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公報不再「漢字獨霸」 未來候選人可以原住民語闡述政見

選舉公報不再「漢字獨霸」 未來候選人可以原住民語闡述政見
Photo Credit: 台北市選委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Kolas Yotaka表示,原住民族語言是原住民族的生命,代表未來可以用羅馬拼音,以原住民族發音來刊登候選人政見,這不但可以維護原住民族的參政權,也是國家對於文化權與語言權最基本的尊重。

立法院會今(25日)三讀通過「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47條修正案」,取消原本區域、原民立委、地方公職候選人選舉公報的政見內容上限600字的規定,且候選人可自行選用文字、圖案來呈現自己的政見,等於可自行決定語言,讓候選人可採羅馬拼音的原住民語來表述政見。

自由報導,「選罷法第47條修正案」內容,原訂選舉公報政見內容600字上限確定取消,僅保留區域、原住民立委、地方公職候選人選舉學歷、經歷合計以150字為限,全國不分區、僑區國外國民立委選舉候選人的學歷、經歷合計以75字為限。

另外,該修正案新增,「第一項(區域、原住民立委、地方公職候選人)政見內容得以文字圖案為之,並應使所有候選人公平使用選舉公報版面,其辦法由中央選舉委員會定之。」藉此保障不同族群候選人,選用不同語言呈現選舉公報的權益,也可讓候選人自由發揮,使用圖像表達政見。

央廣報導,現行選舉公報的政見內容只能以600字文字表達,且目前實務以中文字為主,參與修正案審查的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表示,修法放寬政見內容表達方式後,選民將能透過政見接觸更多文化,也讓原住民、新住民等族群的使用更符合時代需求。

ETtoday報導,提案的民進黨立委Kolas Yotaka說,在選舉期間曾因登載公報,被要求得填中文姓名,這樣的規定對原住民是個歧視,而且名字還被寫錯,因此在選後積極推動修法,原住民身分的候選人可以將中文政見翻譯成原住民族語言書寫符號,並列於中文政見之前,「不再使漢字獨霸」。

中央社報導,Kolas Yotaka表示,原住民族語言是原住民族的生命,代表未來可以用羅馬拼音,以原住民族發音來刊登候選人政見,這不但可以維護原住民族的參政權,也是國家對於文化權與語言權最基本的尊重。她說,未來選舉公報上,可以看到原住民族候選人以羅馬字與漢字並列書寫政見,這是台灣民主進步發展的一小步,卻是原住民族權利往前挺進的一大步。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