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南亞國家觀光、騎大象的背後,充滿著展演動物們的悲歌

在東南亞國家觀光、騎大象的背後,充滿著展演動物們的悲歌
Photo Credit: Gene Lin @ Flickr CC BY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動物娛樂人類帶來的快樂」不是生活中的「必要性」,挾「生命教育」之名行虐待之實的業者不該持續存在。

文:林芷君

最近正值畢業旅行旺季,許多大學生會選擇東南亞作為旅行地點,而其中很熱門的一個行程就是「騎大象」,但你有想過這背後殘忍的故事嗎?

層出不窮的動物傷人事件,真的是牠們的錯嗎?

相信大家對於大象踩死人殺人鯨淹死飼育員等等新聞並不陌生,但是其實背後都是一個個令人心碎的故事。

在東南亞,騎大象幾乎已經變成必走行程,各地的遊客被吸引前來朝聖,彷彿已成常態。事實上,大象的背部相對於鼻子、脖子來說是很脆弱的部位,卻被強迫戴上不合尺寸的鐵椅載客,除了從小就要與母親分離外,更受到嚴苛訓練和無情的鞭打,甚至是被拿槍射擊。

也有許多商人看準大象的聰穎,訓練牠們進行馬戲表演,同樣也是以殘忍的手段強迫牠們配合,難道對這些行為的反抗,都要被歸咎為「野性」嗎?在指責這些動物殺人之前,是否更應該看看自詡為「萬物之王」的人類都做了什麼。

除了大象之外,其他的展演動物最基本的生存權同樣也長期被漠視。許多業者會以觸摸秀、餵食秀、動物表演等等作為吸引觀眾的賣點,甚至為了提供遊客餵食樂趣而讓挨餓的幼小動物搶食。我們常見的表演,例如海獅親吻遊客以供拍照、體驗替乳牛擠奶、獼猴被迫表演高難度動作等,都不是動物生活應有的自然行為。大部份的民眾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支付費用(門票或飼料金)去支持這個行業,間接鼓勵這些惡劣場所的存在。

動物園也是一個矛盾的存在。最常聽到動物園應該存在的理由便是保育、教育以及研究的功能,但是這同時就會牽扯到另一個問題:圈養野生動物福祉普遍低落,並仍需不斷從野外捕捉動物,以維持展示品質的保育矛盾。這些動物原本應該要快樂且自在的生活,卻被圈養在狹窄且簡陋的牢籠裡。要消除這些不合理的對待,除了透過民眾自發性抵制外,更需要法律的力量來有效制裁不肖商人。

阿河的眼淚喚起動保意識

2014年末天馬牧場的河馬「阿河」在運送過程中重摔在地、甚至因疼痛而落淚,這小小一滴的淚水震撼了所有人的內心,也反映台灣長期對「展演動物」權利及福利之漠視。也是這一滴淚,推動了國內《動保法》的修法

此次修法最大變革便是將過失虐待動物行為列入裁罰範圍,並且增加了嚴格飼主責任罰則的規範,然而能夠符合專業能力被委任執行稽查業務的團體,並未於《動保法》中詳細規定其條件資格。動保團體是監督政府和推動動物保護運動和立法的最大核心,為了保持中立和監督政府,他們主要是靠民間捐助以維持營運,但也常常苦於經費不足之困擾。如果真的和政府機關合作,其中立性之維持也會是另一個值得關注之問題。

雖說對於動物權利的聲音漸漸被聽見,但是這仍只是維護展演動物生存權的第一步而已,後續仍有更多值得努力的地方。唯有持續的關注與傾聽,才能遏止阿河事件再度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上演,否則這段時間短暫被帶起來的議題,終究會被淹沒在時間的喧囂裡。

取自台北市立動物園

人類和動物是否可以有不一樣的共存方式?

當動物因為被關在籠子裡而鬱鬱寡歡時,學者再怎麼教育民眾要愛護動物,都顯得諷刺。人類應該學會尊重自然界的倫理,不該為了取悅自己而強迫動物進行所謂「擬人化」的表演,而若是站在教育的角度,動物園也可以有不同的規劃及呈現,下面便是幾個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例子。

1. Elephants World——對待大象,我們可以更友善

除了騎大象之外,其實遊客可以有更親近大象的方法。泰國曼谷西部的甘加那汶里(Kanchanaburi)的大象世界(Elephants World),收容21隻曾經遭鞭打、有殘缺的大象,遊客可以親手為大象摘香蕉、煮粥做甜點,也可以餵食,甚至是幫大象洗澡。而泰國觀光局也有推出配套行程,鼓勵觀光客參與。在整個過程裡不只有自己得到快樂,大象也很享受其中,這樣的人象同樂比騎乘大象有意義得多。

2. Bali Safari & Marine Park——身份大對調,關起遊客看動物

峇里島的Bali Safari & Marine Park以開放式圈養的方式,讓動物們擁有非常寬廣的活動空間、不被柵欄隔閡,遊客觀賞動物的方式也不像傳統動物園,由人類遠觀籠子裡的動物,而是搭乘園內具特殊防護設計的觀賞巴士,穿梭在各園區的護城河中,近距離的觀察各項不同動物所在的棲息地。而這個主題公園還身負一個重要使命:保護瀕臨絕種的蘇門達臘老虎,不只是教育人類愛護動物及自然,更落實對動物的友善。

3. Zootopia——烏托邦動物園

丹麥知名建築師Bjarke Ingels領軍之團隊接受Givskud動物園的委託,提出烏托邦動物園(Zootopia)的構想。人們在地底碉堡或鏡面球體中觀察動物的生態,動物在原始自然中悠遊生活,建築物則利用生物原始棲地隱藏起來,實踐和睦共存的理想國。

對動物友善,我們可以做的事情還很多。或許每個人都只擁有小小的力量,但是當群眾聚集也能夠滴水成河,多一份同理心和關心,或許能為這個世界改變什麼。「動物娛樂人類帶來的快樂」不是生活中的「必要性」,挾「生命教育」之名行虐待之實的業者不該持續存在,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終有一天能夠讓這些展演動物適得其所,過著安穩且快樂的生活,不需要再擔心死亡的陰影。

本文獲維京人酒吧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