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我心中的最佳非原創電影歌曲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我心中的最佳非原創電影歌曲
Photo Credit: 甲上娛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一部電影中,無論是主題曲或是插曲,最棒的就是能引起觀眾意象的旅轉、感覺的貫串。但今天我們不談原創電影音樂,要來看看華語電影史上那些非原創電影主題曲及插曲,除了替電影點上光彩,也讓歌曲重新翻紅,歷久彌新。

女朋友。男朋友》絕對是我近10年內最喜愛的華語電影,整部片的細節處理得太好了,看似黯皂沉黑,細瞧就會感受到如萬縷髮絲般的細膩動人。今天電影台還是常常重播,每看一次,我就會有更深層的感受與體悟,對於情愛、也對於人生。

《女朋友。男朋友》的時間軸,皆以青春為起點:

青春是沙池,當我們以為身陷不前,是在細緻的溫柔擁抱下,長出芽苗。

青春是汗漬,在我們狂亂奔馳的時候,帶著肌肉酸楚的麻醉,留下印記。

青春是眼淚,想我們激烈抗爭之後,將這一切的傷痕帶走,奪眶釋放。

青春是腫瘤,陪我們在生死間遊走,最後必將摘除,跟這毒告別,換來成孰。

導演楊雅喆在選歌上眼光非常精準,用〈河堤上的傻瓜〉唱出年輕的不羈、用〈苦海女神龍〉唱出現實的苦楚。當然不能不提片尾,桂綸鎂跟張孝全赤足踩著只有一點點水的游泳池,那近乎崩潰邊緣的踐踏,背景音樂是羅大佑的〈家〉

誰能給我更孤獨的門窗

遮蓋著內外風雨的門窗

誰能在最後終於矛盾地擺擺手

還祝福我那未知的去向

〈家〉,表示劇中主角們在經歷了年少的輕狂,步入社會後的狼狽,不再能為所欲為,只能在湍急的現實中隨波逐流,懺生出一種義無反顧想回家的衝動。之後畫面拉到近代,2012年的台北,背景歌曲還是〈家〉。此時的家,是中年後的靜思,一種對於家的渴望。用〈家〉作為這部片的襯底,貼切且揪心。

《女朋友。男朋友》選的這些歌早就紅了,但因為電影,再次有了生命,完全不一樣的生命。

《海闊天空》,2013年-〈海闊天空〉原唱:Beyond

如果做一個民意調查,哪一首粵語歌曲最讓你印象深刻?我敢打包票一定是Beyond的〈海闊天空〉。這首歌太厲害了,無論在哪一場演唱會上,〈海闊天空〉總能讓台上台下一起引吭高歌,幾萬個人一起唱,人人眼淚淹沒臉龐,那畫面太震撼了。

電影《海闊天空》是陳可辛在2013年獻上的勵志之作。劇中講述在文革末期,三個年輕人圓夢的過程。導演陳可辛非常擅長這樣的題材,除了向奮鬥的企業家致敬的意味頗深,劇中大量採用經典歌曲,更是用心設計,令人反覆玩味。包含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葉蒨文的〈瀟灑走一回〉、齊秦的〈外面的世界〉、蘇芮的〈一樣的月光〉皆巧妙地鑲嵌在劇中,適時的添光增色。當然最重要的,是與劇同名的〈海闊天空〉。

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

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

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作為與電影同名的插曲〈海闊天空〉,唱來激昂彭派,就像座大銅鐘,每敲一次,都在鼓動人心。映照出的畫面,是劇中三名個性迥異,卻又走在同一條路上的主角們,那友情與夢想共譜的年少輕狂。三人友誼的凝聚,最終打破了成見、修補了裂縫,就如歌詞中的「哪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一樣,相知相惜。

大聲嘶吼唱出我們的歌,是你我在青春鼎盛時,證明自己站在高峰的方式。〈海闊天空〉將夢想完整綻放,激勵了無數力爭上游的人。你是否也有一個無奈的夜晚,是靠著〈海闊天空〉重新拾回勇敢的呢?

當然,也不能不談這首歌的催生者⋯⋯

Beyond的成名史與〈海闊天空〉簡直不謀而合。剛出道時,不羈放縱,一直不被香港樂壇重視,甚至還被當時保守的社會認為是反叛的象徵。好不容易用音樂證明了自己價值,在商業性與自我意識間取得平衡,主唱黃家駒卻在1993年意外身亡;Beyond也在2005年宣布解散。

還好,他們的歌依舊輝煌。除了〈海闊天空〉被譽為自由之歌之外,〈光輝歲月〉更是被稱為民主聖曲,他們並沒有被時間遺忘,熱血精神持續傳唱。

《親愛的》,2014年 -〈親愛的小孩〉原唱:蘇芮

沒有一年的金馬獎女主角競爭如此激烈,一字排開:陳湘琪、桂綸鎂、鞏俐、趙薇跟湯唯,幾乎是頒給哪一個都沒有爭議;甚至還有人說,就算每人都給她一座金馬也說得過去。後來是由陳湘琪拿下,但我心中屬意的其實是趙薇,就在我看完《親愛的》之後。

由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親愛的》,主要敘述中國日益嚴重的兒童拐賣問題。由趙薇所飾演的農村婦人李紅琴,原以為自己不孕,對於丈夫帶回來的孩子呵護備至,疼惜有加。直到孩子本來的生父找上門,才知曉自己疼愛的孩子是人口拐賣的受害者。在與孩子分開之後,思念之情驅使著她跋山涉水,用盡方法盼能喚回摯愛。

作為陳可辛第三部以電影向音樂致敬的電影,其實這部片本來就取名為《親愛的小孩》,後來才改為《親愛的》。〈親愛的小孩〉一曲收錄在蘇芮1985年的作品《蘇芮1986親愛的小孩》中,是她在〈一樣的月光〉之後,另一首非常重要的代表作。這首歌傳唱度極高,由於情感豐沛、音域寬廣,要能駕馭需要極高超的演繹技巧。直到今日,仍是眾家歌手或是歌唱節目挑戰翻唱的歌曲。

我親愛的小孩

為什麼你不讓我看清楚

是否讓風吹熄了蠟燭

在黑暗中獨自漫步

親愛的小孩 快快擦乾你的淚珠

我願意陪伴你走上回家的路

不只是李紅琴,孩子本來的生父田文軍(黃勃 飾)尋子的心酸路程同樣催淚。《親愛的》並未使用蘇芮版本,而是由本片5位演員一同唱出。那近乎心肺撕裂的歌聲,搭上畫面感強烈的歌詞,讓每個觀眾幾乎是淌著血看到最後。

《親愛的》的社會宣達意圖強烈。片尾,陳可辛讓故事的當事人與飾演的演員見面,直到最後都不斷使人反思檢討,心頭重如枷鎖,幕幕引人涕下。

《行動代號:孫中山》,2014年 -〈往昔〉原唱:林慧萍

在藍色大門之後,易智言蓄勢待發了12年,才在2014年推出《行動代號:孫中山》。這部片不算特別賣座,但卻獲獎連連。除了在金馬獎獲得最佳原著劇本、魏漢鼎入圍新演員獎之外,在台北電影節跟亞洲電影節表現更是亮眼。

由於大量採用年輕新演員,加上題材創新,的確是近年華語電影的一大亮點。劇中以輕鬆詼諧的方式,探討社會貧富不均與資源分配不公等議題,看似單純淺白,實則饒富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