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老師一句「You Can Do It」,改變了一位台灣「笨」小孩的命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只要是迪士尼動畫的忠實觀眾, 一定認識在《花木蘭》裡高挺帥氣的李翔將軍,但許多觀眾可能不知道,李翔將軍的形象,正是以台灣動畫師劉大偉為原型。

《花木蘭》裡李翔將軍的形象,是以台灣動畫師劉大偉為原型。(圖片來源:Wikipedia)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劉大偉,在「唯有讀書高」的成長環境中幾乎無法生存,他整日努力,卻仍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因而造成他有嚴重的自卑感:
「當周遭的人都說是我不努力,我也只能接受自己無法成為爸媽期望中的樣子,只能自己透過在白紙上畫畫抒發;但畫畫在台灣只被當成一個興趣,而不是一件認真的事。」
因無法適應台灣的教育體制,劉大偉的爸媽決定在他13歲那年舉家移民美國,幸運的是,一位希臘美術老師從他的畫作中,發現這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天份,她告訴劉大偉「You Can Do It」,從此改變了他的生命。

劉大偉正接受關鍵評論網的專訪。
在台灣,劉大偉聽到的都是「你能不能像誰一樣優秀?」只有這位老師,挑出他以「龍」為主題的畫作投稿,最後進入全美前20名,還收到美國總統雷根的祝賀信。
「我的生命就在那一年有所轉換,我才知道我是一隻會發光的螢火蟲,既然畫畫是我最卓越的,那就該去培養這個才能。」
要做一個快樂的自己,首先要認識你自己
確認了畫畫是人生所愛,劉大偉告訴自己,既然要做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要做自己,但家人仍並不支持他的選擇,也繼續逼練鋼琴。這段人生最低潮的經驗,卻讓他「沒有後路」地往創作這條路前進;他開始閱讀歷史上藝術家的故事,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因畫畫遭受家人打罵的經驗,帶給他很大的震撼:
「原來創意就是智慧和人生的EQ在展示發光,我才知自己不是笨小孩,只是擅長不在功課,而在創意;既然我已承認其它部分就這麼失敗, 那唯一讓我快樂的人生亮點就是藝術,哪怕我一天餓死,也要做一個快樂的自己,哪怕我再慘、工作找不到,我也還是可以去麥當勞找工作。」
劉大偉進大學第一年就拿到獎學金,開始學習素描、抽象畫、藝術理論,大學畢業前,迪士尼在全美招募八位年輕的藝術家,選中了劉大偉。回憶這段過程,他歸功大學時期在基本功上下足苦工,讓他在進入迪士尼後,不管是插畫和動畫都遊刃有餘。

迪士尼在全美招募八位年輕藝術家,選中了劉大偉(照片為佛羅里達迪士尼)。Photo Credit: Chris Heald CC BY 2.0
對於當今年輕人積極學習電腦動畫,劉大偉仍認為素描是一切的根基:「有基本功才不是畫匠,而是一名畫家」;而如此深厚的基本功,也讓他實現了每個動畫師的夢想:成為星際大戰(Star War)團隊的一分子。
「去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公司擔任藝術指導是每個動畫師的夢想。我去的那年正好是一個新的突破,因為動畫在過去仍停留在卡通階段,星際大戰卻融合了最新科技,讓過去拍不出的畫面,現在都可透過科技來達成,那真是藝術的新享受。」

進入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公司擔任藝術指導是每個動畫師的夢想。Photo Credit: El Coleccionista de Instantes CC BY SA 2.0
成功祕訣不在符合他人期待,而在面對自我,問自己什麼才是對的選擇? 經過童年的挫敗、遇見改變人生的美術老師,劉大偉找到了答案:堅持要做一個快樂、努力、成功的藝術家。
你要做牛仔還是牛馬?你要穩定的工作,還是偉大的工作?
在美國工作多年的劉大偉,一天看到一張圖片,那是一位牛仔駕馭著一群牛羊。
「美國的訓練是讓小孩作一位牛仔,讓他們有領導力和創意,我從小卻都是聽別人說:『你要考一個好大學,才有穩定的工作』,我後來想,原來我們的社會有兩種理念,一個是告訴你要做一件偉大的事,一個則是告訴你要有份穩定的工作,但那不就只是『牛文化』嗎?」

你要做牛仔?還是做牛馬?Photo Credit: Tony Sergo CC BY SA 2.0
牛仔能決定下一步的方向,也要學會承受失敗、學會面對考驗,卻也會在過程中認識自己。美國有這麼多品牌,因為他們從小就被教導要有一個偉大的夢想,但劉大偉卻常在演講後,許多家長回應:「謝謝你的演講,但我害怕將來我的小孩沒有飯吃。」但如果從此活在恐懼之中,是否會因此做出讓你後悔的決定?
一個人究竟要如何衡量他的價值?令人羨慕的好工作?或計算可在退休後賺到多少錢?劉大偉的答案是做一位牛仔,他決定在加州成立了KENDU動畫公司,2014年也有了KENDU的台灣工作室:
「我們要給小孩有一個夢想的觀念。夢想是偉大的,夢想是無價,而一個人的偉大和一個國家的偉大,是一個自我的肯定,而這個肯定絕對要從父母親做起,要從環境中讓這個小孩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我。」
劉大偉介紹KENDU動畫公司的動畫角色,他手中拿的是名為KENDU的可愛狐狸,專長是幫恐龍孵蛋。
能不能多和孩子說一句 You Can Do It !
2003年,劉大偉創立了KENDU動畫公司,回應了當年美術老師的鼓勵:「You can do it」。他立志要讓華人的動畫品牌變成精緻又感動的商品,並成為全球品牌:
「這就是一個牛仔會做的事。華人投資都會問這間公司會賺多少錢?西方人卻會看有沒有發展的可能性?如果我們害怕失敗就不會有成果,美國人每天面臨失敗,皮克斯動畫和賈伯斯都曾失敗過,但只有試過,才會等到成功的一天。」
如果劉大偉沒有去美國,沒有碰上那位希臘美術老師告訴他「Davy, you can do it」,今日的劉大偉,或許就不會是一名成功的動畫師,不會是《花木蘭》中的李翔將軍。
「我常說,不要把鑽石當成了玻璃珠。我在美國被發掘是一顆鑽石,是因為台湾沒有這個環境和遠見,不知藝術也能成功。我常跟女兒講,妳要常常和自己約會,跟自己喝咖啡,問自己妳是誰,因為妳花這麼多時間羨慕別人、想做別人,卻忽略妳自己的那顆鑽石,所以妳要自我肯定,堅強地說 『我願意承擔這個責任』。」
當年,迪士尼的《獅子王》是已丟入垃圾堆裡的劇本,最終,6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如今已賺回96億多美元;劉大偉以此例說明他的人生就如同原先棄如敝屣的劇本,但透過追尋的旅程,讓自己成為發光的螢火蟲。

迪士尼《獅子王》60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如今已賺回96億多美元。Photo Credit: Josh Hallett CC BY SA 2.0
劉大偉依舊和希臘老師保持聯絡,老師也常和先生到迪士尼拜訪:「我們的人生價值不是薪水和地位,而是上帝創造了我們獨一無二的生命,那位美術老師已經七十多歲了,是我的第一個粉絲,她曾說過:『我做了40多年的美術老師,沒有賣出一張畫,但人生中最有價值的,就是認識一位台灣的小男孩,在我的課堂裡,看到他從玻璃珠變成鑽石。』」
關鍵評論網將在2014年6月21日(六)舉辦開站以來第一場實體論壇,活動規劃六大主題,邀請十四位跨領域講者對談。正如論壇主題:Becoming Change,我們希望能帶給台灣正面改變的力量,給自己一個世代升級的機會,報名請見:改變從這開始。
Tags:
【圖解】在台灣,等一項癌症救命新藥需要等上超過700天,而日本最快只需要60天!台灣人,你真的有「命」等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等一項救命的藥物,需要多久時間?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健保正式給付生效,如癌症創新新藥等重大疾病藥物,平均需等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日本,則是60-90天內。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生了病,想要用到新研發的救命藥物,病人需耗時等待。台灣人,真的有「命」能等嗎?
2022年中,余苑綺因癌症過世,不僅讓演藝圈許多粉絲與親友不捨與難過,也讓許多同是癌症病友的患者與家屬,感到忐忑不安。余苑綺從2014年罹患直腸癌後,立委余天耗費數百萬就為替女兒挽命,甚至四處奔走希望爭取美國最新的抗癌藥物,可惜最終未能等到就已離世。
看得到卻用不到的救命新藥

事實上,類似遺憾在台灣時有所聞。即使國外屢有救命新藥問世,台灣人卻不一定能使用得到。根據數據顯示,在日、韓、以色列、加拿大等11個高所得國家中,台灣的肺癌存活率在高所得國家排名倒數第四,只有日本的一半;攝護腺癌存活率為倒數第一、乳癌倒數第二,胃癌則輸日本、韓國。若以平均餘命來看,台灣也比日本短少三年。
國人平均餘命、癌症存活率等指標,落後其他國家,健康投資不足也是一大原因。若與鄰近的日本比較,日本整體醫療支出佔整體GDP比例為11%、其中強制性醫療保險支出8.3%、藥費支出2.3%,而台灣則是6.1%、3.5%、1.2%,三者占比皆低於日本。
慢性病、罕見疾病甚至是現今新興癌症治療趨勢,如免疫療法、精準醫療等,亟具突破性、療效更佳的治療,在健保資源有限下,被限縮給付,導致病人只能自力救濟,自掏腰包使用。

為什麼新藥新科技導入台灣那麼難?

健保業務也包含引進新藥及新科技,但為什麼仍讓新藥新科技導入受阻?首要原因就是健保財源不足,進而排擠新藥引進。雖然每年的健保預算相較25年前開辦時的2000多億元,已成長到8000億元,但醫療費用年年成長,仍跟不上如雨後春筍增加的治療項目。台灣整體藥費支出早已偏低,新藥預算更是嚴重不足,不但零成長,甚至還負成長。
財務衝擊下,造成新藥給付審理流程頻頻卡關,許多國外原廠新藥因台灣議價空間小,使得引入時程拉長、健保給付條件越趨嚴格。許多效果良好的藥品,卻因支出費用高,在健保現有預算限制下,只得限縮藥品的給付範圍,讓可使用的病人族群也連帶限縮。
無法與國際治療標準接軌的台灣

新藥納入給付前都得先進行「醫療科技評估」(HTA),意即評估新藥引進是否具有成本效益,但常常因財務衝擊大,在醫療科技評估(HTA)這關就被擋了下來。依據2019年藥品查驗中心醫療科技評估(HTA)報告顯示,僅3成癌症患者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給付。
影響的不僅是個人減少延長生命機會,也讓台灣用藥標準大幅落後先進國家。根據統計,台灣新藥從申請日到入健保給付生效,如癌症等重大疾病創新藥物,平均審查需超過700天;而鄰近國家的日本,則是在60-90天內。
尤其,相較於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准的藥品適應症,台灣健保給付的藥品適用範圍,因為預算相對限縮,僅部分適應症可以納入健保,未納保之適應症的病人必須自救苦等審核通過。換句話說,台灣人一旦患重大疾病,可能只有三個殘忍選擇:一是使用既有治療控制病情苦等新藥納保;二是賣車賣房自費使用藥品換取生命延續;三若金錢耗盡最後只能放棄治療。反觀日本,新藥給付不僅時間快速,甚至是依照仿單所有的適應症都給付,民眾可以使用到依照仿單給付的最新藥品。
環環相扣下,台灣標準治療早已和國際嚴重偏離。政府對於台灣醫療政策要有前瞻性的思考,應全面檢討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藥預算以加速新藥新科技納入給付,為台灣民眾謀求新藥可近性及最佳醫療選擇權利。