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都推薦的「跟讀法」,自言自語也可以說出漂亮英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用有技巧的自言自語,練出讓別人以為你曾經待過國外的漂亮英文吧!
「在台灣,沒有環境讓我練英文口說!」別再用這句話當口說練不起來的藉口了,神奇「跟讀法」讓你的電腦與手機就是完美的練習場域。本文將介紹跟讀法的黃金步驟,只要每日按部就班學習,一定能提升你的口說能力與信心。
什麼是 shadowing?
「shadowing」是所謂的跟述、跟讀,是一種語言模仿。「Shadow」本身是影子的意思,帶有「跟著」的意味,而 「shadowing」在英文口說技巧練習上,就是「跟讀法」。
跟讀法是一個讓自己大量接觸英文的方式,可以在家自行找題材、練口說。主要是推薦大家提升口說能力、培養自信的方法,並不是提倡說得像native speaker,才是最好的。語言最主要的目的是溝通,如果已經可以和老外溝通,口音其實就不是阻礙你「說」的障礙。
利用「shadowing」可以幫助我達到什麼效果?
1. 說英文更流利
2. 聽力同時進步
3. 口音更道地
你有注意過講中文跟講英文時,我們嘴巴發音的位置其實有一點點的不一樣嗎?藉由模仿,可以學習母語人士的發音,也能訓練自己的嘴部肌肉更精準的發音,提升你的精準度和速度。
跟讀法之黃金步驟
1. 選擇影片
首先選擇你要用來練習的素材,可以是附有中英字幕的電影、影集或是網路短片,也可以是附有 CD 的雜誌。接者選擇符合自己程度的內容,並且是自己有興趣的題材,因為「跟讀」需要反覆練習很多遍,選擇自己喜歡的主題才能比較有動機練習。
例如如果你想練美國腔、旅遊相關的英文,程度大概初級或中級,可以找到以下的影片:
例如你想練英國腔又對電影有興趣,可以找到下方影片:
上班族的朋友們若想要練商業類的英文,我們也有一系列的相關影片:
你可以試著用這些影片,來跟著做下面的步驟。
2. 搞懂影片
接下來,請確認你自己是否完全理解題材的內容。如果不看字幕,你能夠完全了解它在講什麼嗎?
如果你在不看字幕的情況下能大致理解聽到的內容,就可以進入下一個步驟:「跟讀」。如果聽完影片還是不怎麼理解內容的話,你可以先試試把影片裡不會的單字都先查一查。
如果你這邊是使用 VoiceTube 在練習,影片播放的時候下方就會有中英字幕,初步帶你大致了解影片的內容。而針對較難或較重要的單字,只要滑到該網頁下方就能看到我們幫你整理出影片學習單字重點:

Photo Credit:Voicetube
如果你還有除了這些單字以外還有不懂的單字,可直接在影片旁的字幕點選那個單字,也會出現解釋:

Photo Credit:Voicetube
以上貼心小設計,讓你能夠方便快速的理解影片內容,不用另外再開個網頁搜尋單字呢!而查完之後,記得也把字幕關掉,檢查自己是否全部理解哦!
3. 模仿!
最後就是進入「跟讀」的階段,跟讀方式可分逐步跟同步,逐步就是聽完一句再跟一句,同步就是同時跟著影片讀。再來跟讀還分有稿跟無稿,有稿是看著文字或字幕跟讀,脫稿是幾乎把文字背起來然後直接跟讀。所以模仿有以下四種方式,難度從簡單到進階,可以依自己英文程度選擇想要練習的階段:
- 有稿逐步:看著稿,聽完一句英文,,暫停,模仿影片念一遍。
- 有稿同步:看著稿,跟著影片同步一起念。
- 無稿逐步:不看稿,幾乎把台詞背起來,聽完一句英文,暫停,模仿影片念一遍。
- 無稿同步:不看稿,幾乎把台詞背起來,跟著影片同步一起念。
以下影片示範兩種練習方式,分別為難度2的「有稿同步」和難度4的「無稿同步」,從6分15秒開始,大家可以參考看看!
另外,全球知名的英文商業講師AJ Hoge,同時也是「Effortless English: Learn to Speak English Like a Native」的作者,他建議利用「shadowing」練習口說的人,在理解階段至少要將影片聽5到7次才會有學習效果,之後模仿階段也是一樣,越多次越好,直到自己練順暢了,才算是完成練習。
在保持興趣、開心學習的狀態下讓自己用這個方法練習,才有辦法練習得長久,持之以恆的話,效果才會是最好的!
原文出處:專家都推薦的跟讀法 “shadowing”,讓你自言自語說出漂亮英文!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吳象元
Tags:
台灣過時法規又一例?遺產捐贈公益社團法人要課稅!超過7成民眾認為不合理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愛心公益是否該被差別待遇?過時的法令讓社團法人受贈的善款縮水,不僅影響了遺贈者的心願,更截斷了社福團體的募款來源。針對遺產捐贈需課稅的問題,法規該如何調整才能完善遺贈者的善意呢?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是許多國外觀光客來台灣旅遊時所給予的盛讚,但你知道嗎?台灣人的良善,卻因過時的法規要求,導致許多社福團體被阻擋在愛心捐款的門外!
原因為何?關鍵在於當前《遺產及贈與稅法》明文要求,捐贈給財團法人得以「免」課遺產稅1 ;但是,同屬公益性質的社團法人卻被排除在外,例如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荒野保護協會等組織,若收到一筆遺產捐贈,是「無法」享有免課稅的福利。等於社團法人受贈遺產時,硬是比財團法人多被扒了一層皮,這無疑是政府用國家力量引導資源的走向。
你覺得,這項法規在現今公民運動已屬成熟的社會當下,合理嗎?
民眾的遺愛被打折,一億元遺產損失6,283萬社會投資報酬價值
社團法人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以下稱聯合勸募協會)分享一個案例,一名長期熱心公益的捐款人在身故後,遺囑指定捐贈市值達新台幣1億多元的遺產,由於聯合勸募協會屬社團法人組織,設算後須先扣除遺產稅金高達1,366萬元,若以聯合勸募所導入的SROI值計算,每投入1元,可產生4.6元社會價值,等同流失創造6,283萬元社會價值的機會。
只因為聯合勸募屬社團法人,遺贈人必須繳納這筆遺產稅金,讓原本可以造福更多其他社會弱勢的善心,流失真正有意義的價值。
另一方面,由於少子化與單身人口逐年增高的趨勢,越來越多人打算將遺產捐贈給公益團體遺愛人間。從聯合勸募協會委託的「遺產捐市場調查」 2結果發現,便有26.4%受訪者願意捐出繼承遺產作公益,願捐出個人遺產者則有30.9%,但約1/4民眾會因得知要課稅而改變心意不願捐贈。
超過7成認同!公益社團法人排除免課遺產稅「不合理」
從「遺產捐市場調查」可以觀察到,有74.1%的受訪者認為現有法條將社團法人排除免課徵遺產稅的群體之外,相當「不合理」,進一步探究原因,「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對社團法人公益團體不夠友善」皆超過5成比例的支持度。
如果交叉比對受訪族群,發現年齡越高者,越認同「無法捐贈給真正需要的團體」;年收入較高的族群,則更贊同不合理「限制了公益捐贈的範圍」。至於表達有捐贈遺產意願的受訪者也抱持「較高」比率認為此項課稅規定不合理,將對公益捐贈帶來限制及困難。

在願意捐贈者中,交叉分析收入分布,年收100萬元到250萬元者意願顯著高於群體,達4到5成。至於捐贈原因,捐贈繼承遺產者有81.4%盼幫助弱勢族群,33%是受信仰或民間功德觀念影響;捐贈個人遺產者,有78%盼愛心化為實際祝福遺留人間,46%盼支持特定團體。
接著調查進一步詢問,如果遺產捐贈給社團法人能夠免課遺產稅,是否會提高受訪者的捐贈意願?有34.4%本無意願捐贈者表示會考慮捐贈。至於捐贈意願提高的動機,「可以藉此節稅」(72.4%)為主因;另外抱持「讓受贈的公益團體獲得更多」想法也有43.1%比例。

另外,原有意捐贈遺產者,因須課遺產稅而改變意願不捐贈者有24.9%,進一步分析,發現以年收60萬元以上者改變意願的比率略高於群體,這對於平日仰賴小額捐款的社團法人來說,可能因此流失了四分之一的遺贈人的善款。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推論出,節稅優惠是捐助公益的重要動力,而本身有考慮捐贈遺產者,可能有自己既有想支持的社團法人慈善團體,也期待款項能全數贈與給相關組織。顯然,若是遺產稅的稅法規範對於社團法人更為合理,確實能帶動部分民眾捐贈遺產的意願。
回顧〈遺產及贈與稅法〉從民國62年制定,雖經歷幾次修法,捐贈予「公益社團法人」的財產至今仍未納入不計入遺產總額課稅群體,當年的立法背景與現今的社會工作與公民社會已大相逕庭,社團法人與財團法人在公益事務上的貢獻不相上下;再者,台灣的公益捐款一直有過度集中的現象,一般民眾與企業都傾向將資源投注於大型財團法人,此過時法令的規定,無疑加劇此一失衡狀況。
一個國家的偉大,不在於國土面積、人口多寡、國防強弱,更重視是社會的文明程度。其中,對均衡弱勢的關懷,以及法律規範能否跟上時代進步,即是重要的觀察指標。遺產法規該如何實現遺贈人的慈善意願,讓真正需要的人獲得幫助,是時候該被好好檢討了!
[1] 備註1:有關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相關租稅減免優惠,根據<遺產及贈與稅法>第16條第3款,遺產捐贈給已依法登記設立為財團法人組織且符合行政院規定標準之教育、文化、公益、慈善、宗教團體及祭祀公業之財產,不計入遺產總額
[2] 備註2:遺產捐市場調查的總樣本數共回收有效樣本數1,00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