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別管蝙蝠俠大戰超人了,你知道影史上有幾位Batman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我們特別把歷任蝙蝠俠演員點點名,到底影史上有哪幾位Batman?
文: Eric
從選角、開拍、預告曝光到即將上映,歷經兩年等待《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總算要登場,這部被譽為是DC宇宙觀的首部電影,以「蝙蝠俠對超人」當作背景,讓不少人先是感到一頭霧水,心想為何兩位超級英雄要反目成仇?然而這原本就是原著漫畫的一部分。
先撇開兩大英雄如何對打,光從片商公佈新蝙蝠俠由班艾佛列克接演時,可讓全球影迷瞬間腿軟,畢竟當年夜魔俠實在太走鐘,這次又要將挑戰難度更高的角色,真有可能駕馭嗎?
沒關係,GQ特別把歷任蝙蝠俠演員點點名,到底影史上有哪幾位Batman?
蝙蝠俠1號:米高基頓 Michael Keaton

在還沒演出1989年版本的《蝙蝠俠》,米高基頓是一位喜劇演員,對此當要接演這位黑暗色彩極重的角色時,外界沒有特別看好,加上外型關係,還被評為是「最不帥的布魯斯韋恩」,不過卻成為他演藝生涯的一大轉機。
米高基頓精準詮釋蝙蝠俠的黑暗感,透過提姆波頓的妙手,更讓角色性格鮮明,可說是蝙蝠俠的精神始祖,雖然只演了兩集,卻讓人留下深刻印象。在國外拿到了B+好成績。
演出作品:1989《蝙蝠俠》Batman、1992《蝙蝠俠大顯神威》Batman Returns
蝙蝠俠2號:方基諾 Val Kilmer

雖然方基諾現在變成胖大叔(歲月不饒人),但演出1995年《永遠的蝙蝠俠》在票房上也有不錯的成績,雖然演技肢體稍嫌笨拙,加上不合邏輯的劇本,讓本集蝙蝠俠就是賣弄華麗特效,走向商業化(劇說是為了要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對此少了前兩集的黑暗感。
另外飾演本集的兩大反派湯米李瓊斯與金凱瑞表現都比方基諾來得亮眼,因此演了一集,他就決定跟Batman說掰掰啦!在國外拿到了B-成績。
演出作品:1995《永遠的蝙蝠俠》Batman Forever
蝙蝠俠3號:喬治克隆尼 George Clooney

首先恭喜喬治客隆尼獲選「史上最爛的蝙蝠俠」,想必這是他從影以來最不想被提到的往事(雖然他會調侃自嘲)。
1997年從影集躍上大銀幕的他,就接演超級英雄電影《蝙蝠俠與羅賓》,即便卡司亮眼,但故事劇情奇爛無比,大雜燴演員更是荒唐,連他也完全無法融入角色,彷彿只是一位穿著蝙蝠裝的路人甲,至今在IMDB的分數只有3.7分,實在慘兮兮。
國外給了F低分成績。
演出作品:1997《蝙蝠俠與羅賓》Batman & Robin
蝙蝠俠4號:克里斯汀貝爾 Christian Bale

在爛到嚇死人的喬治客隆尼蝙蝠俠之後,幸好克里斯汀貝爾出來拯救我們的記憶(歡呼),2005年開始主演諾蘭版本的《蝙蝠俠:開戰時刻》,讓這位英雄人物回到最初黑暗一面,充滿內心與人性的探討,讓看似剛強的蝙蝠俠,情感也會受傷。
2008年續集《黑暗騎士》成為這系列電影的重要代表作,IMDB更高達9分;他與角小丑之間的揪葛,連影迷也好虐心、好心痛,黑暗又沉痛的劇情設定,已經不是超級英雄電影的一般邏輯,讓Batman跳脫全新風格。
隨後2012年的《黑暗騎士:黎明昇起》讓這三部曲畫下完美句點,也打造出影史以來最棒的蝙蝠俠系列佳作,更成為克里斯汀貝爾最佳代表作。國外給他的分數來到A+成績。
演出作品:2005《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2008《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2012《黑暗騎士:黎明昇起》The Dark Knight Rises
蝙蝠俠5號:班艾佛列克 Ben Affleck

自從2014年班艾佛列克接演新任蝙蝠俠後,批評聲浪從沒停過,畢竟當年演出漫威《夜魔俠》實在太嚇人,以至於沒人有信心他能駕馭充滿黑暗色彩的Batman,連劇照一曝光後也難獲得影迷認同。
不過就在多支預告曝光後,大家似乎對班艾佛列克的演出漸漸改觀,就連上周20日在紐約首映會後,許多搶先看過電影的影迷,都力讚新任蝙蝠俠,而我們GQ同事看過台灣首映會後,也甩開過去對小班的不好印象(真的有這麼好?),還說《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完全是替班艾佛列克設定的電影,看來在一片好評聲浪中,說什麼都要進戲院瞧瞧啊!
演出作品:2016《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
延伸閱讀:
本文獲GQ TAIWAN授權刊登,原文:他們都是高譚市英雄!回顧影史歷任5位蝙蝠俠
責任編輯:羊正鈺
核稿編輯:楊之瑜
Tags:
新創Onramp Lab再下一城!看新產品ContactLoop聊天機器人,如何助金融業客戶業績提升2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 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談起Onramp Lab這個新創團隊或許有些陌生,但自2015年成立以來,憑藉著技術本位的實力與內部夥伴並肩合作,成功擄獲了金融、媒體、娛樂甚至是食品等不同產業,令人更好奇 Onramp Lab究竟有何看家本領,又將拿出什麼秘密武器來滿足市場與客戶的需求?
攤開Onramp Lab目前的解決方案版圖,Onramp Lab執行長吳鎮雄分析,目前團隊除了有以提供金融諮詢的搜尋引擎優化FinanceJar外,還有能提供從買廣告、刊登廣告等媒體採購一條龍服務的ThreeSigmaMedia,「但我們在協助企業過程中發現聯繫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出現了斷層,」無論企業投入多少的廣告資源,若無法在黃金時間與消費者接上線,就容易錯過了可能創造產值的機會,甚至在錯誤的時間聯繫、也會影響品牌好感度。
吳鎮雄表示根據Onramp Lab內部的統計,當企業投放廣告找到消費者後,即時(realtime)聯繫與20分鐘後以及隔天聯繫所能創造的成交結果,將相差4倍到10倍之多,且消費者對與品牌的關注度與專注力也隨著時間雪崩式遞減,這讓Onramp Lab團隊試圖去思考,如何能近一步協助手中的企業客戶有效解決此一問題,因此催生出了Onramp Lab第三個解決方案: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
導入ContactLoop,為企業創造營收又省時省力

試想當你去參加一場聯誼獲得到心儀對象的聯繫方式時,你會怎麼做?「聯誼結束到約出來碰面,肯定會醞釀一段時間啊!」吳鎮雄笑著說。
同理,當企業透過廣告投放獲得一份潛在客戶名單,他們究竟是真的對產品有興趣,還是不小心誤按?過去企業只能照著這份名單逐一聯繫,拒絕、碰壁甚至是未果都是常態,但對於企業而言大量的人力與時間投入都是成本。如今,企業能透過Onramp Lab團隊打造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透過AI與潛在客戶初步互動,再篩選出更精準的清單進行溝通,讓完成最後一哩交易的路變得更有效率。
吳鎮雄表示,這項服務在美國上線半年多來,就成功為金融產業企業客戶節省至少3成的客服人力,同時靠著更精準的消費者名單,衝出2倍業績成長的表現。「團隊花了大量時間了解客戶的使用場景,」如何與消費者打招呼、應該要準備哪些回應內容、避免開放式的問題不易聚焦等,當消費者被廣告吸引的那一刻起,ContactLoop就能即時的與他們聯繫,透過如同真人般一問一答的簡訊對話流程,篩選出真正含金量高的潛在消費者,協助企業最後能「一竿進洞」。
或許有所不知,由吳鎮雄領軍的Onramp Lab團隊,旗下產品皆是由在台灣的開發團隊一同協助打造,且團隊的平均年齡僅30歲,同時具備著強大的行銷DNA與產業知識背景,甚至對於銷售場景也多有著墨,相較於強調「技術」的聊天機器人,ContactLoop的產品設計上能更佳直覺與人性化,來自台灣的產品也更能解決各個市場的企業痛點。
Onramp Lab產品技術總監竇友志表示,ContactLoop不僅提供一站式服務,探索客戶需求,更隨時調整聊天機器人的參數與訓練其語言辨識模型,確保企業在使過程中能準確掌握消費者需求,更能針對問題進行AB測試、找出最佳的起手式或應答。針對美國市場區域碼眾多的特殊性,ContactLoop也能在後台依據消費者的所在地進行分類,避免用非其所在的區域碼電話聯繫,「就好像你在台北接到陌生區碼的電話也可能拒接是一樣的概念,」竇友志説。

摩拳擦掌台灣市場,瞄準保險、電商產業
如今,ContactLoop這項全新服務在美國已成功打下第一仗,「很期待接下來能帶進台灣市場,」吳鎮雄説。從他的觀察發現,諸如保險、電商、醫美這類型在台灣市場蓬勃發展,卻仍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與廣告成本進行陌生開發消費者的模式,或是高電價且資訊量大的電商零售,都是ContactLoop AI聊天機器人可以協助轉型的產業。

吳鎮雄認為Onramp Lab團隊能給予企業客戶的不只是ContactLoop而已,從協助企業找出精準消費者名單開始,整合ThreeSigmaMedia、FinanceJar等不同解決方案,以一站式的角色給予企業更完整的服務,他相信Onramp Lab能與企業客戶一同創造更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