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校友好處多多,但你一定要問「好的問題」

認識校友好處多多,但你一定要問「好的問題」
Photo Credit:photosteve101@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認識校友的好處,就是讓你知道一些看再多網站都不一定會知道的—學校的文化是什麼?

歡迎來到週一的「申請陪伴」專欄,我每個週一都會陪著目標想在今年申請MBA的你,想想現在要調整的心態、要做research的地方、要執行的細節、要準備的文件;希望在這專欄裡的每篇文章,都能讓你更清楚申請過程中會遇到、需注意的事項,幫助你順利進入理想的商學院。(編按:本文作者在文章中會有比較高比例夾雜一些英文單詞,有些是申請MBA過程或對話中常見的用法,我們會視情況保留。)

上週一,我們談過怎麼參加招生說明會,也簡短談過怎麼發問,為什麼還要聊怎麼認識校友呢?好問題,有時候會有不同學校的MBA校友和我抱怨,info session、coffee chat和MBA高峰論壇等等活動,都不乏有一些申請者問「白目」的問題,做「白目」的事情,你聽了可能很生氣:

「我又沒念過MBA,我怎麼知道什麼問題不白目?」喔no no no,我們其實不是要求你問多「MBA」的問題,我接下來會舉一些例子。

為什麼要認識校友?

學校網站上有很多資訊,但是網路資訊是死的,很多學生在看了一堆學校網站後,常常還是問我到底這些學校哪裡不同?認識校友的好處,就是讓你知道一些看再多網站都不一定會知道的—學校的文化是什麼?什麼樣的人適合這個學校?例如,你認識一個顧問業出身,MBA後轉到科技業的校友,如果你自己想找科技業,你可以問他MBA對他的幫助,你如果自己是顧問業出身想要轉職,你可以問他建議。認識校友就是讓你得到「更活的資訊」。

認識校友的7個管道

  1. Info session:可以參考上週的文章:「參加MBA招生說明會,千萬要注意這5件事 – MBA info session
  2. Coffee chat:這是指比較casual的校友分享會,通常Adcom不會出席,很多coffee chat是非官方,也不一定會列在學校網站。
  3. Forum/Conference:比較有名的論壇有台灣MBA高峰論壇、MBA Tour、QS MBA等,這種論壇會找一些學校一起合辦,找一些各校校友來分享,除了可以參加一些講座,也可以到學校攤位認識Adcom或者校友。
  4. 大學:你自己的大學母校,或許有很多人已經念了MBA,你可以聯絡大學同學、學長姊,運用這個校友網路來找正在就讀MBA的學生或已經畢業的校友,就算不能見面,也可以用Skype問一些問題。
  5. 顧問:我自己因為每年幫很多學生申請上頂尖商學院,當年這些學生也有被我更之前的學生幫忙過,自然也很樂意分享申請及就讀MBA的經驗。
  6. 補習班:像A2這樣熱心的老師,也很樂意介紹自己以前的學生給申請者認識。
  7. 網路:如果你在一些線上論壇,或是像PTT這樣的管道看到有人分享自己申請的心得,也可以寄email去介紹自己,認識校友。

認識了校友,要怎麼問問題?問什麼樣的問題?

你決定要念MBA,一定問過自己為什麼,一旦到了選校這個階段,你應該已經是知道所有關於學校的資源,所以請你抱持這種想法,問校友關於學校、關於他自己職涯規劃的問題,希望從他的經驗裡面學到東西。

很多申請者想的很短程,心裡只想著怎麼「寫好essay」,問的問題就會是「你看過今年的題目嗎?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寫xxx essay?」我說過很白目的申請者,更扯,到了一個學校的coffee chat,問校友說:「你覺得我為什麼要念你們學校?」嗯,是你要說服我還是我要說服你?

上週我說過,問問題之前自己先做功課,問校友更是這樣,不要問大哉問,例如「你們學校有什麼好?」「MBA好玩嗎?」問任何問題,都可以先說自己的想法,例如「我知道你們學校的xxx course很有名,可以幫助我找科技業相關的工作,請問你有上過這堂課嗎?推薦嗎?」或是「我剛剛聽你說你本來想找A產業的工作,後來做了B產業的實習,請問這中間的轉折是什麼?因為我自己也對B產業有興趣,你可以建議我怎麼準備嗎?」

人與人交往是互相的

我覺得做人就是互相的,有時候很目的導向的申請者,反而會給人不好的印象,例如我有認識申請上A、B兩校,最後選擇A校的學生,當時同時受兩校的校友很多幫忙,但是因為沒有選擇B校,就不和B校友打聲招呼。其實你就寫個email說很謝謝他們的幫忙,最後你選擇了別的學校,但是你希望還是和他們保持聯絡。其實MBA校友都見怪不怪,他們自己也經歷這個很多offer 要選一個的經驗,只要你說聲謝謝,他們不會因此不高興,反而覺得你很優秀才會錄取很多學校,以後職場上大家還是可以多聯絡。

我也聽過info session前夕,有參加者打給主辦的校友問路的(扯!)我也有聽過,想要申請某個學校,居然寄信給校友問了18個問題,請問你是要對方花2個小時回答嗎?請記得,校友沒有義務幫你,就算你申請上,他們還是沒有義務,他們只是熱情的想要分享他們的經驗,省你一些時間,所以,問「好的問題」、多說「謝謝」、成為一個別人會願意幫忙的人,祝你從校友身上獲益良多,對你的選校、職涯規劃都有幫助。

我會每週一告訴你怎麼準備申請MBA,see you next Monday!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