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你在震撼之後又會捧腹大笑的外科醫生故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議搭配音樂: The Asteroids Galaxy Tour – The Golden Age)
當初我接下總醫師職務時,千百般個不願意,因為我看過之前學長們當總醫師時沒幾個好下場。
所謂「總醫師」,是「總住院醫師」之意,負責各種排班或大小雜事的協調,也是進入最後臨床階段「主治醫師」的關卡。曾經有立委在質詢時,怒問某某主治醫師開刀,為何不是由(聽起來)層級較高的總醫師開?
笑掉所有人的大牙!
諸如此類的還有:昏迷指數只有二(最低三分)、嚴重到要使用呼吸器(結果畫面上病人帶著是氧氣罩)、插著鼻胃管或抽痰管說叫插管(氣管內管)。職業病發作,屢屢看到相關新聞或影集搞錯,都會在電視前抓狂。

總醫師這種聽起來很偉大的工作,在某些公立醫院裡確實是掌握外科生殺大權,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薪水額外加給,最重要還能「控台」,也就是控制開刀房內每台刀的流程跟順位,這可是無敵偉大的工作,要熟知各個主治醫師之間的愛恨糾葛、派系忌諱,還有越長越權位高者越早開刀等等。
高中數學上機率時,有題目是這樣:「一張十人座的桌子,A要坐在主位,B要坐在他對面,A的旁邊不能是C或D,B的旁邊一定要有E,然後E跟C不能坐隔壁,請問有幾種排列方式?」,當時覺得怎麼會有這種見鬼的一群人,不爽不要坐一起嘛!
後來才知道,真正有!開刀房裡就是這樣,一堆關起門來可能會互咬互毆的主治醫師,必須要用各種時間空間來錯開或是排列,這工作超難的。
所以在某些醫院,總醫師是外科裡的神,不只學弟妹都要聽從指示,連主治有時都有特別需求得拜託,一整個鼻孔看天空。
但是呢,我所在的醫院不是降的,甚麼獨立辦公室?連主治醫師辦公室不夠都還要共用;薪水加給?哼(冷笑);然後開刀房的控台是交給開刀房阿長去排,剩下的就只有嘮叨一下學弟妹,跟最慘烈的排班工作了。
當時半被迫接下總醫師工作,其實是因為我這屆還殘存繼續待外科的人銳銳銳銳減,剩下的人互相協調,我先頂著,之後再輪流。
長官的要求大多違反自己意志,但是面對併肩了也要五年的同事,其實很多事情都很好商量,因為如果自己不做、重擔就會落在別人身上,同事間不能這樣相殘。
把總醫師工作交班給我的學長「董哥」,語重心長的說:「學妹,妳要好好分辨甚麼才是真正的問題」。我正在詢問他交班事項跟總醫師到底要總到哪些事情時,聽的一頭霧水。不過董哥講話常常高來高去,詼諧怒罵夾雜著莫名的真理,見怪不怪了。
但是說真的,臨床工作上如果是遇到董哥一起搭配,真的會超級安心。
他的名言諸如「我算是家族裡面成就最低的」、「交班要先交個自己想出來的笑話!」等等,是個搞笑咖。
當年在junior資淺住院醫師階段,顧守急診會搭配一個senior跟一個junior的醫師,常常要在急診搭配董哥學長時,忍受他的各種冷笑話攻擊(翻白眼)。
還記得當年有個新聞大爆某男星與眾女子的私密曝光影片,結果董哥抓了一整個資料夾的圖檔,放在急診其中一台電腦的桌面,幾乎交班第一件事情就是「分享」這件事。進入外科早就對腥葷垃圾話等訓練到耳聞不改其色,甚至還會回嘴罵兩句。當眾學長學弟熱烈擠在那台電腦前嘖嘖有聲、哦哦稱奇時,我則是一臉囧臉穿梭去看病人。
還有病人問說:「啊其他醫生擠在那邊是在研究我剛剛的X光片嘛?」
我:「沒,他們在看自己剛出爐的智力測驗報告。」
受
不
了
可是除了這之外,幾次跟董哥搭配值班,他對於真正緊急事件的處理能力,真正讓我見識到人可以瞬間爆發「外科的霸王色」!
身處醫學中心,也是最後的後送醫院,要能接下前面醫院轉診來的各種輕重病患,但是前提時是,前方醫院的交班要做到確實!比方是否需要加護病房?需要我們準備甚麼科醫師待命跟緊急處置?這如果有事先準備,對病人才真正有益處,要不轉移醫院的交通時間幾乎都白白浪費、拖延到病情了。
一次深夜,前院轉來一個腦部外傷的病人,電話中交班是輕度腦傷,昏迷指數13分(滿分15分),據說能走能講話;但是當救護車送進病人來時,居然是OHCA(到達本院前無呼吸心跳血壓),換句話說,如果前方醫院交班屬實,就是一離開他院到本院的救護車上出問題。轉送病人並不是一送病人出醫院門口就沒事,上救護車到對方醫院中間路程的大小事情都要預估而且負責。
我一看,急忙指揮插管跟急救,一轉頭衝出去問剛卸下病人才要離開的救護車EMT大哥:「病人一上車就這樣嗎?」
大哥交班:「對阿!前院還說妳們都知道了」
吼!!!知道個頭!!!(怒摔病例!)
我整個快爆炸了!!!
而這個要急救的病人身上連點滴都沒有!!!
當時搭配值班的就是董哥,他則是眼明手快幫忙處理起急救的部分,一邊指示護士備血要輸血、一邊用最快速度打了large bore(大口徑點滴,可快速給予輸液),連剛送來的緊急備血都沒時間去核對血型了、多包的O型血一離開冷藏庫就這樣推來!
我則是趁插管跟心肺按摩空檔把自動按壓心臟按摩機架好,各類急救藥物都進入病患體內,一看抽血值果然貧血到底,還想準備點機加壓器(點滴慢慢滴太慢了)董哥搶過點滴雙手各抓兩包,徒手擠壓點滴包!
Tags:
響應永續與健康住宅趨勢,藍圖營造邀請一同實現美好生活藍圖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地球暖化直接威脅人類生存,建築作為主要居住和活動場域,如何應變並尋求改變成為關鍵課題。甫在台中梧棲推出新建案的藍圖營造,便展現領先思維與前瞻視野,堅持申請綠建築及健康建築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與環境共好共榮的永續未來。
全球各國視「2050淨零排放」為共同目標之際,訴求節能減廢、生態共生、永續循環的生活趨勢,正在重新定義建築設計與建築價值,例如台灣內政部在既有綠建築標章體系下,已新增「建築能效評估系統」(BERS,Building Energy-efficiency Rating System),期許藉由明確的係數轉換和標示制度,協助改善台灣建築能源使用效率。
同時民間業者響應國際發展趨勢,也積極導入低碳永續住宅認證機制,包括關注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二氧化碳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等九大核心指標的「綠建築標章」,以及採用提倡健康飲食、降低病毒傳播風險、凝聚社區健康意識、療癒住戶心靈、重視住戶安全、全齡與通用設計、提升住戶運動動機等七大評鑑指標的「Fitwel健康建築認證」。
綠建築與健康建築雙指標,兼顧環境友善與生活品質
由於兩大機制從不同角度審視建物的節能設施與環境品質,結合在一起更能涵蓋永續生活的完整面向,所以藍圖營造基於「承擔社會責任、回應社會需求」企業經營信念,即使為了符合綠建築及健康建築的嚴謹標準,勢必衍生額外營建成本造成綠色溢價,仍堅持替位在梧棲的新建案申請雙重認證,確保住戶享有值得信賴的生活品質與永續未來。

藍圖營造建設部總經理賴以軒表示:「以前建築與營造業只談價值工程,普遍重視成本控制,如今積極打造綠建築與健康建築,是因為每間房子的生命週期,長達10、20年甚至更久,需要能夠永續傳承,讓使用者住得安心又放心」,於是決定回歸人本價值,鏈結環境生態、城市美學、資源循環等多重思考面向,興建全台中第三座住宅類Fitwel健康建築。
從藍圖營造梧棲新案基地約870坪,但大幅降低建蔽率僅34%,確實感受到重視整體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尤其主建物退縮創造了大尺度棟距,讓112戶住家能夠不受屏蔽,享有絕佳通風採光及景觀視野,並隨著留設300多坪開放式公園與行人徒步空間,等於在密集街廓中創造難能可貴的綠地與呼吸空間,可作為營造私密性的中介轉化地帶,又符合提升綠覆率、維護生物多樣性等綠建築規範。
推動梧棲「方舟計畫」 ,打造以人為本的永續住宅
接著,訴求全齡化與通用化的設計,有諸多務實機能巧藏其中,像是展現白派美學的15層樓外觀,由白色、淺灰與深灰鋪陳淨雅立面,再搭配簡練俐落線條構成,緩減建築量體帶來的視覺壓迫感,而整體外觀僅頂樓賦予特殊結構造型,也加以妥善利用安裝太陽能板,希望增加綠電自發自用比例,公共梯廳感應式燈具、電梯動力回生系統、基地保水滲透功能等規劃,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並於建築整體規劃戶戶開窗及地下室天井設計,保持空氣流通,替住戶節省能源的消耗。

當然選用的建材一樣兼顧低碳與美學兩大訴求,可以看見開放空間與行人步道舖設的淺色面飾材,具有美觀大方裝飾性之外,表面平滑不易風化有助於降低後續維護成本,鋁窗採用日系品牌氣密窗並增添5+5雙層膠合玻璃,提供防風、防噪等多重作用,加上錯層陽台設計等細節層次,兼具隔熱與調節效果,以及營造細節層次的深色或淺色磁磚,也具有隔熱、防水與呼吸調節等效果,能夠被動式(passive)替住戶節省空調能耗,讓家成為足以面對未來環境變化的永續載體。
藍圖營造建設部副總經理呂嘉哲強調:「這是一個以永續為核心的『方舟計劃』,我們邀請認同綠建築與健康建築價值的消費者,一起啟動全方位生活轉型。」
尤其梧棲往來市區的交通網絡已然完善便捷,又被台中港特區、台中精密園區、台中科學園區所圍繞,除了高產值的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新興的風電產業也在地化形成供應鏈聚落,等於生活、環境與經濟的永續性都令人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