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別剝奪學生上體育課!台師大研究:四肢發達的人,頭腦更不簡單

別剝奪學生上體育課!台師大研究:四肢發達的人,頭腦更不簡單
Photo Credit:chia ying Yang@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學校的體育課每星期才兩小時,有時候還會被借去上其他的主科課程。美國學校曾實驗,讓學生還沒上課之前先運動,之後在大學入學考SAT平均都有20分的進步」

台師大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研究團隊17日發表學術成果,發現中學生體適能越佳,基測成績越高,台師大副校長鄭志富呼籲,老師不要借體育課,這樣學生學習被剝奪,對學生不公平。

中央社報導,台師大研究團隊利用大數據資料分析探討台灣七到九年級學生體適能與學業之間的關係,分析近40萬筆資料,發現體適能表現越佳,基測成績越高。

該研究透過5個時間區段 (95-97、96-98、97-99、98-100、99-101)學年度 分析近40萬名七至九年級學生的體適能成績與基本學力測驗成績(97、98、99、100、101年),發現國中三年期間體適能有適度進步的學生,在基本學力測驗有較高的分數。

台師大體育室主任洪聰敏表示,資料分析,九年級階段的體適能成績對於學生的基測成績有明顯影響;心肺適能和體適能成績最好的三分之一和最差的三分之一,基測成績可以相差到31分,肌肉適能則相差約21分; BMI值偏離理想值 (依照性別與年齡訂定)趨高或越低,則與學科呈負相關,顯示體重控制的重要性。

自由報導,研究也發現,國中三年期間體適能的變化幅度與學生的基測成績有很大的關聯。七至九年級期間在體適能總分、心肺適能水準明顯進步的學生,基測成績最好;相反的,體適能顯著退步的學生,基測成績明顯較差。

洪聰敏表示,運動有助於學習的原因很多,大腦結構經過運動會改變,以主管學習、記憶的海馬迴來說,有運動的人海馬迴容積較大,另外,處理認知功能的前額葉,經過運動後區域也會改變。

蘋果報導,洪聰敏說,目前學校的體育課每星期才兩小時,有時候還會被借去上其他的主科課程,研究結果顯示,體育課非常重要,且建議學生利用平常下課空檔,可以進行別的活動,不要只是趴在桌上休息,而借體育課時間去上其他學科,學生表現並沒有比較好。

台師大副校長鄭志富說,台灣學校體育課每週才2小時,與世界先進國家比起來少了許多,例如在美國,有些州是每天都有體育課,呼籲教育部應增加學校體育課時間,讓學生可以多多活動。

台師大學務長張少熙也指出,之前台師大有另一個網路成癮的研究發現,每周至少四天、每天打電動六至八小時的大學生,其腦波、前額葉反應,竟然與失智老人幾乎一樣,呼籲「人活著就要動」。

ETtoday報導,張少熙表示,美國學校曾實驗,讓學生還沒上課之前先運動,之後在大學入學考SAT平均都有20分上下的進步;他也表示,和先進國家比較,台灣體育課的比例並不多,但是體育課在所有課程中扮演「水」的角色,對於學生在成長發育上有很大影響。

張少熙也表示,運動可以幫助大腦在學習前先作準備,提高學習注意力;此外,現在年輕人罹患憂鬱症和輕生時有所聞,養成運動習慣也能預防、減輕情緒上的困擾。

洪聰敏也建議,學生如果想在短短的下課時間運動,最好的是「跳繩」,不需要佔用太多空間,還能促進心肺功能、幫助中小學生強健骨骼、長高,也能增進核心肌群和身體協調性,是非常理想的課間運動。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