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2,3,5,7,11...」?日本AI創作小說入圍文學獎

「2,3,5,7,11...」?日本AI創作小說入圍文學獎
Photo Credit:Markus Schreiber/AP/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小說的段落之間出現了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數字,AI甚至寫出了一大堆質數,更出現了兩次,但這些數字似乎與小說內容沒有直接關係,令人覺得AI在大量創作的範疇上似乎尚未成熟。

文:歐子進

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早前在研究報告會表示,他們研發的AI執筆短篇小說,成功在徵文比賽中通過了初審。

日本公立函館未來大學教授松原仁率領的團隊名為「任性的人工智慧之我是作家」,小組去年以「有嶺雷太」名義投稿一篇約2,000字的短篇小說《電腦寫小說的一天》,通過「星新一賞」科幻文學獎,更在第一次審查成功入圍。小說雖然並無獲獎,但成功入圍的意義,是電腦終於能寫成一篇「語意通順,言之成理」的文章。

AI從星新一的作品「學習」

AI是如何寫小說的?團隊選定微型小說名家星新一(1926-1997)的作品做AI的學習基礎,並讓電腦從大約1,000份星新一創作的小說裡面,分析作者常用的單字、文章結構與及人物表現等風格。然後,團隊把這些資料與「網絡資訊」、「故事製作程式」、「人類感情及時代背景」一共四個範疇的資源整合、替換、變更,最終創作出類似儼如已故大師星新一的「新作」。

《電腦寫小說的一天》中第二句:「房間中,保持了與平常一樣的溫度與濕度。洋子懶洋洋地坐在沙發上,衣衫不整,無聊地玩着無聊的遊戲。」是由研究員給予「何時」、「天氣」、「做什麼」等三個指示自動寫成。既有人物亦有地點,主角以什麼狀態正在做什麼亦清楚地表達出來。

一些似乎「無意義」的數字

不過,小說的段落之間出現了許多讓人難以理解的數字,AI甚至寫出了一大堆質數,更出現了兩次,但這些數字似乎與小說內容沒有直接關係,令人覺得AI在大量創作的範疇上似乎尚未成熟。

Photo Credit: 小說《電腦寫小説的那一天》

小說中出現了大量看似「無意思」的數字,更有些是質數〡Photo credit: AI小說《電腦寫小説的那一天》

儘管文章有缺憾,其作品仍能通過第一次審查成功入圍。雖然沒有得獎,但研究團隊對結果表示滿意,指該篇作品最少「語意通順,言之成理」。

評審員之一、作家東野司讚揚《電腦寫小說的一天》,指它「若能在故事上稍作努力,搞不好可以通過二審三審獲獎。」日本科幻小説作家長谷敏思表示,「能夠寫出完整小説太令人震驚了。如果100分滿分的話我給60分,未來令人期待。」

松原:文章僅2成由AI執筆

不過松原教授表示,該篇文章只能算2成由AI執筆,其餘8成仍需由人類改編成小説。他強調未來目標是減少人類參與,透過理解小說創作過程,開發能自由運用語言的人工智能。

松原續指,文字報道、下棋等工作規則限制相對大,製作AI比較容易。而小說則有較高的自由度,單靠AI會困難許多,因此不得不靠人類輔助完成。

「星新一賞」共收到11篇AI作品

入圍的徵文比賽「星新一賞」由《日經新聞》主辦,徵文科幻主題,而且歡迎「非人類」投稿,電腦和外星人均可參加,是名副其實的「科幻徵文比賽」。星新一賞方面指,今屆共收到11篇AI執筆的作品。

星新一是已故著名日本科幻小說家,擅長超短篇小說,一生共創1,000多部作品,被稱為「微型小說之神」。星新一文風獨特,創作別樹一格,其中不少構思奇特,情節曲折,文學價值與哲理意義俱備。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如《反覆無常機械人》、《未來伊索寓言》等小說合集。

核稿編輯:歐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