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教育須知:先搞懂何謂LGBT、性傾向、性別認同

性別教育須知:先搞懂何謂LGBT、性傾向、性別認同
Photo Credit: distelfliege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很多同性戀者在小時候有性別表現不一致(gender noncomformity)的經驗,也就是男孩子喜做女孩打扮、玩女孩遊戲,或者女孩子喜歡穿褲子、剪短頭髮,但這並非絕對,而且很多異性戀者也有性別表現不一致的狀況。重點來了,性別不一致者,特別是男生,在同儕之間容易被歧視,被譏為娘娘腔,造成心理創傷。研究發現,同性戀青少年受到同儕霸凌,經常是因為性別表現不一致,而非性傾向方面的偏好。學校老師對於這類男同學,應該特別予以關心。

2000年,屏東高樹國中三年級學生葉永鋕,因為言行舉止女性化,經常被同學譏笑,甚至在廁所被強行脫褲檢查,以至於不敢上男廁所,身心受創嚴重,後來有一天下課,被發現死在在學校廁所裡。學校如有跨性別學生,上廁所可能會成為問題,因為當事人的性別認同,跟外界認定不一樣,大家以為他應該是男生,但他卻認定自己應該上女廁所。

美國科羅拉州去年就有一著名判例,一位小一男生是跨性別者,認定自己是女生,想上女廁,但學校不允許,後來家長提出申訴,結果學校遭民權委員會判定構成歧視。台灣說有性別平等教育法,但對於跨性別學生權益的保障,做得非常有限,曾經有老師遇到類似美國案例這類困擾,詢問我如何處理,可見台灣的LGBT教育還須努力。

本文獲得作者授權刊登,文章來源:沈政男部落格

Photo Credit:  distelfliege  CC BY 2.0

Photo Credit: distelfliege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