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打機不是廢青! 職業電競手身價千萬

爸媽,打機不是廢青! 職業電競手身價千萬
鍾培生及GodKwai(左)都認為,做電競選手態度決定高度|Photo Credit:信報財經月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大陸,頂級電競選手的轉會費要談上400幾萬人民幣,個別甚至高達1,800幾萬人民幣。」

文:信報財經月刊記者李潤茵

「當社會出現暴力事件時,很多人都會歸咎打機。很多人覺得電競選手不是talent,而是廢青。」旺角暴力事件也有建制派歸咎於年輕人打機。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鍾培生(Derek)在中環黃金地段千呎辦公室內,替電競抱不平。「其實,現在所有遊戲都沒有『殺』字、無血、無骷髗骨頭,不可以有死人。」

鍾培生進一步解釋:「在南韓,明星電競選手跟韓星一樣;媒體用認真、嚴肅的態度報道,視他們為職業運動選手。」據報道,賽事獎金收入排名全球首十位電競選手所獲均逾100萬美元。

「每天中午12點起身,1點半完成午餐,2點跟外隊進行練習賽,打至3點半,檢討半小時;4點再對另一隊,然後打到5點半,再檢討至6點;晚飯後會展開另一場比賽,直至9點。」每天就是不斷打機?「嗯。」電競選手GodKwai形容,職業電競選手的生活很規律。「個個選手都想做世界冠軍,正如個個踢波都想踢世界盃。如果你真是一個認真的職業選手,其實私人時間不多,大家甚至放假都繼續打機,只為打好比賽,因為比賽是唯一證明自己實力的方法。」

職業電競手 男生的夢想

當興趣化為職業時,他正在追求專業的境界。原名張皓雲,今年20歲,GodKwai現效力HKEsports打《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 LOL)。訪問結束後,他隨即要趕回台北繼續集訓。GodKwai透露,公司包膳食、住宿,每月5位數收入,足夠給家用。GodKwai比較內斂、寡言,唯獨談到打機就興致勃勃。「小學時,見哥哥打機跟着玩;中學時,以業餘身份參賽,得到香港冠軍。」

「考完DSE後,成績一般,家人想我到外國讀書,但我跟他們說,想轉當職業選手。」有一兄一姊,GodKwai是家中幼子,家人至今仍希望他繼續升學。「我對文憑沒有太大執着,3年前轉打全職時,完全無掙扎。有大學學位可能較易搵工,但也不一定是理想職業。我想證明自己能夠打到職業賽,畢竟是每個男生的夢想吧!」GodKwai說。最終,家人基本支持這一特別的決定。

炙手可熱運動 柯P也捧場

「去年5月,《彭博》首次發表一份以電競為主題的研究報告,此前電競只是整個遊戲產業的分項。」鍾培生甚至察覺,踏入2016年香港出現愈來愈多電競公司。跟普通「打機」有分別,「電子競技」是一門達到競技層面的電子遊戲比賽。目前,全球已經有5個國家認定電競是一項職業運動,包括中國、美國、意大利、馬來西亞及南韓。「台北市長柯文哲最近都一直推動電競,早前我便跟他一起觀看《英雄聯盟》世界賽八強,向他講解戰況。」鍾培生說。

鍾培生(左)跟柯文哲一起觀看《英雄聯盟》世界賽八強|Photo Credit:信報財經月刊

鍾培生(左)跟台北市長柯文哲一起觀看《英雄聯盟》世界賽八強|Photo Credit:信報財經月刊

鍾培生解釋,電競比賽跟足球、籃球等傳統體育競技形式雷同,不同遊戲有不同隊伍,他以目前台港澳最受歡迎的《英雄聯盟》為例子。「一隊有5名選手,2名後備。踢波有前鋒、中堅、後衞、龍門;打機也有上中下路及Jungle,各司其職,部署戰局猶如捉棋。」

至於賽季則分春、夏兩季,暑假打世界賽。「全球根據伺服器的人流及語言分為五大賽區,主要是北美、中國、南韓、台港澳及東南亞;由分區賽打至16強、8強,餘此類推,最後打入總決賽爭世界冠軍。」短短數年,電競比賽獎金池已急增至去年6,100萬美元高位。「選手打得好猶如NBA球員,你會有一份球員底薪;靚仔、粉絲愛戴、有個人特質,就會有廣告收入、推出周邊產品等。目前,國內電競選手的廣告代言中,除電競周邊設備外,其次已是零食、服裝,範圍很廣。」而2013年《英雄聯盟》大賽全球觀看人次,甚至已高於NBA總決賽逾兩成。

鍾培生形容,捧電競選手跟捧球星一樣。而且隨着規模不斷膨脹,「全世界都在挖頂尖電競選手」。「在大陸,頂級電競選手的轉會費要談上400幾萬人民幣,個別甚至高達1,800幾萬人民幣。」至於一般電競選手,「全球平均月薪6,000美元,台港澳區的中位數則每月約8,000至1.2萬港元底薪,直播收入額外計算」。

港產電競選手 身價值千萬

電競選手雖未為本地熱門行業,但香港已經出過不少身價不菲的職業選手。90後劉偉健(Toyz)中四已經輟學,後來得到網絡遊戲代理商Garena青睞,2012年代表台灣隊伍出戰,結果在《英雄聯盟》全球比賽中奪冠,與隊友平分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獎金。《英雄聯盟》賽事風靡亞洲,賽事選手收入亦水漲船高,Toyz在LOL最賺錢電競選手排行榜中,即位列全球13。鍾透露,即使遠至歐洲,也有港人正在參與電競運動。

退役轉型做主播,收入亦相當可觀。另一名香港九十後盧本偉(White)16歲已赴北京加入當地電競俱樂部,後來奪得《英雄聯盟》世界亞軍,去年20歲退役轉型做主播,即以年薪8位數跟電競直播平台「鬥魚」簽約。

退役不愁出路 選手學歷高

即使有以上香港選手的成功例子,GodKwai的家人仍擔憂其前途,他自己則顯得相當淡定。「我想再打多一、兩年,世界高手如雲,很喜歡切磋的感覺。電競選手最吸引之處,在於擁有一個舞台全情投入打機,萬眾囑目,很享受全部觀眾包圍自己的感覺。」他認為,長輩怕其收入不穩定是源於不了解。「其實,這行是多勞多得。如果你真是覺得收入不足夠,開網上直播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