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共識不是重點,中共內部鬥爭才是地動山搖的最終關鍵

九二共識不是重點,中共內部鬥爭才是地動山搖的最終關鍵
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Edited Image: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兩岸關係的球,從來不在台灣手上,台海穩定不是懸在九二共識,而是在中國內部的穩定與發展,只講了一半的九二共識不會天崩地裂,中國大陸的不穩與動盪才是地動山搖的最終關鍵。

隨著520民進黨政府正式執政,北京高度關注蔡英文就職演說,「九二共識」四字變成北京日思夜想的魔咒,重複叨唸。近年來,中國大陸綜合實力提升,政策工具增加,過往的「文攻武嚇」轉為輿論宣傳加上外交經濟的全面打壓,希望迫使民進黨政府「就範」,也顯示中國政府的不安全感逐漸高漲。

回顧兩岸關係,無論台灣政府支不支持九二共識,中共打壓一直存在,台灣人早已習慣。 打壓台灣打幾吋,完全是北京的意志,沒有原則跟標準;馬政府大談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國慶演說還加碼提到「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講得中南海彈冠相慶,北京對台灣的打壓卻從未停歇,只是稍微隱晦,知道要慢火熬煮,弱化台灣主權。

台灣人不是選出支持兩岸一中的總統

蔡英文勢必清楚,台灣人民不是選擇一個支持九二共識的新總統,跟著北京唱和「一個中國」;台灣人民要的是一個以內政優先,能讓台灣人民看得見未來的政府,對市井小民來說,經濟、教育、工作、房價、養兒育女等內政問題才是重點,統獨重要卻不是首要。台灣人多數尋求的只是「安居樂業」,其餘都是遙不可及的文字遊戲。

可惜,中國政府還是沒有發現,誤以為治理模式和中國一樣,可以對領導人施壓改變。台灣的民意也箝制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空間,選後中國政府不斷堆砌,推高對台灣的壓力,從甘比亞建交、減少觀光客、停止官方交流、台嫌遣送中國,到520後要直面接觸的WHA官方會議,還有未來隱約可預測的政治動作,要逼新政府除了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還要承認「核心內涵」。目前,蔡英文在辯論跟受訪都已講了一半,只承認歷史事實

蔡英文選後受訪也提到「民意與民主,是政府處理兩岸政策的兩大支柱」,至於民意對於「核心內涵」的看法,很清楚地,民眾早已透過選票表達意見。

小國政治的悲哀 反正早已退無可退

弱肉強食的現實主義一直是國際政治運作的真理,台灣作為一個主權不完整的國家,面對中國強勢且持續的主權聲索,北京企圖在政治經濟對台灣全面掌控,這是小國的悲哀,也是台灣要面對的問題,若因為政治立場無法團結,就只能讓對岸逐步分化擊破。

以小事大的例子也不是首見,冷戰時期的芬蘭對蘇聯採取扈從,為了維護政治跟經濟自主,在國內限制人民批判蘇聯,外交選擇不結盟,不與歐洲合作圍堵蘇聯;新加坡避免和馬來西亞和印尼交惡,直到九零年代才和中國建交;泰國為了維持獨立,選擇讓外國軍隊駐紮補給。但是,這些國家畢竟和台灣不同,都被視為主權獨立國家,加入國際組織或外交迴旋空間比台灣更彈性,也沒有被強權直接併吞的憂慮。

兩岸關係的困境之一,在於彼此不瞭解:對於中國的不了解,讓台灣以為中國會過度顧慮台灣民意;對於台灣的不了解,讓中國以為統一台灣,只要從領袖跟體制下手,對台灣人民給予經濟利益,就能跟中國人一樣乖乖當順民,殊不知這種順服只是表面,兔死狗烹,和中國官場一樣現實。

馬政府八年執政的兩岸政績,面對利益分配不均、體制價值觀差異、還有人民意志跟選擇交流增加,心理距離卻更加疏離。很多民眾也沒有受到兩岸交流的紅利,被一條龍包辦的旅遊、運輸、地產等行業,多數人民根本無感。對於520前的政治訊號,反倒覺得無所謂,還慶幸終於有個乾淨單純的日月潭跟阿里山。

台灣人早已不滿國際空間被中共打壓,沒有參加是「正常」,能參與國際事務變成「突破」,反正台灣的國際空間已經退無可退,迎合中國立場去換取國際參與,只是不牢靠的單向執著,北京翻臉也沒有原則,就算支持九二共識,也不是永遠的和平保證。

接受一中原則 失去兩黨品牌差異

中共在2017年秋天將舉行19大,政治局常委位置更是兵家必爭,換屆之前的鬥爭早已開打,近期失控的文革宣傳活動或中國官媒的出包,已經顯示暗流鬥爭跡象。中國經濟仍然持續發展,但早已不如往年強勁,加上中國國企債務問題,經濟發展的減緩很可能讓中國強化民族主義,來維持統治正當性,台灣就成為祭旗首選之一。

而行政院主計處統計,截至2016年4月,台灣出口已連續15個月衰退,亞洲國家都無一倖免,對於經濟困境,「九二共識」早已不是點石成金的通關密碼,但中國對台灣的全面打壓,勢必沒有辦法讓新政府撐出空間,壯大台灣,改善內政問題。

民進黨政府即將完全執政,有的基層勞工因為兩岸交流減緩而受到衝擊,鄉民嘲笑他們不思長進,只賺人民幣,但執政黨不能只有鄉民高度,何況勞工只是資方剝削的無辜對象,中共對台灣的打壓也不分藍綠。

即使蔡英文真喊出九二共識兩岸一中,中國也不會滿意,因為執政的是民進黨。台灣藍綠兩大政黨,思維都傾向右派,若是民進黨接受一中原則,除了背離台灣民意,和國民黨就更沒有「品牌差異」。

習近平的決策兩難:中共內部鬥爭才是地動山搖

蔡英文執政,若能把台灣從困境救出,加上國民黨持續沒有成長,那在可預見的未來,民進黨很可能長期執政。美國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er) 日前也提到「中國大陸絕不想見到蔡英文與民進黨成功執政,因為這不符北京的利益,也影響未來回應台灣的手段」

習近平除了面對黨內的權力鬥爭,還可能在外交、兩岸甚至香港議題出現意外摩擦,需要習近平收拾殘局,極可能是來自對手的刻意挑戰。如果對台灣軟化,中共鷹派勢力將會施壓「硬起來」,若對台灣強硬,則更難爭取台灣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