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艾琳達:國民黨下台的時刻,社會運動應趁勢而起並持續壯大

專訪艾琳達:國民黨下台的時刻,社會運動應趁勢而起並持續壯大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或許在台灣還不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而在國民黨下台這樣一個轉變的時刻,社會運動應趁勢而起,並持續壯大。

艾琳達:我認為,要是你能組成一個至少有100位成員抱持這個立場的團體,要是能成立某種組織來宣揚這個理念,組織又能下決心經營跨國連結,我想是有可能發展出一個國際架構的。

就算是在國際上的左翼,也有批判中國的聲音。因此我認為建立跨國連結是有可能的,但在一兩位公眾人物揚名國際之前還不太可能。你需要某種公眾人物,以展現這個立場在台灣社會具有一定基礎,就算只是小有名氣,也還有可能做到,可是要達到這樣的基礎實在不容易。我試過。我在這方面下過很多工夫。

對台灣未來的構想?

問:既然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你認為接下來會發生甚麼事?你認為這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台灣獨立運動?

艾琳達:台灣還是被困在它作為「中華民國」的身分矛盾之中,蔡英文也向美國誓言她絕不會改變現狀。中國和全球經濟則在經濟上確立了相互依存關係,除了放慢台灣被併入中國的速度之外,我不覺得她能有多大作為。當然,台灣人民在這一刻的自豪意義重大,可是「台灣人民站起來了!」之類的狂喜就實在扯太遠了。

Photo Credit: 蔡英文臉書粉絲頁

Photo Credit: 蔡英文臉書粉絲頁

更深一層的憂慮則是,如同陳水扁任內,老一輩的台灣獨立狂熱分子也會認同中華民國現狀的正當性,或者認為這是最好的安排,是免於進一步獻身的輕鬆出路,然後安心退休。我想,未來是要由青年世代決定的。社會議題很可能成為當務之急,我以為這是好事,也會成為左派台獨的動員基礎。

問:我的最後一個問題是,你對努力從左翼政治觀點打造台灣獨立基礎的這一代人有沒有甚麼話想說?有沒有任何建議或警告?

艾琳達: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或許還有其他想要自稱左派的人,從其他國家的劇變中記取的教訓都還遠遠不夠。我最近在思考這件事:當民主程序持續運行,人們似乎都相信民主是貨真價實的,民主真的能夠決定未來。

民主當然很重要,可是,民主卻不足以一錘定音。你可以看看埃及的例子。埃及經歷了人民起義建立起民主政府,可是當民主政府選出一個美國不喜歡,穆斯林色彩太強烈的總統,他就被軍事政變推翻了。

我認為,台灣學生運動以及其他社會運動都必須認清,中國以武力或其他方式干預的可能性永遠都在,台灣內部發生軍事政變,或是其他人身報復行動也還是可能的,這一切全都有可能發生。只要看看其他國家的經驗,這種事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過。

當民主程序可望推翻某種權力結構,那個權力結構就有可能反撲,而且是不計成敗、孤注一擲地反撲。而我以為,學生運動及其他社會運動都必須了解這個可能性,一定要有一套應變計劃。他們應當想想這個問題,並且做些準備。

儘管這些結構性因素和歷史意味著左翼台灣獨立的立場恐怕很難搬上檯面,全球貧富分化的力道還是有可能催生相應的抗爭,長遠來看,左翼台獨的立場還是可行的。我認為桑德斯(Bernie Sanders)這位自我標榜的社會主義者成為美國總統候選人的過程可以做為參照,他得到青年人最強烈的支持。這件事出乎我的意料,就像歐巴馬總統當選令我意外那樣。或許在台灣還不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而在國民黨下台這樣一個轉變的時刻,社會運動應趁勢而起,並持續壯大。

本文獲破土(New Bloom)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李牧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