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不要再追求「別人的夢想」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Photo Credit: Celestine Chua CC BY SA 2.0
大約3年前的時候,我因為系上的課程,到了台北市某私立女子高中做服務學習,那時候接到的任務是「帶領讀書會」,但我和兩位好友一致認為應該做點更有趣的事情。於是我們啟動了一系列的「夢想教育」,希望可以啟發同學們認識自己、找到自己的夢想。那時的成果好像不錯,很多同學的回響很熱烈,我們也應邀到校務會議去分享,一切的一切好像頗有模樣,但是「然後呢?」
這3年來我不斷回想一些片段的畫面,每當我在很多學生演講的場合鼓勵大家說出夢想時,「變成有錢人」、「環遊世界」、「還在尋找夢想」之類的答案一直重複出現。我不禁思索:「這些到底是那些同學們的夢想,還是他們在『現實』的逼迫下所自然形成的『別人的夢想』?」
其實仔細想一下,就不難理解這些回答是如何形成的。
「變成有錢人」是社會教我們的價值觀。因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要找好工作,找好工作的目的是要有很好的薪水,有好的薪水人生才會快樂,所以就要變成有錢人,人生才會快樂。
「環遊世界」是長期活在控制底下的人們想要逃離的自然反應。因為每一天的生活就像是機械化運作一樣,走到哪裡都有一定的標籤與定義,都有人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每天都一成不變,所以或許藉由拼命的移動自己的身體,才能滿足心理對於改變的渴求。
至於那些「還在尋找夢想」的人,就更容易理解了。因為不管怎麼樣想,答案都和上面兩種差不多,反正好像自己也沒得選擇;久而久之便造成了既不敢「夢」、也不敢「想」的停滯狀態。
反觀一些真正很早就說得出自己夢想是什麼的人,要不是已經做過多種嘗試,就是家裡的教育方式很特別。我自認從小到大是一個不盲從的人,但也不是從一開始就說得出自己的夢想,而是透過不同的摸索與嘗試不斷釐清。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夢想,所以它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而不是個定點。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們,很難有「夢想的能力」,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被迫要放棄有自己的想法,很多的時候我們都不被鼓勵去「想」,不管是關於課堂上的學習、未來的選擇,甚至相愛的伴侶……等。
所以我開始感到愧疚。過去在很多對年輕人演講的場合。我只是一味的鼓勵大家要有夢想,卻忘了在我們的大環境底下,這問題根本是明知故問。或許還另類地鼓勵了另一種「盲從」,讓很多人被迫說出了「別人的夢想」,甚至不假思索地去追尋它。
於是我希望可以將我這幾年對於「夢想」這個概念的反芻與釐清,做一個小整理,讓年輕人更有方向去摸索,而不是盲目地去「夢」和「想」,也希望看了以後有感覺的朋友們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讓更多年輕人一起進步。
一、夢想的本質:對自己「期待」的能力,是人活著求「前進」的本能
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會結束,結束的叫做「昨天」,正在進行的叫「今天」,還沒發生的叫「明天」;不管快樂不快樂,昨天一定會過去,今天一定會發生,明天也一定會到來。所以我們的生命每天都會不斷動態地「前進」,如果我們一致認為夢想有驅動人前進的力量,那驅使這股力量的應該就是我們對自己的「期待」。因為期待會讓我們有目標,在挫折的時候激勵自己,思考修正前進的道路。
但是現代的人習慣以「夢想」一詞替代這樣的「期待」。從字面上來看,「夢想」就是「在夢中想」;若是仔細查詢英文字「Dream」的本意,大概會得到類似這樣的解釋:「在睡眠的狀態底下,由我們的心智產生的圖像、點子、情緒……」。原來在我們的大環境底下,對自己的生活有點「期待」是如此的遙不可及,彷彿在夢中才能觸碰到的景象,這個有趣的現象值得我們反思。
二、 夢想的前提:你是活在「別人」的期待底下,還是「自己」的期待?
上述現象很大的可能原因是:「我們常被別人的期待給綁架」。常常聽到年輕人說「這是我爸媽幫我決定的」或是「反正大家都這樣做,我只要照著做就好了」之類的言語,長久下來我們產生了對學歷、就業選擇的迷思,從來不去過問自己的期待,或是努力克服障礙,邁向一個屬於自己的期待。
常常我們也把責任推給父母,但是捫心自問,我們有為了自己的想法挺身而出嗎?有試著盡全力溝通、讓父母親或是周遭的人瞭解我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嗎?可能有很多的父母親很難溝通,因為過去的經驗與思維根深柢固,影響了他們的判斷力。所以我們有責任用行動「贖回」自己對自己的期待,用盡各種方法、盡每一分努力去思考、蒐集資訊與溝通,從別人身上奪回自己「期待的主動權」。
三、夢想的基本功:從每天對自己有「小期待」開始
當我們被別人的期待「綁架」之後,常常覺得力不從心,我們會想:「反正都是被安排好的,事情也不會因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造成了我們每天起床兩眼無神,不知道為什麼到學校、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考托福、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想要出國留學……什麼都不知道且無所謂。
如果我們對自己多一點期待,多一點勇氣做決定,或許事情會慢慢不一樣,也會慢慢地有夢想的能力。譬如說在學校裡,我會期待自己在課堂上可以學到一些實務的東西;如果課堂上真的無法給我時,我會選擇翹課用我自己的方式學習。我並不是想要合理化自己的翹課,但是至少我知道自己是如何對自己負責,用「期待」去前進。
「小期待」的範例:
- 我期待自己怎麼樣度過今天,有沒有一些小目標(生活、課業、愛情)可以今天被實踐?
- 我能不能為自己創造一些驚喜,做一件我從來不會去做的事?
- 今天我能不能為周遭的親朋好友,或是路上陌生的路人創造一個他們需要的價值?
四、夢想的進階功:給自己一個「膽大包天」的中長期目標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