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人聯署抗議更改演算法 Instagram:正聆聽用戶意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Instagram宣佈轉用演算法排列你所看到內容,正在看ig的你會否大為反感?這改動對於網上商戶及用家又有何影響?
文:Jessie M.
廣受年輕用戶及小商戶歡迎的相片分享媒體Instagram(IG)近日宣佈將跟隨母公司facebook步伐,逐步改變以時間先後排列貼文的方式,改以用戶興趣及習慣演算出更貼近用戶喜好的方式排列內容。造法引起廣大用戶抗議,質疑Instagram是要商戶擲錢買廣告,而用戶則沒法看到所有自己追蹤用戶的貼文。但有香港本地的IG商戶見招拆招,積極開拓新宣傳平台,以減少風險。
截至今日,近30萬人於Change.org聯署要求Instagram回復時序排帖的設定。Instagram見群情洶湧,早於3月28日在twitter更新,指暫未全面推行計劃,但卻留有一手說:「如果真的全面推出,會讓你們知道」。
We’re listening and we assure you nothing is changing with your feed right now. We promise to let you know when changes roll out broadly.
— Instagram (@instagram) 2016年3月28日
Instagram上月15日宣佈,為了更貼近用戶喜好,決定採用類似facebook的演算法為用戶排列內容,演算將根據用戶過往的使用習慣,發文者與接收者關係等推演。IG指,時序排列使用戶「錯過達70%內容」,為改善這個問題,該公司決定逐步改革,將先由小部份用戶開始試驗新排序,並計劃於數月內逐漸推廣至所有用戶。
「開啟通知」不一定有用
Facebook自採用演算法調整內容後,沒有付費宣傳的內容極速沉底,無數粉絲專頁流量屢創新低,管理者叫苦連天,頻頻呼籲支持者把專頁優先次序改為「搶先看/See First」,免得內容因演算法被洗去。近年IG shop大行其道,IG是不少網絡小店的宣傳平台,今次跟隨Facebook步伐,便觸動不少市場推廣人員的神經。
為避免內容沉底悲劇再次上演,消息甫傳出,便有用戶呼籲支持者選擇接收自己的通知,以便即時得知他們的最新動向,當中不乏網絡紅人、當紅影星。不過,也有用戶反映,呼籲接收通知等同向支持者濫發信息,認為此舉無助抵抗演算法的衝擊。
不過,也有網上商業用家分析,時序線排列有其不足處,若支持者同時跟隨太多商戶便難以捕捉個別用戶的信息,而且為了保持人氣及新鮮度,商戶必須常常更新。另外,由於IG並沒有區分商業用戶和個人用戶,因此改動的實際影響未必如想像般大,呼籲網店經營者應繼續以觀察支持者動向,如年齡層、使用時間、喜好,標籤潮流等。
儲1萬粉絲抗演算法更改
IG今次舉動在香港的IG商戶中亦引起強烈反響。IG美食博客梁小姐(tastylicious_hk)表示,雖然今次IG受壓力暫時叫停改版,但IG意志堅定,改版終會發生,一眾同行惟有盡力在改版前儲集最少1萬追隨者,穩住陣腳,同時積極開發其他社交平台如twitter或tumblr作宣傳點,分散風險。她認為,IG本是多勞多得的平台,只要用心經營就有成果,還可以接觸海外客戶,但演算法則會使用戶「貧者越貧」,追隨者不多的新用家將更難擴張。
演算系統與內容操控
事實上,Instagram母公司Facebook為人詬病的秘密演算法同時是其致勝之道,據TIME報道,這個演算系統使其使用者人數增長至15億,並顯著增加用戶互動率。但同時,這演算法亦被指是facebook操控內容的手段,並容易把用戶困於原有的網絡與相類近的信息當中,產生更大的「過濾氣泡」效應(Filter Bubble Effect),只能讀到自己認同或接近的內容。如果演算法擴展至Instagram,同樣會引起「過濾氣泡」效應與內容控制進一步擴張的憂慮。
Instagram自2010年面世後迅速崛起,尤其受年青用戶歡迎,其介面簡單而即時性高、影像主導,更切合手提裝置的使用模式,於短短兩年間便積累超過1億活躍用戶,其龐大潛力吸引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於2012年將其收購。截至2015年6月,Instagram擁有160萬用戶,主要是18至34歲年青人,平均每人每日使用時間約17分鐘。
- IG新法排帖文 按用戶興趣顯示(晴報)
- Ignore the Uproar. The Instagram Algorithm Change Is a Good Thing(Entrepreneur)
- 在香港開 ig shop 要知道的事(boutir網店伙伴)
- Here’s Why Instagram Users Are Protesting The Latest Update(TIME Magazine)
- Instagram Is About to Change in a Massive Way(TIME Magazine)
- Facebook ‘filter bubble’ study raises more questions than it answers(Fortune)
核稿編輯:歐嘉俊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