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止關難民事?《禁止酷刑公約》如何保障人權(三)︰跨性別人士與雙性人

點止關難民事?《禁止酷刑公約》如何保障人權(三)︰跨性別人士與雙性人
Photo Credit: Tyrone Siu /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公共服務提供者(往往是政府及公共機關)對性別﹑性傾向﹑跨性別及性別認同缺乏基本訓練,以致一無所知,便很可能令這社群的人無端受到不人道對待。

上回講到《禁止酷刑公約》(全稱為:《禁止酷刑和其他殘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處罰公約》)監察香港政府有關警權的運用。其實,禁止酷刑委員會亦關注一些有機會受到酷刑或不人道對待者,特別是社會上小眾社群面對的處境。例如2015年的審議結論中,委員會就特別提到對跨性別人士及雙性人(transgender and intersex persons)狀況的關注。

社會上大部份人未必有性別認同的問題,難免未能想像多元性別認同人士所面對的困境。如果公共服務提供者(往往是政府及公共機關)對性別﹑性傾向﹑跨性別及性別認同缺乏基本訓練,以致一無所知,便很可能令這社群的人無端受到不人道對待。

跨性別旅客遭海關、入境處不人道對待

例如在2013年一位來自哥倫比亞的跨性別人士Eliana,在被拒入境期間便受到不人道對待。Eliana因為其女性裝扮,在其祖國哥倫比亞曾兩度被追殺,本身已取得博士資格的她,得到奬學金往台灣繼續其學術研究,亦於該地接受荷爾蒙治療。後來因為需要為獎學金及簽證續期,Eliana而需要前來駐香港的哥倫比亞領事館辦理有關手續。

不過Eliana甫抵香港便被拒入境,入境處職員把她扣查。她事後投訴被扣留於機場拘留所的男倉,甚至被兩位男海關職員迫其脫衣搜身,被摸胸部、臀部、被把玩陽具,令她感到受侮辱。另外,她在被扣留期間,並未獲告知有不分性別洗手間,入境處職員亦拒絕讓Eliana使用女洗手間,結果她因長時間未有如廁而失禁。

海關回應傳媒查詢指,因事主的護照顯示其性別為男性,按指引由同性別的海關人員搜身。事件證明入境處及海關對性別認同沒有認識,單憑其生理性別作出判斷,令Eliana遭受不人道的對待。1

委員會︰政府確認性別 無須待當事人完成整套手術

雖說上述事件的事主為訪客,身份資料不足遭遇有別,但香港執法機關對性別認同的確欠缺認識,居住香港的跨性別人士及雙性人亦有可能面對類似情況。據香港跨性別社群估計,全港約有18,700名跨性別人士2。跨性別人士因為衣著不符其生理性別而遭受歧視、甚至被辭退的情況亦時有所聞,可是現時香港的《性別歧視條例》並未保障這社群。

禁止酷刑委員會於2015年的審議結論中,提及現時跨性別人士事必須於完成整套性別重塑手術後,港府才會承認他/她們的跨性別身份。上述情況會令跨性別人士受到長期的心理及生理傷害,委員會對此表示關注。委員會亦促請港府採取立法及行政措施,尊重跨性別人士及雙性人的性別選擇,以及他/她們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包括無須他/她們完成整套性別重塑手術後才確認相應性別。

禁止酷刑委員會的關注和建議,其實為港府制定保障跨性別社群政策提供了很好的指標。性別重塑手術事前亦需要相當時間進行評估,整個過程可長達4年3,期間可能因為已開展接受荷爾蒙治療,而出現與生理性別不同的性徵。另一方面,並非每個人的生理或心理狀況都適合接受有關手術,而現時必需完成整套性別重塑手術方獲承認相關性別安排的政策,往往會導致跨性別人士在工作間及社會受到歧視。

參考資料︰

  1. 為換護照慘失國籍失學位失尊嚴 被海關當畜牲 跨性別博士來港 三失不是人(蘋果日報 2013-11-03)
  2. 立法會二十二題:為性別認同障礙患者提供醫療服務(2013年10月9日)
  3. 經歷男人最痛 Angel終圓女兒夢(蘋果日報 2013-09-18)

責任編輯:tnlhk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