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計你的浪漫,不停歇的童話戰歌──專訪樂團「St. Sloth Machine」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St. Sloth Machine的音樂也是由數個小段落組成一首不間斷的長歌,但透過安排,認真聽才會發現每個小段落裡,即使是以重複的鼓聲與貝斯作為骨架,透過雙吉他彈性變化組合,聽來像是一首又一首的生動兒歌進行曲。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的朋友們開始瘋狂聽類似My bloody Valantine、Broken Social Scene等團,音樂喜好幾乎已經定型的我,雖然覺得不難聽,但實在難以稱得上喜歡,更別說有時候聽台灣地下樂團某一票後搖到天明,總是讓我想著一個問題:「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想過聽的人的感受,像是想耗盡力氣般的只是製造出很多聲音。」一直到近期在小地方聽了St. Sloth Machine的《我們宣布進入永久幸福狀態》後,讓我原本對後搖、瞪鞋這一類音樂的刻板印象有點改觀。
St. Sloth Machine的音樂,其實應該稱不上定義中的「後搖」或「瞪鞋」,不是那種讓樂手們天馬行空自由發揮,聽的時候像掉進水裡,不會游泳就等著被淹死的風格。雖然他們的歌也是由數個小段落組成一首不間斷的長歌,但透過安排,認真聽才會發現每個小段落裡,即使是以重複的鼓聲與貝斯作為骨架,透過雙吉他彈性變化組合,巧妙的穿插效果,聽來像是一首又一首的生動兒歌進行曲。

Photo Credit:陳藝堂
由左至右,酪啃、黃尾、拉拉、小帕
當玩音樂變成不知道為什麼要問為什麼的事
說到要介紹這個樂團時,我曾經想過是否應該不要介紹個別團員,不該愚蠢地問他們日常到底從事什麼工作、花多少時間練團。「就讓我們繼續不太被了解好了。」我猜團員們心裡就是這樣介紹自己。不幸的是,我還是腦嫌體正直地問了很多問題,就為了讓讀者和我知道從何去了解這個樂團、他們的創作,以及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
St. Sloth Machine(中譯:聖死啦什麼心)的成員酪啃(吉他)和小帕(吉他),2005年曾組過Slow Burning Machine(慢燒機),之後各自與其他團員組過的feu!(2006-2008)、Sloth Scamper(2009)、Super Napkin、Slack tide等等。自2006年至今已陸續玩團超過10年的兩人,現在加上新團員拉拉(鼓手)與黃尾(貝斯)組成。

Photo Credit:陳藝堂
團員平日的職業和各自喜好的音樂都不太相同,酪啃去年自法國取得數學博士回台,目前正在研究單位工作;小帕平日從事翻譯,拉拉在NGO擔任專員,而黃尾是音響公司的業務。團員們平時聽的音樂,從極限音樂、日本噪音、日本地下搖滾到各地民族音樂都有,而正因為彼此對演出與樂器的掌控經驗不同,團隊如何合作變得格外重要。
團員說,他們的創作方式就是由酪啃先打出曲調的方向,接著以貝斯的聲音為骨架,配上鼓後,雙吉他再做搭配編曲。雖然也時常有練團練到不愉快或遇到挫折的時候,但因為彼此對想做音樂的執著,而願意透過更多的溝通把問題解決。
幾乎將工餘時間全部花在聽音樂與練團的這四人,被問到為何玩團對自己那麼重要時,小帕認為「當玩團、練團越來越成為拒絕一切社交場合的藉口時,其他的事對我而言都只是殺時間而已。在還沒到想玩團而不能玩的時間之前,就會一直把這件事當做最重要的事。」

Photo Credit:陳藝堂
「掉下去掉下去掉下去」,關於《宣布進入永久幸福狀態》與《掠婦遊戲》
St. Sloth Machine的兩場表演,酪啃各想了一個故事來描述這兩組音樂,故事的內容多半與革命和情感有關,很大部分受到他喜歡米蘭‧昆德拉的小說影響。但他自己也提到,之所以會去想出這些故事,只是因為對「人」有興趣,並沒有要放入私人的感情,也不企求激起觀眾的同感。他笑著說:「這也許就是我玩團都不會大紅的原因。」
第一個故事《我們宣布進入永久幸福狀態》,這段文字出自法國68學運的一個牆上塗鴉,就像一個玩笑一樣,讓人開始思考到底什麼才是幸福狀態。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在學運中相識的情侶,他們在過程中非常積極地參與運動;但在革命完成的那一夜,他們整晚纏綿到不知外面發生什麼事。隔天早晨醒來,卻發現革命早已結束,而一切生活都正在歸回正軌。
在重新建立新世界的過程中,不如想像中順利,伴隨的是更多的爭吵與權力鬥爭。在這互相批鬥的過程中,他們開始反省和思考所謂的幸福到底是什麼,而他們革命前期待的新世界又是什麼。
「所以,整個表演聽起來,最後一段的音樂跟一開始的音樂,其實是一模一樣的,同樣的旋律只是用不同的方式彈出來,最後以一個輕鬆、全新的詮釋,也是他們經過反省之後,重新定義了幸福狀態。」

Photo Credit:陳藝堂
3月30日即將正式演出的第二場表演──《掠婦遊戲》的故事,講述一個參與革命軍的年輕人,基於對革命領袖的忠誠,攻打了一個小村莊。當他們攻進村裡時,這村莊裡正在進行傳統祭典儀式,一個身穿紅衣的年輕女子必須跳舞至死,這是對神的獻祭。
正因為革命軍的闖入,這個被選為祭品的女子並沒有繼續跳舞到死,而是被當作慰安婦強暴。故事的最後,革命軍的行動失敗,男孩被送進監獄裡,當年他拯救並傷害的女孩卻不停來探望他。出獄後,女孩還帶著與他同名的孩子,希望跟他渡過下輩子的時光。
這些故事架構,為了St. Sloth Machine的演出提供了一個想像的出口,並在每個段落間置入他們各自欣賞的風格元素。團員們如此看待自己的演出:「在正式表演之前,即使有再多的調整與修正,我們自己還是不知道這整個表演會是什麼樣子;而這些音樂在演出的當下,是我們與觀眾一起經歷了歌曲被完成的時刻。」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