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什麼是「家庭慣用店」?香港媳婦與印度奶奶購物大不同

什麼是「家庭慣用店」?香港媳婦與印度奶奶購物大不同
Photo Credit: EPA/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希望印度發展的同時,也可以繼續保留多姿多彩的小店,而不是逐漸被千篇一律的連鎖店舖取代,讓消費者得到便利,卻失去豐富的選擇空間。

最近一連串的德里購物活動,讓我更能體會婆家的購物習慣,與我還真不同,我不敢將這樣的相異之處,說成是文化差異,那就單純寫下我與婆家迥異的購物習慣吧!

偏愛光顧「家庭慣用店」

首先是印度婆家與「家庭慣用店」。德里小商店林立,一般社區家庭式小店(Mom and Pop Stores)總是比連鎖商戶多(德里也有很多國際或本土連鎖店舖,但通常在各個大型商場裡),婆家很習慣光顧已經認識幾十年的小店或專業人士,好像「家庭慣用珠寶店」、「家庭慣用雜貨店」、「家庭慣用攝影師」、「家庭慣用襯衣店」、「家庭慣用租車公司」等,婆家不是所有日常生活用品、奢侈品或僱用的服務,都有「家庭慣用」,也不是非採用「家庭慣用」的店舖服務或貨品不可,但首選始終是熟悉的家庭慣用店舖或人士。

前幾天婆婆和P(P:筆者的丈夫)的姨姨要送我和P一份禮物,自問不算龜毛個性,但我在「家庭慣用珠寶店」卻沒有看到心儀飾物,我問:「我們可以去其他珠寶店選擇嗎?」P姐跟我說:「這是我們慣常光顧的珠寶店。」

為了尊重婆家購物習慣,我在「家庭慣用珠寶店」反覆看了幾次覺得還可以的兩件飾物,別人是日久生情,我卻需要把握十幾二十分鐘,培養對其中一件飾物的好感,雖然沒有對她一見鍾情,但現在它還是屬於我的了,大概也是緣份的一種。

還記得小時候,每逢參加親戚婚宴前,我媽也會去同一間家庭式經營的金舖,她總是說:「他們信譽良好、手工價格合理」。中年人士不容易理解支持小店的原因,對他們而言現在香港連鎖金舖分店眾多,是一個方便的購物選擇,這些年我媽送飾物給家人、朋友,一般都是在大型連鎖珠寶店選購,已經很少光顧小型金舖。

希望印度發展的同時,也可以繼續保留多姿多彩的小店,而不是逐漸被千篇一律的連鎖店舖取代,讓消費者得到便利,卻失去豐富的選擇空間。

Dhanteras festival in Mumbai
Photo Credit: EPA/達志影像

無須貨比三家

另外是婆家鮮有貨比三家的習慣。上星期我們選購Sari和Lehenga,第一間店拿了大約三、四件適合炎夏穿著的晚宴輕巧Lehenga,其中有兩件,就是前幾天臉書左下圖片的粉紅配金繡花,和右下圖的橙色配金繡花,試穿後,我們覺得兩件都很美,婆婆和P姐也說:「二選一吧!」我卻沒有「非買不可」的感覺,所以我還是建議再去另一間店舖看看。

這個情況就像女生快要結婚,到第一間婚紗店試穿婚紗,已經很美、很適合,但不少準新娘還是會再去看第二間、第三間、第四間婚紗店,多作比較,才確認嫁衣。

之前跟婆婆逛街,她也會在不同的紗麗店穿梭,布料不對、圖紋不對、價錢不對,她都會瀟灑離開,轉戰另一間店舖,但如果她遇上一件她很喜歡的衣服,價錢也合乎心中預算,即使那只是第一間逛的店,她也會毫不猶豫付款,不會再去另一間店舖選購。

這個速戰速決的購物習慣,大概跟婆婆擁有多年購買印度衣服的經驗有關,但P卻指出一個原因:「印度資源貧乏,產品選擇不像香港那麼豐富,所以我們看到還不錯的產品,便會買下來,不會吹毛求疵,也不會一心追求完美。」

P再補充:「我們都愛光顧家庭式經營的店舖,他們售賣的衣服款式比較獨特,不會一式一樣,如果我們在這樣的小店花很長時間選購衣服,代表店老闆也花了很長時間服務我們,不買點什麼,總覺得不好意思,自然就更少貨比三家了。」

以上是我對婆家的小觀察,未必能夠真實反映所有印度人的購物習慣,希望大家能夠用輕鬆心態閱讀。

責任編輯:歐嘉俊
核稿編輯:王陽翎(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