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如果你希望這個世界更友善、更正義、更和諧、更能在苦中作樂,那便需要更重視心理學的思維,它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重大改變的潛能。
來自台灣的心理學家林侑霆,前陣子上了台灣的媒體,主要是因為科學界的頂尖期刊《自然》主動採訪他在riot遊戲公司所達成的成就。林侑霆是「Riot Games」的遊戲首席設計師,而這個公司就是知名遊戲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LoL)的母公司。
他在這裡的工作之一,就是透過系統規劃與數據分析,改善遊戲中的惡意或言語暴力行為,讓整體遊戲的進行氣氛可以盡量保持在正向的體驗。這個遊戲有2600萬人上線,去年的世界總決賽,線上觀看的人超過3600萬人,可以說是世界上具有相當主宰力的線上遊戲之一,特別是在年輕世代之中。
你可以想像在遊戲中的暴力行為,可能比日常生活中還肆無忌憚,各式各樣的惡意騷擾、作弊、欺騙、恐赫、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同性戀歧視語言等的行為都會出現。這類帶有毒性或是污染的行為,也常常是遊戲如何影響真實人生的具體來源。或許可以說,遊戲是這類行為的練習場,而只要我們稍加區分不清,這樣的行為就會往我們的真實生活中延伸。
而林侑霆的設計工作在此就顯得重要,他要讓這個遊戲保持在符合人性(趨吉避凶的天性),以讓玩家持續願意停留在這個遊戲中,避免遊戲進入越縮越小的暴力天堂。林侑霆提到,防止這些線上的騷擾與毒性行為,並非不可能的任務,而是值得我們花時間去嘗試修正的問題。
那他們在遊戲中做了什麼呢?
在2012年開始,林侑霆採用許多的心理學概念進行測試,他們團隊設計了24種訊息或提示,並分別以3種不同的顏色,在遊戲中的不同時間點顯示。包括諸如有負向警告意味的「假如隊友犯錯時你還繼續不斷騷擾他,他將表現得更差」,或是帶有正向意味的「玩家若和他的隊友合作,將能提升31%獲勝的機會」等提示。合計共有216種情況去測試,並和沒有給予任何提示的對照組做比較。
有些提示得到顯著的效果,特別是提示如果是以紅色字體顯示時,相較對照組,那些騷擾的負面詞彙降低了8.3% ,在言論攻擊方面降低了6.2%,在攻擊性語言方面減少了11%。其他還有許多社群性的制度設計,透過一些制度去監控那些產生負面行為的人,也有效地降低了這類人再犯暴力行為的比例。
你可以想像的是,原來只要透過我們的積極設計與介入,簡單的提醒就能改善我們生活的環境,讓病態與暴力行為減少;而對於那些重度遊戲玩家而言,每天花了4、5個小時在線上,遊戲世界基本上已經成為自己真實世界的一部份了。這樣的努力基本上可說是改變了他們「賴以為生」的世界。從某個方面來看,這是遊戲公司與玩家間雙贏的局面。
心理學家的社會設計任務
或許對台灣民眾而言,很難想像如何透過行為或社會的設計,為環境帶來改變,因此也反映在我們面對社會發生問題時(例如隨機殺人)習慣歸因在個人身上,卻忽略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與介入(這是心理學中所謂的基本歸因謬誤);而我們也以為只能透過法律制裁的威嚇,才能夠減少這樣的事情持續發生。
對於臨床或諮商心理師這類的心理學實務工作者而言,常常扮演著在社會系統中提醒與介入的角色,但大多只是針對個人性的。心理師多只以個人之力,用一對一或是團體活動,協助個人或少數群體在生活中調適得更好。但事實上,心理師還可以藉由更積極的設計思維運用,透過規劃或建議改善我們生活中的狀態,以協助大眾在人際互動、生活調適,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有更好的環境(或許大家也可以順便去了解一下什麼是「設計思維」)。
舉例來說,當你小孩的學校常常出現學生霸凌事件,而我們了解到遏止霸凌的方式之一,就是請加害學童在面對別人時,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而以現階段許多學校的做法,可能是轉介給輔導老師、或是學校聘任的心理師進行個別介入。但心理師也可以透過協助老師與學生互動方式的調整,進一步去改善這樣的狀況。
例如,規劃老師在每天早自習時間,花15分鐘與同學討論「心情」這件事情,讓同學在大團體的狀態下練習思考別人的心情狀態。而這裡的重點是,我們可以透過更多心理學的討論,來改善我們的學習與生活環境。如果我們希望學生或職員表現得更好,重視這些心理狀態的改善,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就想想看遊戲中的情境,當你覺得無聊、恐懼或是不舒服時,你是否會想關掉遊戲?但現實生活中,你無法想離開學校或工作崗位就離開。而這些長期的心理狀態也讓我們陷入憂鬱,對組織來說就是低效能的表現。
智慧的心理學介入
史丹佛的心理學家華頓在2014年發表了一篇文章,談到心理學內涵的設計規劃,能如何協助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他稱這樣的規劃叫做:智慧的心理學介入(Wis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在論文中,他列舉了18份研究,例如在2013年的研究中,實驗要求七年級的學生在課堂內嘗試去完成撰寫自己重要價值的作業,並類比沒有這樣做的學生,結果完成作業的學生在未來兩年的成績有顯著的提升;另外一份研究則針對婚姻進行介入,邀請參與者每四個月寫一篇有關「如何從中性的第三者角度看待自己的婚姻衝突」的文章,而這些人與沒有這樣做的人類比之下,婚姻品質的維持有顯著的效果。
還有一個研究是針對用藥自殺者的介入,那些因此進入醫院的人,在接下來的一年會收到8張明信片,表達醫院的關心與照顧,類比那些沒收到卡片的人,未來5年再犯的機率下降了50%。
Tags: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