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在菲律賓政府眼中的Lumad人:他們已被迫逃離家園,現在連避難所都被攻擊,還能逃去哪?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除了莫洛人之外,菲律賓還有一群被主流社會排擠在外的Lumad原住民。他們的孩童沒有受教權,學校常成為民兵的攻擊目標,而跨國企業的進駐及開發,更使原住民傳統領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
文:Wendy Chang
3月19號上午9點,在繁忙的納卯市(Davao City),一條通往6個省分的高速道路被上千名示威者阻塞,導致車輛無法通行。這群示威者是原住民Lumad,他們要求軍隊在期限內撤離村莊,遠離他們的族人及孩童。然而軍方卻裝聾作啞,不回應他們的訴求,使他們忍無可忍,選擇在這天上街示威,決心讓高層官員正視他們的存在。
他們是誰?
在宿霧語中,Lumad意為「生於大地」(born in the Earth),他們是南島語系原住民,包括17個方言族群,在民答那峨島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文化。有別於信仰伊斯蘭教的莫洛人,Lumad人是泛靈信仰,而莫洛人於該島住民比率,是以20%高於只佔10%的Lumad人。然而,面對外來者的騷擾,Lumad不像莫洛人會組織起MNLF等武裝份子,與軍隊發生大規模的流血衝突,而是不斷逃離至內地及森林。

今年3月18號的抗議行動,53歲的Ellen Manlibaas控訴政府,長期忽視原住民的人權。Photo Credit : Defend Talaingod Save Pantaron
相關報導:

2014年在馬尼拉的美國大使館前,Lumad人踐踏美國國旗,反對兩國簽訂軍事訪問協議(VFA),使美軍得以合法化將軍隊進駐在菲南的行動。過去美軍曾以對抗恐怖組織為由,支援菲律賓政府打擊南方的莫洛人組織,使當地人有嚴重的反美情緒。Photo Credit:AP/ 達志影像
民答那峨島有豐沃的天然物產,享有「菲律賓的蔬果藍」之別名。數百年來,莫洛人及Lumad人在傳統領域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在原住民眼裡,土地的使用應由每位族人共有,然而,在殖民者抵達菲律賓後,他們傳承自祖先的傳統生活,便日漸遭受到迫害。
19世紀美西戰爭結束後,西班牙人將菲律賓割讓給美國,同時將菲南島嶼劃定在美方的管轄之下。最初美方承諾讓當地人自治,不料,卻在1903年訂定土地法,規定天主教徒每戶可合法擁有16頃土地,作為向南遷徙的誘因,然而當地人住戶卻只分配到8頃,造成兩方權益嚴重的傾斜。
二戰後,美國殖民者撤離菲律賓,並將菲南島嶼的主權交予馬尼拉政府,一再地忽視當地人的自治訴求。1950年代,馬尼拉政府開啟計畫性移民,持續將北方天主教遷移至南方,以緩減北方的人口壓力。根據資料,從1948年起短短22年間,中民答那峨大區的人口就增長了229%,使原住民淪為少數人口,嚴重排擠了他們的生存空間。

教會及非營利團體在Lumad社區建立學校,然而學校卻不斷遭軍隊威脅。Photo Credit : Stop Lumad Killings Network
1970年代,馬可仕政權上台,情形更為加劇,政府放任遷往南方的移民搶奪土地、殺害當地人,並實施同化政策,將原住民列為次等公民。在沒有任何社會福利的保障下,他們只能依靠教會及非營利組織的幫忙,提供Lumad社區醫療和教育資源。
2015年,一部獲獎電影Pakot,敘述一位年輕女教師進入Lumad社區的學校服務,並遭遇到艱鉅的挑戰。影片的結尾,配戴槍枝的軍人進入學校,與師生發生激烈的衝突,而這個情況也在真實世界上演。據Save Our Schools Network統計,自2010年阿奎諾政權連任以來,就有200起以上Lumad學校受到攻擊的事件,軍人毀壞教室、殺害校長,使族人的生命受到威脅,長期壟罩在恐懼的陰影之下。
我們是老師不是軍人,我們傳遞給下一代的是知識 ,而不是拿槍殺人。 – Pakot電影中的台詞
由 Pakot – Film 貼上了 2015年8月29日
到了2015年,又有3位Lumad組織的領袖被民兵殺害,這對他們造成沉重的打擊。其中一位領袖Dionel Campos的女兒在受訪悲痛地說:「族人為了捍衛傳統,保護祖先的土地,很多長者和領袖都被殺害,我的祖父、父親和學校校長都是其中的一員,而他們只是一小部分而已。一直以來,我們想為自己發聲,但聲音卻被壓制下來,排除在主流社會之外。」
相關連結:SunStar-民兵殺害三位原住民領袖

過去鮮少被媒體關注的Lumad人議題,透過年輕人在網路的串連,受到世人更多的關注。Photo Credit : Stop Lumad Killings Network
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下,這場災難在今日仍無止盡地進行著。跨國企業進駐民答那峨地區,以開發天然資源為目標,在超過500,000公頃的土地上取得採礦許可,並在同樣大小的土地種植橡膠、棕梠等熱帶經濟作物,而這些土地有80%是原住民的傳統領域,背後驚人的經濟利益,是原住民傳統生活被破壞的源頭。
因應大型開發工程所引發的爭議,菲律賓政府在1997年通過原住民族權利法(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 Act),該法案指出,遇到土地糾紛時,應優先採用原住民傳統習慣法,法案也對外來移民設下限制,以保障原住民的土地所有權。同時間,該法案也規範原住民,有義務監督山林的水土保持、保育動植物等,被稱為世界上最完整的原住民權利法案之一。
諷刺的是,根據TIME報導指出,雖然政府雖然設下法律,卻仍無法避免大型開發公司的不正當手段。他們賄賂當地政府官員,甚至買通原住民族人,以金錢換取開採許可,讓權利法案形同虛設。
ASUS與NVIDIA聯手陽明交大應用藝術所,頂尖軟硬體設備助藝術與STEM領域學生提前接軌AI產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AI的影響力從業界延伸到學界, AI課程成為學生熱門選修,此類課程仰賴高效能工具。ASUS與NVIDIA看準學界需求,於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Institute of Applied Arts, IAA)配置多台搭載GeForce RTX 40 系列筆電GPU的ASUS/ROG高效能,以頂尖的軟硬體設備,幫助師生輕鬆運用生成式AI技術創作激盪創意,培養前瞻藝術人才。
近年因應生成式AI的熱潮,AI對產業的商業模式、營運流程,產生顛覆性的革新。事實上,AI的影響力,也開始從業界延伸到學界,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學習寫AI程式,或將AI工具應用到主修科系。透過高效能的軟硬體工具,教授在授課或學生實作過程, 得以無後顧之憂揮灑新世代創意。
本次產學合作由華碩提供經NVIDIA Studio認證並搭載GeForce RTX™ 4060筆電GPU的創作者筆電,包括ASUS Vivobook 16X、ROG Zephyrus G14、ROG Flow X16以及適合STEM學習的ASUS TUF Gaming A15,幫助同時跨藝術創作及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領域的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師生在符合業界標準的環境中實作,激發無窮創作潛力。
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培養跨領域學生使用最新科技媒材進行創作
此次華碩與NVIDIA、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攜手,以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形式打造前瞻藝術學習環境,考量之一就是應藝所訓練學生時,強調對新科技的重視程度。應藝所專任助理教授劉辰岫表示:「我們許多學生是跨科系報考,像是資工、教育、文學等,所上學風自由開放,也與時俱進。教學時使用最新工具媒材,讓藝術與科技產生深度融合,『跨領域』成為應藝所相當獨特的人才養成路徑。」

既然應藝所的師生在教學、創作過程高度依賴科技,ROG Zephyrus G14提供給師生使用後有哪些明顯的感受?劉辰岫舉例,教學過程會使用到3D建模軟體Blender,以及同步執行多個機器學習任務,因為ROG Zephyrus G14搭載GeForce RTX 4060 筆電GPU提供強大的運算效能,在處理複雜的3D建模訓練指令時,操作起來相當順暢,高解析度螢幕可以看到細緻的渲染視覺,對於師生在建模過程,確實可以加速流程。
另外,應藝所在教學現場相當重視腦力激盪的討論,進而嘗試打破藝術邊界,讓創意勇於馳騁。課程中如果人手有一台高效能筆電,不但可大幅減少運算時間,ROG Zephyrus G14輕薄好攜帶,可在任何空間進行討論、創作或展示作品,十分便利。

劉辰岫觀察到,學生透過ROG Zephyrus G14執行視覺化程式設計軟體TouchDesigner,在創建藝術作品之際,受惠高效能的NVIDIA GPU,可以處理更複雜的視覺效果,實現最高畫格率,加速生成出要渲染作品的指令;加上這台筆電相當輕巧,內建HDMI、Type-C和USB多種接頭,學生上課時能輕鬆連接到投影機或拿在手上,將藝術作品分享給其他人觀賞,有助於在課堂上把創意想法變成實際作品。
全球獲獎無數的ROG Zephyrus G14 搭載NVIDIA GeForce RTX 4060 筆電 GPU,高達 125W TGP,並具備 NVIDIA Advanced Optimus 與 DLSS 3 技術,解鎖頂級創作應用程式中的 RTX 和 AI 加速、可實現最大穩定性的 NVIDIA Studio 驅動程式,最佳化運算能力及效能超乎想像,加速創意構思,輕鬆迎戰多工任務。採用ROG Nebula 霓真技術電競螢幕,16:10長寬比,QHD 165Hz/3ms 面板, 100% PCI-P3 廣色域,搭配 Dolby Vision 影像技術,色彩準確度通過Pantone認證,畫面明亮、快速、生動,更有德國萊因護眼認證,不閃屏、抗藍光,揮灑創意開闢嶄新「視」界!了解更多:ROG Zephyrus G14
開放資源給其他學科學生使用,成為校內跨領域的創意激盪Hub
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 合作設備,也開放給陽明交大其他科系師生預約使用。因為看到越來越多STEM領域的學生,在寫程式作業的時候,受限私人筆電的GPU效能不夠優異,導致學習效率大打折扣。
對此,華碩與NVIDIA就針對理工相關學科的學生,鼓勵使用搭載NVIDIA GPU的華碩筆電,可加速驅動機械、結構和電氣仿真等數十種的STEM應用程式,展現高速效能;又或是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的學生,在處理大型數據集、訓練生成式 AI和機器學習模型時,可以更快獲得的分析結果。

事實上,過去十年間NVIDIA已經從一間以GPU為核心業務,進化成運算平台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不光只是顯示卡,還有橫跨其中的軟體及運算平台,例如有NVIDIA AI(企業級尖端人工智慧平台)和 NVIDIA Omniverse(創意協作開放平台)。幫助設計師、藝術家、工程師、數據科學家等專業創作者,不再受限軟硬體資源,影響創作或演算的進度。
也因為IAA x NVIDIA Studio x ASUS學習設備開放給各系所授課使用,有助於日後校內跨領域交流。劉辰岫教授回應:「應藝所是整合跨領域創意的樞紐,很多時候不同領域的師生都會在這裡做腦力激盪,加上應藝所的課程也有很多非本科系學生選修;以及我手上的計畫也會邀請建築所、資工所的老師一起參與,因此我們很期待未來這些資源的加入會帶動更多跨領域的創意激盪。」

ASUS與NVIDIA賦能空間價值,規劃講座/工作坊協助師生掌握新科技
除了提供軟硬體設備,ASUS與NVIDIA也期待能為此場域挹注更多創新能量。後續也將規劃一系列講座與工作坊主題,讓校內師生能第一手掌握產業現況,使用嶄新的設備來進行研發與實作。
例如NVIDIA將籌辦生成式AI主題的研討會,邀請領域的業界講師,教導學生怎麼設定、使用生成式AI來提升創作效率,藉此讓學生們認識到GPU在創作時的重要性。另外,NVIDIA也會規劃Omniverse工作坊,邀請教授和學生親自實作,了解Omniverse的特點和功能,有助於把Omniverse融入創作流程,進而豐富學生的知識與技能。

另一方面,深耕校園多年的華碩,以培育更多國內優秀技術人才為出發點,未來也會在此舉辦AI主題講座,邀請業師講授如何實際操作創作者筆電及相關應用,有助師生更了解產品特色,得以更精實地利用筆電創作,期待能具體提升同學的創意產出效率,以及擴大教授的研究能量。
當人工智慧已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的下個角力主戰場,台灣若希望在AI賽道不落人後,從教育往下扎根將是關鍵。華碩與NVIDIA攜手陽明交大,透過提供設備、講座等多元資源,有助於培養下一代AI思維,厚植設計人才的數位實力,期待台灣有朝一日成為AI強國。
想擁有最佳效能的華碩筆電,現在就加入華碩教育商店會員,學生/教職員登錄享專屬優惠價,首次登錄再送500元購物金!立即登錄:華碩教育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