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別再弱化對於學生的想像,高中生為何不能審課綱?

別再弱化對於學生的想像,高中生為何不能審課綱?
Photo Credit:關鍵評論網曾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社會從不把學生當一個自主的個體,然後大人再來說學生無法對自己負責。這兩件事情一直是我認為我們的教育裡需要改變的,正因如此,學生更應該參與課審會。

文:蕭竹均(彰化高中高三學生、前蘋果樹公社成員、7/23闖入教育部學生、7/30佔領教育部期間決策、8/3與教育部長談判學生代表之一、反黑箱課綱相關記者會發言人)

為何大人只要我們記答案,又批評我們不會思考。高中生審課綱,怎麼了嗎?

5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高教法修正案,從此以後學生將可以加入課審會,參與課綱審議,對於這件事情我給予高度肯定,相信眾多的反黑箱課綱學生也一樣感到振奮。但在此同時,社會上卻出現了反彈的聲音,許多校長與學者專家認為,學生的專業性不足,自己都還沒學到東西,怎麼有資格去審課綱?

但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非常奇怪的,我認識非常多的高中生甚至還有高職生,因為對於歷史、公民科有深厚的興趣,所以不止課內的甚至課外的內容都有深入研究;我們生長在一個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身邊不少大學教授甚至中研院院士,都曾對於學生們給予非常多的資源與幫助。

所以所謂「學生沒有相關的專業」,在我看來是一種弱化學生的想像,有心的學生絕對有辦法達到他們自己想達到的目標,不會只是大人覺得的「學生」就只是「學生」而已。

再說過去課審會也有家長代表的設置,難道那些家長全都有相關專業背景的嗎?更別提103微調課綱裡的課綱修正委員,竟然有許多非相關科系的教授,例如某個說要「撥亂反正」的哲學系教授,難道不會比「專業知識不足的學生」帶來的影響更嚴重嗎?

我認為在課審會裡,「多元」會是最重要的要素。我的國中歷史老師曾講過,三、四十年前他上課時,班上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學生占大多數,過了十幾年後他發現,班上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學生變成大多數,但到了我們這一代,他說班上不太有學生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了,而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這件事成了理所當然。這是一個時代的意識型態的改變,所以我也認為,將代表年輕世代的普遍價值與意識型態帶入課審會,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某些大人擔心,學生都是「天然獨」,這樣歷史課綱的意識型態,會不會偏離中華民國與現行體制不符?我認為這個想法非常荒謬,在去年的台中一中座談會時,教育部說為了「符合憲法」而要去微調課綱。這不就表示在官員心中,一個符合國家體制與憲法的歷史教育,比起真正的歷史事實與多元史觀更為重要,這樣不是很莫名嗎?而且我們的課本裡寫著我國第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我國首都在南京,這不是非常奇怪嗎 ?

在我們的教育裡,我一直很厭惡兩件事情,一是只告訴我們答案叫我們記下來就好,然後大人再來說學生不會思考;二是社會從不把學生當一個自主的個體,然後大人再來說學生無法對自己負責。這兩件事情一直是我認為我們的教育裡需要改變的,正因如此,學生更應該參與課審會。

至於學生代表如何遴選出來?我認為就跟其他代表一樣,不需要當做特例而有不同,而比起學生代表的公平性和多元性,我更擔心的是,會不會因為地緣關係導致北部的學生居多?會不會因為升學主義掛帥,學生代表滿滿的都是明星學校學生?

最後,大人們還擔心,高中生參與課審會,可能會影響課業。我認為這也不該是個阻礙,參與課審會是一個學生的政治參與和學習,那是一個學生的自我意識表達,所以對於參與課審會的一切責任與後果,學生也必須自己承擔,因為那是他自己的選擇。

學生參與課審會,其實是去年反黑箱課綱時,我們就提出過的想法,現在終於能夠實現,我認為這對於未來青年參與政治公共事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一個打著青年參與政治與教育改革大旗的新執政黨,還有許多細節與配套應該要做得更完善,這也是我和許多學生共同的期待。

原文刊載於 《親子天下》網站連結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