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堅持李光耀所秉持的價值!」逝世一週年 李光耀仍深存星國民眾之心

「將堅持李光耀所秉持的價值!」逝世一週年 李光耀仍深存星國民眾之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2016年3月23日,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在舊國會大廈舉辦李光耀追思會,率領内閣成員默哀一分鐘,紀念這位新加坡建國總理。

新聞整理:周慧儀

2016年3月23日,新加坡現任總理李顯龍在舊國會大廈舉辦李光耀追思會,率領内閣成員默哀一分鐘,紀念這位新加坡建國總理。在他的帶領下,新加坡從一個名不見經傳、資源缺乏的小島躍升一變,成為當今亞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如今李光耀已逝世一週年(1923年9月16日-2015年3月23日),人民對其敬重之心依然不減。

當今大馬報導,大批新加坡公民聚集在一起,紀念新加坡已故總理李光耀去世一週年。議會發言人阿都拉(Abdulllah Tarmugi)表示,「對於李光耀總理來說,所有的事情必須做得非常恰當。他曾告訴我,一個沒有人願意跟從的管理體系是沒用的,不如不做。」

Today online報導,現任總理李顯龍在紀念李光耀逝世一週年的儀式上,對其內閣成員表示,「政府機構將會繼續堅持李光耀總理所秉持的道德觀和價值,因為這將成為應對多變世界的新方法。」同時他也補充,李光耀總理雖然都持有對議題上的獨特見解,但是他常會用開放的態度,去鼓勵以及聆聽來自各個部長不一樣的意見。

海峽時報報導,在政府大廈(Former City Hall)舉辦的紀念儀式是由人民行動黨( People’s Action Party) 的支持者——Silent No More所舉辦。志工當天手握電子蠟燭給予路上的行人,並鼓勵他們在蠟燭上寫下想要傳達的訊息。

環球網維基百科整理,1961年5月27日,馬來西亞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提出成立「馬來西亞」計劃,把馬來亞、沙巴、砂拉越以及新加坡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即馬來西亞。

相關報導:

這對當時無法獨立生存的新加坡來說自然贊同,新加坡並於1963年正式併入馬來西亞。然合併後的馬來西亞,種族問題始終是難解之題,1964年先後爆發兩次種族暴亂,而施行的「馬來人優先」政策,對以華族佔多數的新加坡來說已顯得格格不入,最後則在巫統(馬來西亞民族統一機構 ,UMNO)黨內激進份子的施壓下,國會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同意將新加坡逐出馬來西亞。

Coat_of_arms_of_Singapore_(blazon).sv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共和國成立,由李光耀出任總理。對新加坡的獨立,李光耀其實相當不捨,因此直到今天,新加坡國徽都仍保留一隻老虎,象徵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間難以割斷的歷史聯繫

獨立後,李光耀開始著手改革新加坡,例如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而對地小人稀的島國來說,大量吸納國際資本與人材;為提高競爭力,開始著手發展一系列工業和經濟,重視製造業的發展,包括旅遊業。

然而,在其鐵腕政策下,仍有不少爭議。包括為了將英語列為官方語言摧毀華文教育、打壓媒體新聞自由(2015年新聞自由指數名列153)、強調「優生政策」獎勵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少生」、實施內安法令等。

也因此,李光耀在2011年獲得《商業內幕》網站——「20世紀最成功的獨裁者」第二名。雖然其政治生涯上褒貶皆有,但無可否認的是,李光耀造就現在的新加坡——一個脫離馬來西亞後,自力更生且在世界大發異彩的新加坡。因此,才會有人這麼說到:李光耀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就是李光耀。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