新加坡已經進入和以往不同的時代,人口自然不再像70、80年代那麼單純。而隨著全球化的勞動力市場運作,生活競爭也會更激烈,打工的可能不得不「便宜多賣」。
文:黃子明(新加坡自由撰稿人)
《當今大馬》編按:新年伊始,政府宣布調漲移工人頭稅,並將引進150萬名孟加拉移工,引來民間反彈。大馬持續引入移工,但在社會制度及空間仍未健全妥善下,移工的角色將如何影響我國?歧視和偏見如何阻礙理性的討論?《當今大馬》邀請專欄作者從不同角度撰文組成「移工專題」,冀能展開更多元的思考及論述。
聽說近來「外勞」課題在大馬弄得沸沸揚揚。要是把視線移到新加坡,又是怎樣一個格局呢?
新加坡的外勞一般被稱為「客工」。外來人口在新加坡急速增長,曾經是2011年激起選民不滿情緒的爆發點。但2015年的選舉結果,似乎反映人們對此已覺得木已成舟,本土意識不能當飯吃。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在大選後的一項調查顯示,雖然近8成的選民認為移民與外勞政策是重要的考量因素,但在18項重要課題當中,它只排名第11。
新加坡雖然算是發達國家,但人力部並不為任何本地或外來的員工制定最低薪資,而是主張工資的升降由市場的供需、以及員工的技術和能力來決定。政府代表最近在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進行定期審議時,還很自豪地報告說,國內有3分之1的勞動隊伍是外來員工,證明新加坡的條件是很吸引人的。
但在國內關心人權的公民社會組織卻質問,客工是否確實受到善待?關鍵是,客工與本地人之間,以及不同國籍客工之間的不平等待遇,都與整個社會與經濟體系的貧富懸殊問題息息相關。新加坡的客工,一個小時可能才賺2塊新幣(約新台幣48元);而新加坡本地工人當中,最下層的20%已有10年沒有實際的收入增長,自然也不稀奇。
經濟轉型至服務金融業
新加坡跟馬來西亞之間的勞動結構,雖然不可同日而語,但相信也能有借鑒之處。新加坡早在80年代,製造業就面臨市場競爭,經濟發展於是轉型到服務和金融業,接著又朝向科技領域發展。同時,非居民人口(non-residents,即非公民及永久居民)也以每10年一倍左右的速度,從1970年的6萬增加到1990年的30萬,到2012年已是150萬;近幾年的增長則稍微放緩。

Photo Credit: 新加坡人力部
根據新加坡人力部2015年的數據(見上圖),全國526萬總人口中,就有146萬非居民外來人口。非居民人口當中,除了藍領勞工,自然也包括居民家屬、學生等,而低技術工人和家庭女傭就佔了60%。雖然建築業聘請非技術性的客工,需要繳付500至1,000元的人頭稅,但雇主顯然一直覺得很划算。
若說是建築工人或家庭女傭,都已經不是新加坡人會去從事的行業了。紅頭巾和媽姐作為這裡的「建國一代」,是年代久遠的事,現在只能在博物館裡回味。新加坡在80年代中期已經達到較高的教育水平,99%的少年都能完成10年教育。而在中學分流制度下被分配到工藝學院(ITE),而非高級中學、理工學院或初級學院,就屬於很不理想了。因為人們覺得國家發達了,唸書就是為了不要落得一個藍領工人的身份,不止得吃苦,又沒面子。
網上流傳民族歧視帖子
早些時候,網上經常流傳一些帶有民族主義色彩的帖子,針對印度、孟加拉、中國、菲律賓等地的客工族群。部分原因是新加坡近年來人口激增後,帶來了公共交通人潮擁擠的現象。再加上外國人或「新移民」(注1)在語言與生活習慣上的不同,即使建築工人和家庭女傭並未和本地人搶飯碗,一些面臨巨大生活壓力的白領階級,也肆意把怨氣遷到他們身上。
其實客工除了得承受本地居民的抗拒之外,本身也是制度的最大受害者。根據移工福利團體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TWC2,「客工並重」)的一項調查,從孟加拉來的客工,有一半需要先在國內付給中介公司超過7000新幣(約新台幣16萬6866元)的介紹費。這麼一大筆錢,往往是他們跟親戚借來,或變賣田地得來,在這裡大概需要工作一年半載才能償還債務。
然而,他們又經常被拖欠工錢,或遭受詐騙,來了發現沒工作,或薪水比預期的少。新加坡當局似乎認為客工家鄉的介紹費不屬於其管轄範圍,但實際上,新加坡的雇主和中介都可能暗中獲益。
一般人看不到勞工制度市場化的弊病,只會覺得土生土長的新加坡人一向奉公守法,不能容許外國人在這裡撒野。2012年,有百多名來自中國的巴士司機不滿工資比馬來西亞的工友低,加上居住條件欠佳,而鬧了新加坡1986以來首回的大規模罷工,結果29人在一周內就被遣返回國。許多新加坡人不大會同情,有些也許有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中國司機不諳英語、駕駛魯莽,本來就不該大量募集;有些可能覺得新加坡工人長久以來都逆來順受,從不敢罷工,「你算老幾?」
小印度騷亂57人被驅逐
2013年,聚集在小印度的300多名客工,由於其中一名建築工人被私人巴士撞倒而當場喪命,引起騷亂,結果57人被驅逐出境。當局只認定是酒後生事,加強對印度工人和小印度一帶的管制,而否定騷亂和工人平時的工作待遇及生活條件有關。TWC2卻認為,福利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不少客工可能平時受傷都不敢多出聲,因為害怕工作會沒有保障。
2014年,一個由菲律賓人組成的志願團體,原本計劃在烏節路商業區的義安城廣場,舉行一場慶祝菲律賓獨立的活動;可是許多本地人覺得這是喧賓奪主,反對的聲音不絕,結果警方也籲請主辦單位另尋地點。其實若不是基於政治意識的敏感,烏節路那一帶老早就是菲律賓女傭在星期天聚集的場所,或許本地人應該多加諒解。
【一圖看懂】HCG免治馬桶:全新電解除菌水潔淨科技,全方位抗菌守護屁屁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居家清潔馬桶,總是讓你覺得繁瑣又疲累嗎?每天如廁的馬桶,清潔及抗菌能力可是比任何其它家具、家電更重要。選擇有效抗菌加上舒適的體驗節能的設計,就能讓你在家放鬆解放的時候,心情也一起上天堂啦!
根據BBC報導,在2010年時,英國舉辦了一次讓民眾選出史上最偉大發明的投票,其中抽水馬桶排行第九名,比引擎還高一名。
作為史上最偉大發明第九名的抽水馬桶,前身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羅馬時代,從只是一個有排水系統的溝槽,到現代化的獨立抽水馬桶,我們觀察到除了科技的進步,以及人們對如廁時舒適度的要求之外,近年來更進化到必須具備可以主動去除病菌、維持整體潔淨的種種設計,畢竟馬桶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與身體親密接觸的家電,要怎麼讓人用得乾淨、舒服又健康,就是身為馬桶的使命。

電解除菌水,加碼抗菌超乾淨
每天都要和屁屁親密接觸的馬桶,清潔之餘還能主動抗菌、杜絕二次污染很重要。HCG免治馬桶的抗菌潔淨科技,與工研院產研合作全球首創電化學除氯技術可以將自來水電解之後,把氯轉化成無害氯離子形成的電解水,在清除污垢的同時,也達到除菌的作用,整個過程都無需使用任何化學藥劑或清潔劑;更棒的是,電解除菌水在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自動還原成自來水。乾淨、抗菌、安心、安全,討厭的壞菌不見了,也不會對我們生活的環境帶來更多負擔。
全然的舒適體驗,屁屁最知道
每一次使用馬桶,你都花上多少時間呢?無論時間長短,HCG希望為每一次的如廁體驗,帶來純粹的放鬆和舒適。HCG使用全球唯一可促進微循環之生物能陶瓷材料製成座墊,能放射4-14微米遠紅外線光波,促進人體血液循環,預防久坐之後腿部痠麻。還有聰明的負離子循環除臭,一入座便感應啟動,不用擔心臭味擾人或自擾。
恆溫節能不浪費,對地球好對錢包更好
寒流來襲時,突然接觸到冰冷的馬桶座墊而被嚇一跳的感覺,是許多人的共同經驗。HCG免治貼心暖座功能,一坐下就好溫暖,搭載瞬熱式溫感水洗利用陶瓷瞬間加熱技術有效節能30%,不會因持續加熱浪費能源,也不會為了節能而忽冷忽熱,使用流動活水更為乾淨衛生。讓你在使用馬桶的時候,不管是肌膚接觸到的地方,或者是心裡的感受,都是恰到好處的最佳溫度。
前一陣子,公共廁所要升級成免治馬桶的議題,讓大家紛紛討論起馬桶該有哪些先進設計,才能讓人用起來舒適又安心。其中最多人在乎的,莫過於馬桶的清潔問題,HCG免治馬桶採用抗菌樹脂材質便座,免除衛生隱憂,如座更安心舒適,第二道清潔防護,利用電解除箘水,自主清潔、抗菌,整體材質都通過SGS檢驗測試,有效抗菌程度高達99%,再加上唯一落實全機台灣在地生產製造,不混充國外代工的高保障品質,全方位提升衛生標準、滿足使用者需求的HCG免治馬桶,就是新世代家庭中,守護屁屁的最佳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